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说我喜欢你,
你要说这夏夜的月色真美丽。”
高筱媛,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直书法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校教职工书画协会副秘书长,江苏公安美术协会理事,江苏警官学院副研究员。
“你为什么画莲花?”
“喜欢呗!”
为什么喜欢莲花呢?
这个问题我必须认真作答。或许是因为莲叶与莲花的姿态,卷舒开合,相互交映,优雅天真;或许是因为席慕蓉的那句“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还或许是因为十岁那年,跟着父母去杭州游玩,面对西子湖上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发出的赞叹;更或许是因为我已故多年的父亲名字中带有这个“莲”字,画莲时我在思念。
在警营里工作和学习了近二十年,穿惯了这身“警察蓝”,更热爱这身“警察蓝”,不知不觉地在我的作品中也越来越多使用花青、酞青蓝、群青这些颜色。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在玄武湖边散步,这夏夜里的月光是淡淡地的,微风拂过脸颊,凉爽淡淡的,偶尔还会闻到从湖面飘来的清香也是淡淡的,我寻着清香眺望过去,湖面上开满了莲花,此时此刻她们逃离了烁日的拥吻,呈现出一种幽蓝的色调,至清至纯、要眇宜修。面对这样的美景,突然想到夏目漱石的那句“你不要说我喜欢你,你要说这夏夜的月色真美丽。”
我多么希望在夏夜的月色里,在开满莲花的地方与你相遇,看着一片被微风冲淡的蓝色,让诗句渐渐散了开去……
于是我非常努力地把我的感受和想法画出来,将思路化为笔痕。然吾性也拙,向往之未易得也。
岁在戊戌,深秋之夜,风到窗边而徊,微凉可爱,因有此作。
高筱媛
有人说,中国人用的毛笔,是这世上最柔软、最具表现力的绘画工具。没错,筱媛正是用她手中悬握不辍的一支妙笔,绘出了属于自己最柔软、澄澈的内心与极富张力的画艺之境。
透过《青莲》,遥见筱媛日复一日,不辍纸笔,不负晨昏,于喧嚣俗世中挥笔依旧。这样的凝定与安静,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感染力,而唯有一个人很好地安顿下自己的内心,方能拥有这种能力。
时光轻缓,花影拂摇。我仿佛看见,筱媛带着浅浅笑意,静静地为《青莲》落款运笔: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
穆昕
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
小媛是我的研究生,她是个爱说爱笑,很有灵气的姑娘。今年暑假期间她拿了一批画来给我看,不错,画了不少,进步很大。能从这些作品中体会到其所思所想,同时亦表现出女性艺术家的敏感与细腻。
我看出了她对绘画、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体悟,依心立意、大胆构图、色彩清新、优雅,还略带有现代朦胧诗的意境;由于长期在公安院校良好的环境下熏陶成长起来,所以她的绘画作品中也总是映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气息,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
相信这些作品只是筱媛绘画之路上一个阶段性艺术的展示,“快乐之道,道不远人。”相信她对于绘画的这份坚持,于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刘赦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初见筱媛的作品是在武汉“全国首届教授书画展”上,单就她那四联屏之《青莲》命名就让我浮想联翩。关键在于此题本身并非新奇、并非特别,历代诗赋画品的咏莲作品难以胜数;筱媛的非常之处就在于她以独特的心智和画技赋予这一平常题材以非常的意义——透亮的光暈、旋转的节奏,还有那若隐若现的肌理、挺拔与曲折的牵手、粗犷与细腻的交换,似乎都在从容地叙说着鲜嫩的活性和层叠的内涵。这是我在同题绘画中从未见过的——没有见过如此这般通过优美表达崇高,难分难解其中哪是优美、哪是崇高。
赵宪章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世间有一类女子,不仅有如花般的美貌,还有着传世才情,倘若再着一身警服英姿飒爽,怕是少之又少了。高筱媛老师便是其中一位。
绿筱媚青涟,娇荷浮琬琰。尤喜高老师画笔下的竹和莲,清秀俊逸,曼妙超然,真实与虚幻相互交融,笔墨间诉尽万语千言。在这些画作面前,让人连呼吸都会放轻,唯恐惊扰了画中的宁静与恬淡。高老师的字又别有一番风采,沉静端稳、寓动于静,从容娴雅中透露出铮铮筋骨,让人猛然想起,这是出自一位警界女子之手。
高老师的书画,并非只是艺术创作,她还多次捐赠精品之作,助力关爱留守儿童,才情中又充盈着温暖,让艺术又多了一份极致的美好。犹记得大学时代高老师的“美育课”,在书画中说理,用笔触描摹生活哲学。她所教授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人生。
李善江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副处长
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