
拍品信息
作者 |
-- |
尺寸 |
234.32×394.34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清19世纪中期,或约1844-1845年 |
估价 |
HKD 3,200,000-5,000,000
|
成交价 |
|
专场 |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
拍卖时间 |
2019-11-27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9年秋季拍卖会 |
说明 |
此图以宫廷御苑为题,画面营亭建榭,嘉木怪石,杂莳花竹,古松参天,长廊漏窗若隐若现,碎石铺径蜿蜒逶迤,层层景致更添曲折幽邃。画面正中端坐一蓝袍戴帽者,并有媪妪姬妾环侍在侧。其左下方另见一欲登门拜访男子,手持折扇,身着汉服 。中亭檐下悬一红匾,题曰「冶汇春芳」,并署「焕文」,下钤白文「贺世魁」及朱文「焕文」印各一方。 画面右方亦见一亭上有横额曰「交翠(庭)」。此画尺幅巨大,之后改作九条屏装裱。 来源 安珀‧莱特福特‧沃克(1919–2014),纽约
安珀‧莱特福特‧沃克是纽约有名的社交名媛,更是一位对艺术充满热忱的慈善家。 纽约许多文化机构,包括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摩根图书馆及博物馆和92街Y皆受惠于沃克夫人,同时还收到以其故子之名所作出的慷慨捐赠。
此九屏《御苑行乐图》原为一巨幅挂轴,描绘暮春时分王公贵冑于庭苑闲逸消遣的生活场景。画面正中匾额钤「贺世魁」及「焕文」两印(图1),表明作画者或为宫廷画师贺世魁(?–约1845)。 画心正中者无疑最具崇高地位(图1A),只见其坐于嵌大理石靠背扶手围子罗汉榻上。将其面容对照多幅清宫旧藏道光帝像,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喜溢秋庭图》中(图1B),可见两者表情皆略显木讷。据学者考证,《喜溢秋庭图》(图2)当始绘于道光十三年(1833),并由如意馆画家贺世魁奉旨所作。 细观画家对轴心人物刻划的五官轮廓,其面型癯瘦,长鼻断眉,高颧丰唇,两撇胡子。巧合的是,其坐姿与《喜溢秋庭图》中所绘道光御容极为相似。至于其所著常服袍,乃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蓝色簟锦纹暗花绸夹袍相若,袍上细描鲶鱼、盘长及謦等纹饰所组成的吉祥花纹,寓意吉庆有余或年年有余。不仅如此,其一手盈握烟壶,一手舀匙鼻烟的模样,竟与另一幅道光帝手持鼻烟壶像的姿态不谋而合。据知,无论是北京还是台北故宫,两院均藏有不少类似的翠玉光素鼻烟壶。 《春溢秋庭图》全画以宫苑园林为基本构图,园内石径曲折,巧布太湖。若将其与此画相互对照,不难发现前景部份之相似,实是耐人寻味。除了部份凹凸嶙峋略有出入之外,两石表现手法明显均同出一辙(图3A及B)。而敞亭前石阶、石径的共同点更是不言而喻。 相互承袭的细部描绘仍有数处值得一提:镶填大理石的三围屏罗汉榻相较于《春溢秋庭图》中的三屏式红雕漆罗汉床;以西方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处理后景中的远鹤;矾红彩龙凤纹杯之于《春溢秋庭图》中的青花纹杯──两者不仅同样带金或银盖,同时皆置盏于银锭形盏托内。 据信此画当为一王公贵冑所绘。而画面右下角所绘之执扇男子极有可能是道光嫡子奕詝(1831-1861,即后来的咸丰帝)(图4)。之所以如此推测,即因其绛色衣袍上有五爪龙纹显而易见。加之帽头上的红绒结顶(此当为最高级别)(图4A),足见其当为清室中重要的年轻成员。若此画绘于1844至1845年间,则咸丰时年约十四、五岁。再将其面容与另一清宫旧藏之《咸丰帝便装像》相互比较,其眉宇之间,五官轮廓之清瘦骨爽、耳厚丰鼻的特征及唇角略扬的神韵,实是极尽神似(图4B及C)。 此或暗示画师受命奕詝,并在成画后建置府内。若然如此,即可解释何以画上并无道光题赞,更不见有记录着于清文件。 若作画时间介于1844至1845年之间,那么其他妻婢侍妾,甚或端坐其中者的身份,亦可窥见端倪,与道光帝的密切关系更是不言而喻。初步推断,当中年纪最长者为嘉庆帝之侧福晋─即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1776-1850)(图5A)。 除此之外,比较游廊左起倒数第二位端坐女子与宫中后妃肖像(图5B),发现两者之间,只见额方脸长,两颧饱满,俨然如同一人。这般考证,至少说明画中已有三人符合清室特定人物形象。其他具体入微细节,绝非偶然巧合所致。左右侍立女子虽身份未明,却能一一迎刃而解。 有关其他人物身份考证,有更详尽的图录数据提供。 贺世魁,字焕文,擅肖像画,已知其为十九世纪上半叶宫中重要的御用画家,并以擅画供职于宫廷如意馆。《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如意馆呈槁》有载道光四年(1824),贺世魁与其他画师奉旨为道光皇帝恭画御容,此即《松凉夏健图》轴。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