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艺术的独特风格建筑——圣索菲亚教堂

拜占庭艺术的独特风格建筑——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廷艺术的结晶,而拜占廷艺术不是从圣索菲亚教堂启始,拜占廷艺术的历史要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帝国时期,由于地跨欧亚非广袤的疆域,各地区基本上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占主导地位。罗马帝国分裂后,拜占廷帝国保持了几个世纪的稳定,在继承原来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亚等地区的文明,还包括一些原始文明。这种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才形成了拜占庭艺术的独特风格。

应当说,拜占廷艺术的风格是经过相当长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略偏重于东方化的风格,最具典型的拜占廷艺术是它的镶嵌画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镶嵌画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就已经在罗马古城庞贝遗址里发现。它一般采用彩色的石头或者是彩色玻璃按照宗教人物或图案来进行组合成画,因不同于古代雕塑和绘画的技法而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绘画形式。由于它具有很强烈的装饰意味,到公元4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重心日渐东移,所谓拜占廷式的镶嵌艺术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拜占廷式的镶嵌画以其色彩更加鲜艳、构图更加细密华丽的效果而大行其道。在室内装饰和教堂装饰上,镶嵌画几乎取代了壁画,尤其在意大利、小亚细亚和北非地区曾出现过大量的镶嵌画,其艺术成就达到极高的水平。在拜占廷艺术领域里,镶嵌画由于崇尚纯粹的精神性,没有过分的夸张和豪华,造型相对简单、朴素,色彩生动闪烁,节奏分明,而在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遗憾的是到公元8、9世纪,拜占庭竟然出现了“圣像破坏运动”这样的咄咄怪事。在是否同意圣像艺术这种表现形式的问题上,两大派别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否定者认为用造型艺术来表现圣像以至进行宣传是一种大逆不道。为此举行多次大型的宗教会议,当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在一个多世纪中,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引起整个社会的极大混乱。公元730年,皇帝立奥三世宣布对圣像艺术的否定,禁止供奉偶像,从此圣像破坏运动便开始了,他们将一切以造型为主的圣像艺术加以捣毁,并代之以单纯的十字架为象征的抽象艺术。这场混乱直到843年的宗教大会上才得以停止,恢复圣像艺术这种形式。由于“圣像破坏运动”的影响,对于人物的描绘几乎消失,留存下来的更多是单纯的花纹和植物图案。

在拜占庭艺术中,雕刻和壁画作品较少,少量的壁画也是内容严谨,并有严格规定。至于教堂建筑则颇具特色,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廷艺术的第一黄金时期的代表作,我们将在以下着重介绍。这种从东西方建筑各取精华的建筑风格,为拜占庭及以后土耳其等统治者所继承。直到今天,在伊斯坦布尔类似的建筑比比皆是,而且其风格一直影响到俄罗斯、东欧等国家,这些国家建造了诸多外形极为相似的大小教堂。

公元6世纪时,拜占庭帝国达到了极盛时期,皇权十分强大,教权始终未能超过世俗权力。在査士丁尼称帝时,他依恃武力,到处征战,扩大疆域,曾经一度占领意大利拉文那、北非等地域,并在这些地方大兴土木,四处修建教堂。修建教堂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基督教作为国教,拜占庭帝国的国土上就一定要有基督教教堂,以满足其臣民信仰的需要;另外,在君权神授的思想指导下,教堂也是皇帝及国家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因此,诸多教堂的建立,成就了拜占廷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而圣索菲亚教堂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它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则是9到10世纪吋恢复了圣像画后。大量的圣像画又出现了,在圣索菲亚教堂里的锒嵌画使用的碎片更加细小,色彩的变化更具有绘画般的效果。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感人,它在利用色块和色调的表现力方面给19世纪绘画点彩派以极大的启示,这已是后话。

圣索菲亚教堂的建造首先是因为罗马帝国的东迁。古代罗马城内曾有七座小山,当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330年把帝国首都迁到东方的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号为新罗马。迁都时,称拜占廷为新都,是因为这座城市里也有相似的七座小山,其中六座沿着被称之为“黄金角”的海滩,一座在西南。这些小山山顶大都平坦,但坡道险竣。拜占庭帝国的许多建筑都建在这七座山上,数量多达40多处。其中圣索菲亚教堂就建造在第一座山上。因它本身高于地平面,又毗邻大海,所以外来人

最先看到的就是圣索菲亚教堂壮观美丽的风姿,可以说它是一座拜占庭帝国的纪念碑式建筑。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观点评论

乡镇学校的美术教育,把课堂搬到稻田间

2018-11-30 23:35:20

媒体关注艺术与生活艺术教育观点评论

台湾是如何扶持青年艺术家的?

2018-12-1 23:49: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