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蓝荫鼎(1903~1979) | 尺寸 | 184.5×95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963年作 |
估价 |
HKD 2,500,000-3,5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不凡- 宋代美学一千年 (晚间拍卖) | 拍卖时间 |
2018-11-26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8年秋季拍卖会 |
款识:台湾横断公路 太鲁阁峡 荫鼎 癸卯新春 LANDSCAPE OF TALOCO RAN IN-TING FORMOSA 2.1963(右下) 艺术家钤印一枚 |
|||
说明 |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绘画要创作,不要完全模仿自然。 多看自然可以了解自己,但是不要被自然抓住,而要抓住自然。 所以如果能够把自然的美和力量,予以强调、变化表现出来,就是你的创造了。」 — 蓝荫鼎·摘自《蓝荫鼎水彩画专辑》 蓝荫鼎于1903年出生于宜兰罗东,父蓝钦为前清秀才,幼及蒙父亲教导奠定国学基础并习得水墨技法。因缘际会之下,二十一岁时拜日本水彩画家石川钦一郎为师,跟随习画四年。早期受石川钦一郎绘画风格影响,技法单纯简朴,中期以后,在湿润、多雨、烟岚的气候表现上,蓝荫鼎融入了水墨技巧中的皴擦,使画面在干湿之间呈现更为细腻的变化,形成他个人独特的绘画风格。而此幅长五尺半,阔约三尺的《太鲁阁春色》(拍品 8013)绘画于1965年,堪称是蓝荫鼎晚年时期的代表巨作。 蓝荫鼎早年曾到日本留学,而跟随石川钦一郎学习的乃英国的透明水彩画,以英国泰纳(J.M.W.Turner,图二)和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等水彩大师为宗,可是他在创作高峰期却出现很多中国画之笔墨,以增加画面的质感,在视觉上更能呈现中国山水的大开大阖之壮丽风光。在技法上,《太鲁阁春色》除了融合运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水彩,亦以墨黑色为主调,色调统一;其运笔细致,采散点透视法为描绘角度,空间远近层次分明:以兰亭分别散布在左、中、右、高低不一之处,巧妙地平衡了画面视觉感;近处以迂回的栈道作起点,经过山洞留有小径拾阶而上,或经木桥到达另一主山峰,而画面上方云烟袅袅,弥漫在山腰上,把太鲁阁「水宽山远烟岚迥」的明媚春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兆申曾说蓝荫鼎在画山时特别注意石纹,用各种各样的线,来表现「岩石」的特质,很像中国画里的「皴」。因此,他觉得蓝氏是把中国画的特色,和水彩画合成了一气。同样描绘初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宋代郭熙的《早春图》(图一)用漩涡式的云头皴刻画山石,让山中似乎流窜着暖流,岩石看起来像云一样,表现万物变幻、生生不息的朝气。《太鲁阁春色》运用水墨线条,笔划不忌重迭,打破传统英国水彩画的籓篱和石川的飘逸之风,与宋代沈雄壮伟的山水画遥呼相应。 此画描绘太鲁阁的风光,是蓝荫鼎屡见创作的景致,他更称此景是天下奇观,其「深山幽谷,断崖绝壁,瀑布溪流……到处高山流水,古木苍翠,气象万千……拥有无限的国画题材,且近似粗线条的南画气魄。」无独有偶,张大千亦曾盛赞太鲁阁为「世界奇胜」,其绘画于1968年的《横贯公路》(图三)云雾缭绕,瀑布层层跌宕,层峦迭嶂,所呈现的是一种中国山水画磅礴的气势。而蓝荫鼎则在画中以简率的笔触点出三三两两、动态多姿的游人,除了突显人物与大自然的景色的比例悬殊,呈现壮阔的气势,亦表达了他以「人」为主的乡情和对大地的感应和故乡的眷恋。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