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韡(b.1972) 2846 2011年作 无题 书,不锈钢,铁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刘韡(b.1972) 尺寸 285×317×71cm
作品分类 西画雕塑>当代艺术 创作年代 2011年作
估价
RMB  1,300,000-1,500,000
成交价 ---
专场 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 拍卖时间
2016-06-06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说明 展览:刘韡,白立方,伦敦,2012年

“城市是现实,中国整个是一个在建设中的城市,毕竟是对你有影响的,你不可能对它不注意,你可以去想为什么会这样做﹖其实都是和制度有关系的。”
刘韡是当代中国最成功的年轻艺术家之一,创作跨度大,使用媒介多,涉猎广阔,而社会性无疑是他创作中最核心的命题,他是一个最诚实的社会观察者。二千年后期开始,刘韡的作品多次被邀参展海外大型展览,包括200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2007年的里昂双年展等,并获2008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同一时间,他作品出现了转向,当中的社会性思考日益含蓄,他放弃原先作品明显的讽刺及批判性,反而从作品的形式着手,尝试开拓一条新的创作路线。
刘韡的作品多以具有尖锐社会讽刺意味和醒目视觉形象的大型装置闻名,其作品包含环境退化、充满权利和政治色彩的历史、诱惑和憎恶并存的当代城市生活作品等主题,记录着文化焦虑心境下对感情过剩、堕落和侵略的反思。他特别注重探讨艺术视觉样式与观者参与间的互动性,通过对观众生理与心理的交替作用而促使其重新审视身处的社会环境。刘韡通过回应了时代里技术、环境、社会、资本带给个体从创作、思考、观看方式到感受的各种与之前的时代浑然不同的感觉,他的画面总是与城市的各种面貌和气息有关,但观者很难从画面中找到与城市对应的具体景观或建筑物,这种气息是抽象的,或许只有在城市中长期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够更深刻的体会。
《无题》一作是拍卖市场中首次为藏家呈现来自艺术家的大型装置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架上绘画,《无题》将刘韡对空间的解构,作品与观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刘韡深谙当代艺术的耗费性和对材料的依赖,经常被当作废品卖掉的书成为了他的又一重要视觉载体,他用书搭建城市中心区的景观,书本被压紧钉在一起,整齐而坚固,为了营造标志性大厦的稳固,甚至需要一根笔直的钢筋粗暴地从顶插到底。打磨机和切割机被共同用来塑造外立面的形状。由于被紧密压制,纸张被打磨后呈现出木头的质感,在被喷枪燃烧后炭化和变黑。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似乎就隐喻了大兴土木和高速建设的粗暴。无论是累积的书山还是狗咬胶的建筑都传递一种人为的粗糙和草就,刘韡没有小心翼翼和温情脉脉地对待他的作品,他要的就是率性而为,一锤定音。
刘韡是地道北京人,1972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多次带领新潮流的浙江美术学院,有着鲜明的创新传统。刘韡与中国美院出身的艺术家共同筹划“后感性︰异形与妄想”,相对八十年代的过于理想化的艺术倾向,他们希望创作摆脱社会责任等大道理,展现完全不一样的面貌的作品,当时,刘韡以录像装置参展,展览当时虽然只短短一天,但却引起不少回响。与上一代的中国艺术家不一样,刘韡的作品的艺术语言突破传统的绘画,更多受西方观念艺术的影响,如他的作品中杜尚现成物概念、西方的极简主义及解构主义的痕迹。创作跨度大,使用的媒介多,涉猎的范围广,作品之间关联看似不多,但在不同的装置、雕塑、录像、绘画中,如他最为著名的《爱它﹒咬它》(2007年)、《瓷器》(2006年)、《俳佪者》(2007年)等这些中期创作时期的作品中,我们还是依稀看到一座城市的轮廓,并同时反照了人类在其中的生存状态。刘韡作品的社会性潜藏在作品之中,他无疑是最诚实的社会观察者。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北京匡时

达明安·赫斯特(b.1965) 2707 2014年作 速达菲PE 清洁树脂 墨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31 6:42:05

北京匡时

-- 2362 野山参 嫦娥奔月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31 6:42: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