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金农(清) | 尺寸 | 32.5×131.5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761年作 |
估价 |
HKD 6,000,000-8,0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不凡- 宋代美学一千年 (晚间拍卖) | 拍卖时间 |
2018-11-26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8年秋季拍卖会 |
出版 《艺林月刊》第9期,中国画学研究会,北京,民国19年(1930),第16页。 著录 《冬心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10年11月,第185页。 《金农书画集》,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6年2月,金农年表第5页。 王凤珠、周积寅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1991年6月,第286页。 卞孝萱主编,《扬州八怪年谱》(上),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1990年7月,第262页。 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北京,1987年12月,第591-593页,图版47、63。 中国书画研究资料社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文史哲出版社,台北,1975年,第 372页。 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北京,1958年11月,第372页。 |
|||
题识:默林觅句图,辛巳(1761年)十月十日为隐罗良友作,七十五叟金农。 钤印:金农印信 陈鸿寿(1768-1822)题引首:默林觅句图。 钱塘陈鸿寿题于濑上桑连理馆。 钤印:曼龚父、臣鸿寿 题跋:陈鸿寿(1768-1822): 梅花众香国,逸士此盘桓。独往寄情远,高吟得句寒。诗名动坛坫,春意入巑岏。珍重冬心笔,朱铅一完。 文孙溧阳尉,踪迹似寒郊。遗泽护三叶,清风悬一匏。冰霜留画卷,香雪永神交。玉照堂何处,无从更结茆。 云臣大兄以令祖隐萝先生所遗《默林觅句图》索题,清芬可诵,古香是披,倚装倥偬,辄缀二诗志别,六年同宦,不禁黯然魂销矣。时嘉庆丙子(1816年)仲冬既望,漏下三鼓呵冻作。曼生弟陈鸿寿。 钤印:曼生、陈鸿寿印 范凤谐(18-19世纪): 先生不与俗人偶,月地云阶梅作友。几生修到迹同清,想见冰魂雪魄生天久。图传冬心笔,人是铁髯叟。琼英夜积雪,绛萼朝酣酒。角巾独步影横斜,锦囊佳句自叉手。水遥清浅不知寒,一径千花色香有。罗浮翠羽入梦无,孤山野鹤归来否?得意醉过吹笛时,尽情吟到煎茶后。知公铁是心,作赋香生口。曾饮第一泉(先生有《汲江煎茶图》),清风生两肘。到此意气直逼浣花翁,相扵冷蕋踈枝索唤走。吾闻嘉兴兄弟雅王氏,庄上梅花种百亩。又闻嘉善高士吴仲圭,自署梅花道人某为语。莲花衲子宝此卷,武源清芬世德同不朽。相逢与君且说故乡事,令我家山梅屋频回首。(予家有梅花书屋,昔年读书地也。) 童营工次予以防工驻此,与云臣大兄晨夕相亲,读其令祖隐罗先生《汲江煎茶图》及《观梅图》,佳章如林,皆西泠当日名下士,而先生之风亦概可见矣﹗暖日复携此卷属题,作此奉呈哂政。时戊寅(1818年)菊月初三日也,雝亭弟范凤谐。 钤印:雝亭、(凤)谐 陆玉书(18-19世纪): 道光壬午(1822年)三月,云臣大兄出令祖隐罗先生《默林觅句图》索题,率赋二绝应之。归来诗兴更清狂,爱嚼寒梅沁铁肠。绝似灞桥驴背上,一天风雪孟襄阳。 每于世外结因缘,曾汲金山第一泉。领取人间清净福,茶香梅韵与诗篇。烟田陆玉书。 钤印:玉书、烟田 史默(19世纪): 诗如梅花清,正值梅花时。杖策入林僻,寄情宜在兹。一笑有所会,衣袂春风吹。奚童颇解事,茶炉寒更炊。凝秋徙倚久,凉月上来迟。夜深鹤亦眠,此心谁复知。 壬午(1822年)三月奉题隐萝先生《默林觅句图》遗照,应云臣大兄之命,即希哂政。雅堂史默。 钤印:臣史默印、雅堂 张步詹(19世纪): 此余从祖铁髯公遗照也。公讳月梅,字隐罗,倜傥工诗,所交如杭菫浦、诸襄七、厉太鸿、罗两峰、万九沙诸先辈,时相唱和,而与冬心先生尤称莫逆交。家藏冬心笔墨甚伙,后多散佚。余于二十年前得此图于市肆,时从兄云臣官溧阳尉,遂以归之。兄为装池,属明府陈曼生题跋,今兄罢官衰老,贫乏不能自存,出此卷以易米。余复于当湖友人处见之,计此图失而复得,迄今未三十年,仍不能保,余又无力得之,为之惘然。因记于后。隐士张步詹。 钤印:横斋、步詹、犀谷 藏印: 沈维裕(19世纪):沈揖甫藏书画之印(二次)、揖甫心赏 金黼廷(19世纪):金黼廷瘦僊氏收藏、金瘦仙父青箱长物、金氏秘籍 李玉棻(19世纪):韵湖审定、瓯钵罗室珍秘、韵湖心好目玩 张步詹(19世纪):犀谷过眼 杨寿枢(1863-1944):荫北鉴藏、壶中墨缘(二次)、壶公心赏 其他:方壶秘籍、云仙所藏 谭泽闿(1889-1948)题签条:金冬心默林觅句图真迹。 百梅书屋珍秘。己巳(1929)十月, 谭泽闿题。 钤印:缾斋 木盒签条:44061 清 金农默林觅句图卷 木盒《百梅书屋藏》标签:冬心默林觅句图。卷子,纸本。陈鸿寿书端,陈鸿寿、陆玉书等题后。 注: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种榆仙吏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着《种榆仙馆诗集》等。 范凤谐(清),字雍亭,江西南城人。嘉庆9年(1804)甲子科举人,道光3-4年(1823-1824)两任清河知县,后署阳湖、江阴、常熟、昭文知县等。 陆玉书(清),字烟田,江苏六合人。乾隆59年(1794)举人,官钱塘知县,处州同知。工画兰竹。 张步詹(清),字诜枝,郡庠生,耽吟咏,工书法,研金石,着《壶隐诗集》。 沈维裕(清),字益甫,号揖甫,又号皕琴,上海人。以部员官京师,能诗文,善楷隶及北魏体。工花卉,亦精琴学。与胡公寿、高邕等为至交,着《皕琴楼诗集》。 金黼廷(清),字芾廷,号瘦仙,金山人。附贡生,博学好古,工诗,善八分书,尤嗜金石,精鉴藏。藏书甚富,着《雪鸿楼书目》等。 李玉棻(清),字真木,一作贞蕤,亦号均湖、韵湖等。北通州(今河北通县)人,书画鉴赏家。室名传鉴堂、瓯钵罗室,辑《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杨寿枢(1863-1944),字荫伯、伯年,一字荫北,江苏省金匮县人。晚清大臣,官至光禄寺少卿。辛亥革命后,任参政院参政。喜好艺事,与黄宾虹等常有往来。 谭泽闿(1889—1948),字祖同,号瓶斋,湖南茶陵人。近代书法家,善书法,工行楷,又善诗,能画。室名天随阁,谭延闿之弟。 |
|||
说明 |
私人珍藏 “是年(1761)・・・(金农)作《默林觅句图》。” - 张郁明,《金农年谱》 1761年,75岁的金农为良友隠罗绘制《默林觅句图》。据卷上张步詹题跋,上款人隠罗即张月梅。张氏为人洒脱,广交贤士,与金农可谓莫逆之交。1816年陈鸿寿离任溧阳县官之际,应共事六载的同僚张廷杰(即云臣,张月梅孙儿)之邀,为其家藏金农《默林觅句图》题跋及引首。云臣后携此卷公诸同好,友人范凤谐、陆玉书等分别于1818及1822年题跋。 《默林觅句图》亦钤有多位19至20世纪书画爱好者如金黼廷(清)、李玉棻(清)、杨寿枢(1863-1944)之藏印;画签与画盒上之标签显示此卷曾为百梅书屋主人及政治家陈叔通(1875-1966)所藏,而现藏家及其家族亦珍而重之逾70载。 情寄梅花、坚毅不凡 梅花乃四君子之首,有抵耐严寒、经霜傲雪的特性,象征君子品德坚毅高洁、凛然不屈、逆境自强的情操。北宋以来,文人爱以梅入诗入画,形成“梅花”文化现象。 金农(1687—1763)诗文书画皆精,是扬州八怪中文化修养与情操最高的一位。1753年起他倾力创作梅花,既抒发文人情怀,又迎合当时扬州富商附庸风雅的需求和品味。金氏继承前人追求野逸及寄寓心灵之画梅法,并分析当时扬州画梅专家如汪士慎(1685-1759)、高翔(1688-1753)和李方膺(1696-1755)之作品,兼容并蓄而加以创新,使其梅花个性鲜明、别树一格。 高古朴拙、孤冷清奇 《默林觅句图》展现隆冬梅花盛放、极富诗意的景致:默林靠岸,梅树老干多折,以淡墨皴出,瘦枝前后左右伸延,疏落交错。枝上梅花朵朵,一片白梅衬托着林中的粉梅;文人双手笼袖肃立于粉梅树旁,身后有僮子弯身白梅树下煎茶。金农以篆隶笔法入画,赋色淡雅令画面高古朴拙;左方题款与构图相呼应,亦增添画面之古拙清奇。 金农画梅众多,设色者甚少,而以人物故事形式表达者更是稀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金农作于1759年之《人物山水图》册,第8开画板桥流水,桃林策杖,左方题诗落款(见附图),其构图和赋色与此卷相若。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