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大师董其昌的国内最大规模首展,终于来上海了!

12月7日,上海博物馆迎来了大陆首个“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尽管当天在下雪,现场依旧火爆。

董其昌,作为明代后期的艺坛领袖,也是最为复杂、最多争议的人物之一,在大陆始终未有较为完整的展览梳理。

早在1992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举办过"The Century of Dong Qichang"大展,近两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与东京国立博物馆都曾举办过与其相关的展览。

当人们满怀期待、排着长队走进展厅,面对从15家收藏机构遴选出的154件(组)展品,包括对董其昌创作与理论产生影响的其同时代书画家作品,以及受董其昌影响的主要画派、画家之作,我们能读懂他与他所处的时代吗?

有一种说法,看不懂董其昌,就是书法和绘画的门外汉。 也许稍显夸张,但如果不知晓书画艺术中的审美理念和创作观,直接去谈用笔,或不甚了解南北宗的形成本源,仅乐衷于调侃书画野史,如何真正获得其中妙趣?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书画的更迭变迁,恐怕是会辜负这一场难得的相遇。

我们这一代普遍已成为“思维上的混血儿”,对立体派印象派野兽派如数家珍,却对米派、吴派、南派、北派、北势南气山水大成不知所云。我们对自己的文明有太多的误区和未知了。

结合董其昌的大展,也是我们从头梳理和学习中国古典艺术的契机。ARTPASS《中国古典艺术》课程正是为此现状而设,广受欢迎与好评,目前新一轮即将与大家见面。

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彭莱老师将从丰厚的知识储备中抽丝剥茧出精华部分,即便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同学经过点拨后都将有通透之感,对中国绘画的赏鉴会进入一个新的认知阶段。报名全部课程将包含一次董其昌大展的博物馆课堂。

在课上先梳理中国古代书画的脉络,再去展厅面对面切实感受名家笔下的疏密得宜,骨力练达,气韵生动。

第 一 讲

“格物致知”四个字分开你都认识,合在一起的具体含义是如何?中国古典艺术有着博大而生动的视觉表达系统,包含了中国人独具一格探究万物、观照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方式。格物致知,是一种立场,也是课程的出发之处。

莫高窟壁画伎乐图之反弹琵琶图,唐代

第一讲是课程的概览,通过对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引领大家游历中国古典绘画的演变景致,从魏晋风度到唐宋诗意,元明清的承袭和嬗变。

第 二 讲

中国人对艺术的认知,很早就达到自觉并具有理论的深度。南齐谢赫在《画品》一书中,提出“六法”,作为品评画家成就高下的标准,理论涵盖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基本生态系统。如果不能理解它的内涵,就很难学会鉴赏中国书画的美感。从第二讲开始,课程将依次围绕“六法”展开。

明末清初 陈洪绶 杂画图册-黄流巨津

?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细节

应物象形,它是指向艺术作品的造型,这是艺术最基础,是最根本的问题。课上将从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的绘画门类了解中国古典艺术在造型表现上的方法与特点,并且尝试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家追求真实又努力地超越真实的意图——他们是如何用作品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并让作品成为抒发自我心境性灵的场所的?

第 三 讲

现在大家都熟悉PANTONE色和网红们大力推崇的莫兰迪色系,但若是被问起:什么是中国的色彩?多半不知从何答起。仔细一想,好像相较于西画,中国画显得略微寡淡,甚至许多人觉得中国画就是水墨画。果真如此吗?

北宋 赵昌 岁朝图轴 ↑↓上下滑动观赏完整画面

中国人将绘画叫做丹青,丹是丹砂,青是青䨼,这足以表明色彩在中国画当中的地位。这节课上你将看到绝不“灰暗”的中国传统绘画,相反,它们非常重视色彩的表达,这一点,自上古及晚清并未改变。只是中国画当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体系——墨分五色。我们完全可以将水墨画看作是一种“另类”的色彩艺术,是中国人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 四 讲

此“经营”非生意场上的“经营”,而是构图,你若能在纸上掌控全局,也能领悟人生的虚实进退。要能达到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呼应平衡,还需注意气势的贯穿统一、形象的对比变化、开合和取势等方面……个中微妙,请到课上来。

宋末元初 钱选 《山居图》

除了人物画中时间的延伸、空间的转换,历代画家在山水、花鸟等题材上如何创造出了极为丰富的样式?哪些画家、哪些作品能够突破前人的样式的限定,而大胆地创造出不拘一格的“奇观”?什么是倪瓒的疏、王蒙的密?为什么要画“一河两岸”?八大山人的“留白”好在哪里?石涛、梅清的“实景”缘何令人惊叹?

第 五 讲

苏轼《枯木怪石图》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4.636亿元港币的高价成交,这件作品的真伪也引发大量讨论。除却种种推测,仅是每每面对古代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总难以领略把握“笔墨”二字。不了解“笔墨”,便难以逾越中国画欣赏的鸿沟。

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

该图局部皴法。

“笔墨”是什么?简单地说,是画家塑造形象的技术和手段。在本节课堂,老师将更加深入地讨论,文人画家们所说的“笔情墨趣”是怎么一回事?似是而非的“书画同源”概念中,书法和绘画之间有没有关系?“工画者多善书”,书画用笔技法是相通的吗?

第 六 讲

古代绘画作品标签上常写着,临某图,仿某名家,或者传为某某所作,“临”、“仿”、“传”,这些字眼都是什么意思?是否表明这幅画是来源于摹仿或抄袭?传统中国画当中为何有这么多堂而皇之的临仿之作?

《北齐校书图》图片部分,北齐,杨子华 绘,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宋摹本

传移模写作为“六法”之一,虽不为后世所张扬,但它既是古代画家学习、钻研技艺的手段,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传承、创造的一种内在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摹写、摹拓只是一面,而另一面,则是董其昌所言“集大成,自出机轴”的自我的梳理。这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艺术传统?保守?复古?还是另有所指?

第 七 讲

元代鉴赏家汤垕在其《画鉴》一书中说:“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在肌体之外者。”懂得美人之美的人,一定不会说这是因美人的某一处长得好看,伯乐眼中的千里马,自然不是以皮毛、外貌取胜。

唐 韩幹 《照夜白图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气韵生动是一种总体的美感气质,非指具体的形式技巧。历代的画家、理论家围绕这四个字阐述颇多,北宋郭若虚说:“气韵非师”,这真的是生而知之的东西无法靠后天学习所能达到吗?此外,我们常说的“画如其人”是否是一条铁律?中国画注重画家个人的精神涵养,是否意味着轻视技术的锤炼?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

香港纪伯伦拍卖行——2018秋拍藏品介绍:八仙贺寿图

2018-12-15 18:04:23

艺术市场

赏古画不看罗聘,真是遗憾,无所不工的大师

2018-12-15 18:07:0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