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张大千(1899-1983) | 尺寸 | 123×65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933年作 |
估价 |
HKD 2,500,000-3,5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中国近现代画 | 拍卖时间 |
2019-11-26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9年秋季拍卖会 |
题识:说法青莲九品台,天花病榻亦低徊;偶逢一笑禅心定,那有阿难着体来。 癸酉(1933年)十二月,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蜀郡张爰、大风堂 签条:张大千天女散花图。庚辰(1940年)十二月装于海上。 |
|||
说明 |
张大千最初以明、清名家入手,上世纪20至30年代的仕女画风深受唐寅、陈洪绶、华新罗及费晓楼的影响,至40年代敦煌之行后画风一改,上溯唐风。然而,作于1933年的本作《天女散花》却别有异趣。不同于其他同一时期以明、清娟秀纤弱风格的仕女作品,张大千借鉴了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王季迁收藏)中“开明童子”之形象(图1),绘制出体态更为丰满圆润、服装配饰更为复杂的唐、宋风格作品。本作之创作时间及构图皆与1933年张大千为其挚友谢玉岑绘制的同主题作品相同(图2),唯不同之处在于本作天女的五官更加柔和顺畅。根据当时著名文艺记者陆丹林于1936年的〈张大千画集序〉(收录于傅申著作《张大千的世界》)中提到了其于同年张大千画展中所见─“那张天女散花,可说是全部作品中最伟大最名贵的作品。他从前也画过两张,都给人出高价购藏,但是艺术是一天比一天精进,这一张是取法唐人的壁画,和以前的相比,笔路来得超脱……陆丹林于上海红树室。”由此推知在1936年以前,出于张大千笔下具此构图风格者,应至少有三幅,而本作应为其中之一。 本作同时也显现出张大千最迟已于上世纪30年代初便开始试图转变其人物画风格,走向唐、宋风格的尝试。1932年,张大千兄弟入住苏州网师园,分住于前后院的为当时创立“敦煌经籍辑存会”的叶恭绰。叶氏十分赏识大千的人物画风格,更曾力劝大千专攻人物画,学习元代以前之风格以改明、清之气,达振兴人物画之举。大千曾于《叶遐庵先生书画集》序言中说过“ 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临抚魏、隋、唐、宋壁画几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故叶氏之语对于张大千上世纪30年代初创作风格改变之尝试应有推波助澜之作用。 本作天女之面部妆容承袭唐宋以来的三白法,将额头、鼻子和下巴妆粉擦白,配以红润的脸颊及嘴唇陪衬,使脸孔线条分明。值得一提的,张大千于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便时常以其妻子、恋人作为仕女画写生对象,而本作中的天女面部神韵与张大千二夫人黄凝素神似,令人玩味。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