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刘国松(1932年生) | 尺寸 | 72×237.8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2005年作 |
估价 |
HKD 2,600,000-3,2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中国当代水墨 | 拍卖时间 |
2019-05-27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9年春季拍卖会 |
出版:《21世纪刘国松新作集》,中华大学艺文中心,新竹,2006年,第61-63页 《宇宙心印:刘国松回顾展》,桃园县政府文化局,桃园,2007年,第108-109页 |
|||
题识:刘国松,二〇〇五。 钤印:刘 |
|||
说明 |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桃园,桃园县政府文化局,“宇宙心印:刘国松回顾展”,2007年7月 刘国松的艺术求新求变,以太空为主题的创作更是最具标志性的系列之一,从题材到技法均对水墨现代化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966年春,刘国松获奖学金赴美进修,为期两年的游学之旅成为了他创作重要的转折点。在美国期间,他结识了安迪·沃荷、克莱斯·欧登博格等艺术家,深入接触了解波普、抽象表现、硬边艺术及色域绘画等当时艺坛各种新锐艺术表现形式。这些新的体验令刘国松的水墨创作逐渐发展出全新的面貌。 1968年,阿波罗八号环绕月球,航天员拍摄从宇宙看地球的照片深深触动了刘国松。此时,极简而利落的几何形状在刘国松的作品中已可见:画上部常用拼贴式的技法入画,以弧或圆的形状表现出太阳、月亮等天体;受硬边抽象画的影响,他用喷枪着色,令画面的色彩倍增神秘。在六十、七十年代的太空画作中,画面下方往往由半抽象的狂草系列山水构成,表现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被大气层环绕之壮丽景象。《月蚀》作于2005年,画面中心处大片缕缕深沉的钴蓝色交织出浩瀚宇宙的苍茫面貌。全画通景收纳七个弧或圆的形状,将日、月蚀时之阴阳盈亏的景象同时呈现,唤出强烈的视觉动感。艺术家经历过西藏雪域山水创作,抽筋剥皮皴愈发得心应手,笔下宇宙辽阔的气势激起观者思想的涟漪。 PROPERTY FROM AN IMPORTANT ASIAN COLLECTION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