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文徵明(1470-1559) | 尺寸 | 46×900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书法 | 创作年代 | 明 1553年作 |
估价 |
HKD 5,000,000-7,0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中国古代书画与澄怀堂美术馆藏品 | 拍卖时间 |
2019-05-27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9年春季拍卖会 |
出版:《书道艺术 第八卷: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中央公论社,日本,1972年3月,第70-73页。 《书道艺术 第八卷: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艺术图书公司,台湾,1976年7月,第72-73页。 |
|||
题识:嘉靖癸丑(1553)闰三月廿又三日书。徵明。 钤印:征仲父印、文徵明印、衡山居士、停云(七次)、征仲父 |
|||
说明 |
释文:绿阴如水夏堂凉,翠簟含风午梦长。老去自于闲有得,困来每与客相忘。 松窓试笔端溪滑,石鼎烹云顾渚香。一鸟不鸣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 傍市柴门镇日开,心闲车马不惊猜。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 张翰未夸菰米饭,陶潜自醉菊花杯。近来较似嵇中散,满案笺书懒更裁。 檐树扶疎带乱鸦,萧斋只似野人家。纸窓猎猎风生竹,土盎浮浮火宿茶。 日色射云时弄彩,雨丝吹雪不成花。庭(中)卉物凋零尽,独有苍松领岁华。 江城秋色净堪怜,翠柳鸣蜩锁断烟。南国新凉歌白苎,西湖夜雨落红莲。 美人寂寞空愁暮,华发雕零不待年。莫去倚栏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 来源:澄怀堂美术馆藏品。 展览:三重县四日市澄怀堂美术馆“澄怀堂美术馆秋季展 - 董其昌 とその 门流”,展品第6号,2002年9月8日至12月23日。 “澄怀堂美术馆春季展 - 明末の浪漫派”,展品第5号,2010年2月28日至6月6日。 “澄怀堂美术馆秋季展 - 四季の书画”,展品第3号,2015年9月6日至12月6日。 1994年,于日本关西三重县四日市开设的澄怀堂美术馆,馆内主要收藏品,是日本二十世纪初重要实业家、政治家山本悌二郎(号二峯,1870-1937)的私人收藏。 山本悌二郎,出生于明治三年(1870)日本北方新潟县佐渡郡(今佐渡市)的地方望族,佐渡著名汉方医儒家山本桂二子,曾留学德国,并先后担任众议院议员、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现今三井制糖之前身之一)社长,政坛上,先后在田中义一内阁(1864-1929)和犬养毅(号木堂,1855-1932)内阁担任农林大臣。山本悌二郎年少时期在家中接受汉学底子丰富的父亲山本桂以及儒学者圆山溟北(1818-1892)的教育与指导,对书画艺术逐渐产生兴趣,初期收藏多为日本儒禅遗墨,其后兴趣转至中国书画,并深入研究。山本悌二郎好博览,通汉学,能作汉诗,精于鉴赏书画,广泛搜集收藏了中国唐宋以来至晚清时期的书法与名画,数量达两千余件。大正十二年(1923)关东大地震,破坏力延达东京广大地区,侥幸澄怀堂之藏品逃过一劫,山本悌二郎遂将其藏品中1,176件精品收录于《澄怀堂书画目录》(全12卷)之中,希望能为后世留下纪录。此外,更与中国美术史权威纪成虎一(号柯庭)合作著录《宋元明清书画名贤详传》(全16卷)。 山本悌二郎收集中国书画的年代,为日本史上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第二次高峰。中国书画流往日本的历史长久,从早期镰仓、室町时代(12世纪-16世纪)以禅宗寺院和足利将军家族为中心的收藏,至江户时代(17世纪-19世纪)由黄檗僧所带来的中国书画,此类别艺术品称为「古渡品」,以南宋院画画家如马远、夏圭以至明代浙派之山水画为主,这类作品在中国的书画收藏体系中非主流作品,但却深深冲击当时日本对中国艺术的认识,对日本书画艺术和收藏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自明治末期、大正至昭和初期(19世纪-20世纪)这段期间,正值中国清末民初的动荡阶段,此时的中国经历了社会动荡,导致失去经济支柱的清室内府、原满清亲王以及高官们纷纷将珍藏向市场抛售或转移至海外,大多数稀世珍品此时流往日本求售。这一批相对于「古渡品」而被称为「今渡品」的珍品为中国书画收藏体系中的主流之品,不仅弥补了日本对于中国书画收藏体系的巨大空缺,更让日本人了解到更全面的中国书画鉴赏。 关西地区的商业重镇大阪成了中国书画远渡东洋的集散地,「博文堂」初代主原田庄左卫门(1855-1938)在犬养毅的支持之下开始经营中国书画进口生意,并仰赖京都帝国大学历史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和日本汉学家、书画篆刻家长尾雨山(1864-1942),以及中国旅日金石学家罗振玉(1866-1940)的咨询与鉴定;内藤湖南提倡「东洋文物保存于东洋」之理念亦吸引了当时许多政商名流、学者对中国书画进行收藏,当时在东京发展的山本悌二郎即为其中之一。 位于山本悌二郎东京上目黑宅邸的玄关处悬挂着一幅出自翁同龢(1830-1904)之手的匾额「澄怀堂」,此堂号典出《宋书》卷九十三〈宗炳传〉之「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把自己的情怀过滤清澄,一尘不染,虽卧而观画,仍能游于山水之间。 山本悌二郎对中国书画极为热爱,所网罗之宋、元、明、清历代书画名家作品十分全面,搜集极为严谨,每回搜到一幅作品便会请教书画专家如关西的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罗振玉及东京的大村西崖(1868-1927)、滑川澹如(1868-1936)、黑木钦堂(1866-1923)、河井荃庐(1871-1945)等人,故经常会在许多作品上看到这些专家的题跋或题签。除了在日本购买已流入境内的中国书画珍品,山本悌二郎也曾亲自前来中国,先后造访了福建、杭州、苏州、上海、广东、北京与山东的藏家,以此管道入手的藏品数量亦不在少数。内藤湖南曾在《澄怀堂书画目录》序言中说道:「海内收储之家,以赤县法书宝绘之富鸣者,近日兹多。其在日下,羣推前司农山本君澄怀堂为第一。」可知澄怀堂藏品的质量兼备。而透过内藤湖南、长尾雨山以及原田庄左卫门等人的互动关系,使得山本悌二郎与关西收藏界有了频繁的交往,也进而提升了其搜藏品的质量与广度。 山本悌二郎下野后,逐渐陷入财务困难,迫使他售出部分藏品。可幸约六成的澄怀堂藏品于晚年交予其亲信,亦为三重交通株式会社董事长猪雄信行(1906-1991)所继承,珍藏于猪熊信行于东京的宅邸,所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猪熊信行已将所有藏品转移至家乡三重县四日市,故得再次幸免于战火之中。1963年,猪熊信行以私人财力设立澄怀堂文库,作为欣赏、研究和保存的机构;1986年成立财团法人澄怀堂,猪熊信行将这批搜藏与自己的财产捐出,并担任首任理事长;1994年,澄怀堂美术馆开馆,延续了山本悌二郎与猪熊信行的遗志,将这批珍品向大众公开展示,让社会大众能够一同欣赏、研究。 前文提及部分藏品于早年已经售出,现今不时在各大美术馆看到一些作品,注明是澄怀堂旧藏的,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藤井有邻馆、波士顿美术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得到国际注视,足证山本悌二郎澄怀堂藏中国书画的重要性。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