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李世倬(1687~1770) | 尺寸 | 128×35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754年作 |
估价 |
RMB 150,000-3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 拍卖时间 |
2020-10-18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
出版:《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第390页,JP34-047,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著录: (清)永璥:《益斋文稿》,《清代诗文集汇编》 第339册,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
|||
题识: 1.雨过秋光映翠微,岩云一抹淡荆扉。千山寂寂疏钟杳,万木森森过客稀。涧水奔飞行路湿,树枝回合野禽啼。扶筇一望沧江上,应羡仙人种蕨薇。丙午七月有二日,偶见元吴仲圭小图,不觉技痒,漫为摹此并作一诗。长洲沈周。 2.沈征君此图直得吴仲圭三昧,非徒肖似而已,展观之顷,深为膺服。其昌鉴定。 3. 此幅思翁已盛称矣,奈生也晚,不能使一见此,或未必更许,南田一笑。 4.乾隆十九年春分又临,李士倬。 钤印:榖斋、髯、十石、燕人、茶熟香温且自看 题跋:李榖斋博通画道,凡工笔写意、点染象生,以及指头蘸墨,无不各臻神妙,而尤喜摹古,盖爱画出于天机,老而弥笃。闻其在山东时为名花写照,临至数幅,幅中俱自识其作画之次第,得之者咸珍玩之。甲戌首夏,榖斋以自临沈石田摹吴仲圭小图见赠,余宝之不第如白石翁真迹,只同与梅花庵主面晤,细玩其“惜思翁已往”二语,可知为榖斋得意之作,今复构得其同日又临。此幅章法款行题识虽俱相似,而变化因心更有画外出奇之妙,欣赏之余,因以二幅中少异处略记于左,会心者谅不以此举为蛇足也。 前幅聚精于二树,兹幅抑双林以显众长;前幅临董跋后有重题,此条书于画侧,用阴文印章,极为珍重,因并临之十九字,下用阴文“榖斋”小长条印章一方,兹幅无此一跋,前幅临沈款后,自跋“此幅为董思翁所盛称,特临之,惜思翁已往见之当不更称南田矣,一㗛。乾隆十九年春分日也”与此幅跋语行文不同。石田二幅皆误写南田,前幅无引手,上有“暗耝心地种闲情”阳文印章一方,名字下用阴文“髯”字印章一方,阳文“李氏因强”印章一方,前幅董跋前一行用阳文古篆“四美具”印章一方,二幅镇角俱用阴文“十石”印章。此幅印文除“髯”字与“十石”镇角,余与前幅皆不同。己卯阳春月,益斋主人识于钦训堂。钤印:益斋、传之同好、笔墨怡情、素菊主人、其中有至乐 鉴藏印:结笔墨缘、平生好诗仍好画、钦训堂珍藏印、明窗细玩、爱画出天机、平生珍赏、葛氏曾藏 |
|||
说明 |
说明: 1.永璥旧藏并题跋。永璥(1712-1787),爱新觉罗氏,废太子胤礽之孙,弘晋第三子,字文玉,号益斋,又号素菊道人,工书,擅兰石。工书善画。 2.“寸巢庵”珍藏。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 李世倬工山水人物花鸟果品,初学其舅高其佩,得王翚指点,临摹更益精进。临摹向来是学习书画的不二法门,从本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学习的态度和方向,审美的趣味。沈周的临摹已得到稍晚的董其昌的赞誉:“直得吴仲圭三味,非徒肖似而已”。对于沈周的水准和董其昌的鉴赏水平,我们自不必加缀叙。李世倬也是一位精擅临摹的高手,从其落款中亦可见其得意之处。临摹最难形神俱足,观此画线条流畅生动,毫无滞塞。全画线条的苍润相生,骨力洞达,构图严谨静穆。此临作中,李世倬用线粗犷沉厚,苍中含润,深得沈周气韵。是以湿笔中峰,用速度,摆动,顿挫巧妙融合,达到把不同风格的笔墨统一起来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极其高级的境界。最后李世倬的把沈周的落款也临得惟妙惟肖,落墨长枪大戟,铿锵有声,直追黄鲁直。董其昌的题跋也是飘逸空灵,圆秀淡雅。 日本“寸巢庵”旧藏专题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