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抽象艺术,这个西方现代艺术逻辑终点,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中国抽象”被诟病为是“伪抽象”,没有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根基而流于形式,一方面又被认为无视本土艺术历史和传统,成为“没有中国特征的中国艺术”。在中国艺术的传统中,拥有与西方古典艺术写实体系完全不同的“写意”体系,中国书法和水墨画造型…
抽象艺术,这个西方现代艺术逻辑终点,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中国抽象”被诟病为是“伪抽象”,没有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根基而流于形式,一方面又被认为无视本土艺术历史和传统,成为“没有中国特征的中国艺术”。
在中国艺术的传统中,拥有与西方古典艺术写实体系完全不同的“写意”体系,中国书法和水墨画造型语言在写实和抽象之间的形式特征在中国艺术家那里积淀起来的视觉经验,与抽象艺术表达的“纯粹精神”,有很大的相近性。但这种来自本土艺术传统的惯性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不过,先天的不足并未阻挡艺术市场对中国抽象的想象,尤其近几年抽象已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但在远有欧美抽象先锋的大树,近有日韩抽象变种的鲜花比对之下,中国抽象艺术除了个别几位艺术家的星火之光外,总是有着叫人难以名状的“不过瘾”。究竟哪些中国抽象才是好的抽象艺术?此文试图从市场的角度盘点中国当代艺术中那些曾创下高价的抽象画,篇幅所限,只能选取每位艺术家的一至两件代表性作品。50件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倒不如说画的是中国现代艺术“中西融合”百年历程的当代表达。
TOP1
王怀庆 《足-2》油画画布 200×320cm 1999年作
5452万港元
2016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王怀庆走的是一条「高明而中庸」的抽象之路:在平面处理中见出空间的深度,在具象表现中见出抽象精神,在感性错觉中见出理性的原则,在西方的表现技巧中见出东方的文化内涵。因而在他的画里有容易分辨的具象符号,但整体面貌却是十足的抽象。(不光王怀庆,往后看你会发现很多中国艺术家也是沿着这条以具象来表现抽象艺术之路在走)
通过对具体物象里中国特质的抽取,艺术家把园林廊柱、古典家具等中国符号敲碎、锻造、提炼、重组成一个充斥着个人情绪的黑白空间,构筑出艺术家精神家园的形状。而后,王怀庆又从物象的抽象转向于书法的抽象,将符号进一步抽象化,近乎纯粹的书写。
TOP2
王怀庆 《没家的家具》油画画布 200×480cm 2001年作
2800万元
2008年中国嘉德春拍
TOP3
王衍成《无题》布面油画 260×210cm 2018年作
2530万元
北京保利15周年庆典拍卖
TOP4
丁乙 《十示之90-6》压克力画布 89×120cm 1990年作
1746万港元
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丁乙的首张“十示”绘画创作于1988年。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他将“十示”这一标志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丁乙在独立的创作体系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实践,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快速城市化及其巨变。
丁乙曾说,选择十字恰恰因为它是一个泛含义的符号,在他从业经历中,十字线是无数次被用来标示多次套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坐标式的精确细线,它只是印刷业的技术术语与符号,没有任何用象征手法可以获得联想的空间,我要滤去所有实际性,使绘画仅仅回到形式的本质,形式即精神。
《十示90-6》是丁乙早期“十示”系列,原是尤伦斯旧藏,2011年通过蘇富比以1746万港币被一北京买家购得。但在申报过海关时,该买家因逃税获刑并被罚款500万元,该作也上缴了国库。
TOP5
余友涵《抽象1988-1》压克力画布 160.6×132cm 1988年作
1572万港元
201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余友涵是八十年代中国抽象艺术的先锋,其随心所欲的笔法令人联想起中国水墨画的写意情调,但整体却呈现西方抽象艺术视觉效果。据画家所言,这些抽象画的思考源于《道德经》,是“宇宙一切运动的自发和自由”。点与线的厚度和长度不一,代表物质和精神世界浮动游移、循环不息的动态;画家藉此将自己投入宇宙的无形力量和本质中。正如余友涵所说:“我的抽象作品不仅仅想容纳社会的缩影,更想表现自然与人的缩影”
TOP6
余友涵《1985-4》压克力画布 161.5×114.5cm 1985年作
1410万港元
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TOP7
尚扬《蛇年风景》布面油画、丙烯 118×406cm 2001年作
1242万元
2016年北京保利春拍
TOP8
尚扬 《董其昌计划-5》 布面 综合材料 128×416cm 2007年作
851万元
2014年中国嘉德秋拍
TOP9
丁乙 《十示之六》压克力苏格兰格子呢 320×440cm 2005年作
782万元
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
TOP10
黄宇兴《照耀》压克力 画布 230x320cm 2016-2018年作
864.5万港元
2020佳士得香港春拍
黄宇兴是近期艺术市场中的抽象新贵,他通过描绘绚丽多彩的河流、气泡等元素来营造光怪陆离的视觉景观。讨喜的视觉效果,以及长时期观看才能触碰到的,视觉之外的生命经验,是藏家如此钟爱其作品的内在原因。
黄宇兴曾评价自身的艺术之路:“从最初的图像挪用与借鉴开始,慢慢脱离绘画图像的影响。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凭借对生活时间的感受、对绘画的经验、包括对这种经验的陌生感的注意,来完成绘画。你可以看到去图像化的痕迹,这其实是不断发现和肯定自我的过程。”
在这幅创造了艺术家最高价格纪录的《照耀》中,黄宇兴以五光十色的笔法,亦幻亦真的装置巧思,凝聚了艺术家对宇宙、时间、自我、与未来最宏阔的思索。他在光怪陆离的历史洪流之中,渴望抓住一瞬间的时刻流变,以及难以把握的人类境遇。
TOP11
黄宇兴《熔流》布面丙烯 315×1050cm 2015年作
701.5万元
2020永乐全球首拍
TOP12
刘韡《真实的维度No.18》布面油画 300×500cm 2015年作
644万元
2017北京保利秋拍
与大多数艺术家追求手绘而成的艺术灵光不同,刘韡的抽象画是利用数码技术创造将城市景观抽象化、几何化的图样,再雇佣并无艺术基础的泥瓦工、电工等职业的人,在他的指导下最终完成的巨幅作品。
在风格上,这些抽象作品看似受色域绘画、几何抽象画派等风格的影响,但它所依循的还是装置的思维和逻辑。工业式的色彩填充加重了某种只存在于城市里的疏离感,刘韡也在其中表达了他对城市营造、运动及景观的感受。
TOP13
刘韡《无题》布面油画 300×200cm×3 2015年作
517.5万元
2020永乐全球首拍
TOP14
苏笑柏《大圆-3》油彩 大漆 麻布 木板 220×216cm 2008年作
460万港元
2014香港蘇富比秋拍
苏笑柏的抽象艺术源于中国和德国两种传统,他由具象过渡到抽象,在绘画中逐渐抛弃带有任何标志性的中国符号,如带有鲜明东方情调的明清家具、文字…到2004年,他开始以大漆为媒材,展开了一趟对材质与极简形式语言的深度探索,一系列憾人的作品,由此而生。
不过,大漆在作为颜料在苏笑柏画中被使用,与弘扬中国民族传统瑰宝毫无关系。使用大漆作色,是基于如何把色彩布置得更好。 他发挥大漆在涂刷过程中的流动性、平整性,以及漆色与漆色之间任意的涂改性。创造了油画颜料和其他水性色质不易达到的多样性。苏笑柏不再依赖对自然的描绘,不拘泥于自然世界,只专注营造画面,追求颜色细致变化、纯美和戏剧性。
TOP15
王光乐《水磨石2007.12.27》布面油画 180×130cm 2007年作
437万元
2020永乐全球首拍
在我们平常的认知中,抽象艺术一直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而在艺术家王光乐的作品中却显得有些不同。他笔下的抽象是从时光里剥离出的质感,并衍生出“午后”、“水磨石”、“寿漆”等多个系列,表达他对时间的理解。
对于“水磨石”,王光乐曾说:「水磨石我一开始就是在画一种建筑的材质,用很写实的画法。但是这个东西本身作为一个题材很“淡”,不像划一个苹果能被人辨认得很清楚;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水磨石这种材质。“黑底白点”有一种图案的性质,人家就会误以为是抽象。相同的题材如果不断重复的话,画面上的变化就会牵扯到语言的问题。我觉得与其说抽象,不如说“非叙事”,一般看一个作品大家会去辨认里面的形象,然后去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但我认为绘画更多是一种可视的形象,抛开题材也可以直接注入观念。」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