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价格】 刘丹(1953年生) 8018 九华石 镜框 水墨纸本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刘丹(1953年生) 尺寸 53×136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HKD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专场 不凡- 宋代美学一千年 (晚间拍卖) 拍卖时间
2018-11-26
拍卖公司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8年秋季拍卖会
题识:
苏东坡于湖口李正臣家见一异石九峯,玲珑宛转若窗棂。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识之:
前溪电转失云峯,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既作壶中九华诗,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
江边阵马走千峯,问讯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
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东坡先生赋壶中九华诗,实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当崇宁之元年五月二十日,黄庭坚系舟湖口,正臣持此诗来,石既不可见,东坡亦下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挂帆来听响玲珑。
东坡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余取以为观画之说焉。画之为艺,世之专门名家者,多能曲尽其形似。而至其意态之所聚,天机之所寓,悠然不可探索者,非雅士胜人超然有见乎尘俗之外者,莫之能至。孟子曰:大匠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庄周之论斲轮曰:臣不能喻之于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皆是类也。方得之心,而应之手也。心与手不能自知,况可得而言乎,言且不可闻,而况得而效之乎。
东坡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言画贵神,诗贵韵也。然其言有偏,非至论也。晁以道和公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其论始为定,盖欲以补坡公之未备也。智者创物,能者述焉。君子之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广大悉备。故诗者至李杜,文至韩柳,书至钟王,画至吴曹,而古今之意趣天下之能事毕矣。唐人画钩勒工细,但非旦夕可以告成。故杜陵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此九华石原藏北美罗森布鲁姆处,今归介眉堂,得其所在,因与东坡壶中九华诗合而录此,以壮吾画。刘丹题。
钤印:刘丹印
说明 “画中的物质形体,不仅仅具有传达山石造型的特性,
也能够将所有的形象转化为莫可名状的幻象,
目的是以一种完全不具叙述特质的形式,
为山水画领域重建一种物象以外的新秩序。”
- 刘丹
《九华石》以刘丹代表性的细致工笔笔法呈现一方奇石,形态扁薄嵌空而玲珑剔透,遥观仿佛有峻峭羣峰连绵起伏、重峦迭嶂的气势;奇石一旁,字字隽永的小楷书法平衡了全画和谐而节制的布局。题识中,艺术家详细地记录了北宋苏轼首遇奇石壶中九华的惊喜,其后与石失之交臂的遗憾,以及黄庭坚借壶中九华追忆东坡居士的种种经过。通过放大的比例与聚焦的特殊表现手法,刘丹笔下的奇石形态既熟悉又似乎不可名状,刻意将画中所绘的九华石与真实物体拉开距离。《九华石》中息息相连的图象与文本跨越时空与古对话,为观者提供开放性的无限阅读可能,然而画面内涵的超时空性已不再令人去考究观者所在远古或当今,能够神游至微观的世界。
历代文人雅士多钟爱奇石,常藉石寄寓诗情,抒发感怀。苏轼喜赏石蓄石,米芾更爱石成痴。远在唐宋,画石已蔚为风尚。无论温润通灵,或瘦绉漏透,奇石往往在宋人诗画中被赋予个人化的丰富审美意义,承载了艺术家精神冥想的心迹。米芾谓苏轼画石:“子瞻所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倪,石皱亦奇怪,如其胸中蟠郁也。”可见宋人作木石重在笔墨,不专于形似,而是一种寓意于物的意象。
刘丹在《九华石》中所录东坡与九华石的经历恰恰见证了这一点。1094年,苏轼因政治之难贬谪岭南,路经江西湖口时,看到李正臣家有一异石,九峯耸立,沟壑缠连,彷如九华山在壶中之状,作《壶中九华》诗咏:“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东坡居士欲以百金买之,但因南迁行旅匆忙而未果。宋哲宗去世后,徽宗继位,被召回朝廷的苏轼八年后再次路过湖口,却发现壶中九华石已“被好事者取去”,感叹“尤物已随清梦断”。次年东坡亦仙逝,黄庭坚来到湖口时,有感于人与石皆不再,于是用苏轼诗原韵再赋《壶中九华》诗以怀念故人,或许有几分将奇石的命运与世事人情变故的失落互相交织的情感。
对刘丹而言,供石自然天成,空灵宛如世外之物,为“物质世界的一个象征性的缩影"。他对赏石情有独钟,皆因他看重其中的神秘感与不确定性。世间万物的结构性对刘丹来说有无穷魅力,使他主动地将物体从他们的环境中脱离。通过解构物质形体,他舍弃了绘画的叙事性,而将作品提炼成纯粹的视觉体验,重建“一种物象以外的新秩序”。
《九华石》充分体现了刘丹深厚的水墨功底:枯笔小皴勾勒出奇石的形态,而浓淡相宜的层层渲染亦生动塑造出光影明暗的效果,隐约有欧洲文艺复兴古典大师素描的影子。刘丹不刻意打破传统技法,不刻意求新立异,不拘谨于传统水墨画的限制,但坚持在传统的延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透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性与当代气息。艺术家强调,遵循水墨画传统的法则,靠着自律的精神,才得以达到随心而画、意到笔随的自由境界。《九华石》是其漫长个人探索历程积累、酝酿的杰作。通过纯粹视觉的画面,刘丹使观者能够关注眼前和谐之美,直达内在的精神国度,去欣赏画家心手合一的境界。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溥儒(1896-1963) 1321 夕阳渡口 立轴 设色绢本

2021-2-17 10:47:58

佳士得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张大千(1899-1983) 1237 雨中山林 镜框 水墨纸本

2021-2-17 10:48: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