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晓刚个展在纽约开幕:失重和悬浮是他想要呈现的状态

  “张晓刚:近作”现场图,佩斯画廊纽约空间,2018年9月7日至10月20日,摄影:Guy Ben-Ari © 张晓刚,佩斯画廊供图

  “张晓刚:近作”现场图,佩斯画廊纽约空间,2018年9月7日至10月20日,摄影:Guy Ben-Ari © 张晓刚,佩斯画廊供图

  纽约。张晓刚个展“张晓刚:近作”于9月6日在纽约佩斯画廊开幕。这是佩斯画廊位张晓刚举办的第六次个展,展出了11幅2018年创作的纸本油画及综合材料拼贴。延续了其2016年在北京佩斯展出的作品中的错位感和超现实意味,艺术家此次引入不同的媒介和意象:在不规则、多层次、看似古代壁画残片的平面上,蹲在板凳上的人,悬浮在空中的人,浸泡在浴缸里的人以及热水瓶、镜子、电筒等意味深长的道具,在一个生锈的多维度剧场中积累时间的尘埃。沉寂无声的画面传递出张晓刚近年来在绘画中寻找的关于对碎片的感受、对时间性的表达,以及在信息混杂的当下中悖谬感。

今年年初,张晓刚接到佩斯纽约个展的通知。由于创作时间紧张,艺术家决定用纸这一相对轻松的媒介来展开构思,但中规中矩的纸上油画随着草稿的诞生产生了变化。“我今年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我一定要做一点‘破格’的东西”,张晓刚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说道。

在纽约举办个展,对这位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40年的艺术家来说仍旧压力不小。与其保守应对,他选择用以往没有尝试过的画面形态和处理方式,把一层层的纸叠加,再加入杂志、电线和绳子这些拼贴元素,给已经类似于老墙皮的表面更丰富的肌理。参差层叠,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揭露或修补。艺术家解释道:“同样的形象因为材料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空间的处理。”壁画残片这一意象和他想要表达的时间性恰好相关:每一层都是一个空间的皮肤,一段时间的表面。

错位与失重感

展出画作中统一的沉闷灰色背景带来了压迫感和与外界的疏离感,画面中的人与物仿佛一个个来自上世纪被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标本。所描绘的行为有何种意义?每个画面中的人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否代表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章节?

这些年来,张晓刚感受到中国以一种快到令人难以接受的速度在变化,但同时有些东西一直不变。这两方面形成一种反差, 构成了“共存共生”的悖谬感。他说:“现实和记忆的关系被时间搅拌过以后,它形成的错位感可能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心理上所面对的很多困境。时空的错位和碎片的感觉,其实在影响我们对生活和命运基本的判断。

为了表达这一心理,张晓刚将几个空间之间的关系作为游戏,通过打乱它们间的通常联系来制造错位和诡异感。在《床1号》中,他将这两个在他过去作品中多次分别出现的意象所占据的空间重叠;在《镜子1号》和《镜子2号》中,他模糊了镜子反射的空间和人所占的空间的虚实关系。没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与物品的并置形成了时空的错位,或者意识上的断层。如崔灿灿在为展览画册撰写的文章中所说,“张晓刚的绘画超越了现实的存在,它将观者引入一个由阅读、感知、联想所主导的虚像空间。”

面对时代的困境,没有预谋地,他让几张新作为失去重心的人物形象所主导:站在板凳上的人似乎随时可能摔倒;向上跳起的人,似乎更像在向下坠落,或者悬浮在水中。《跳跃1号》中的女孩形象其实来自一友人孩子欢快蹦跳的照片。张晓刚发现,人向上跳和向下坠落的形象是一样的,而且无论跳得多高也无法逃离最终下落的无奈。自认为是一个“体验式”而非“观念式”的艺术家,张晓刚坦言,在创作过程中他才慢慢察觉,原来失重和悬浮是他想要呈现的状态。

“我只能画我记忆中的东西”

张晓刚在2016年佩斯北京的展览中已经开始探索人与物在室内环境中的角色感。在它过往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比如一扇门、一面窗、一面镜子等都扮演着不确定的角色。在2016年《黑沙发》扮演配角的三个热水瓶在这一次唱起了独角戏。他将从前最常见的生活用品重新组合,热水瓶的功能变得毫不相干。

艺术家认为,把物质本身的功能性降到最低以后,它的非物质性、心理性的特征则得以实现。三个热水瓶和在《浴缸》里的套着泳圈的小孩似乎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它们的存在都是一出荒诞的黑色喜剧。一组“站在板凳上的人”,具有更突出的舞台感、仪式性和表演性。画中的男孩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拿锦旗的、敬礼的、“亚洲蹲”的。艺术家还将继续为这个系列添加不同的表演者 。

张晓刚自认为是一个对时尚不太敏感的人,因此所画之物多为记忆中的意象:“我不属于那种到一个阶段要把一个东西重新认识的一个艺术家。我总是沿着一条路慢慢走,可能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停一下、看一看、调整一下,继续往前走。”距离张晓刚“大家庭”风格的确立过去了20年,他在创作上先后开启了“失忆与记忆”、“绿墙”等多个系列及媒材的探索,从未回避对记忆中世界的迷恋以及对一些列特定意象的执着。在2016年展出系列的基础上,他在最新作品中减少了画面中的元素——突出了画面人物作为单独个体的情感,尝试强调心理层面。虽然叙事在他的作品中一直存在,这两年来,他改变了叙事结构、打破简单的线性叙事的方式。在他的画面中,故事的碎片交叉、引指、 共生共存。(采访、撰文/吕斯乔 )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观点评论

山西公安今年破获文物犯罪案、追缴文物数均超前五年总和

2018-11-11 20:29:06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艺术教育

"充满灵魂,充满力量”的丁托列托诞辰500周年时,威尼斯为他献上了多少大展

2018-11-11 20:33: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