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定(1901~1975) 2612 1945年作 日暮途远 纸本彩墨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方人定(1901~1975) 尺寸 87×96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45年作
估价
RMB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
专场 西风东渐:早期绘画与现代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16-06-06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出版:
1.《方人定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P26,图版10
2.《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方人定》,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P50
3.《中国名画家全集—方人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P116-117
4.《百年中国画展名家精品系列—方人定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2001年
5.《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精品选—方人定中国画作品》,国家邮政局发行邮票,2004年
签名:一九四五 人定

钤印:人定

说明 展览:
1.《方人定人物画展》,广东省文献馆,广州,1948年
2.《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1962年
3.《方人定遗作展》,广东画院,广州,1980年
4.《方人定遗作展》,中山市博物馆,中山,1984年
5.《方人定遗作展》,澳门赵斑斓文化艺术馆,澳门1986年
6.《方人定遗作展》,广东画院,广州,1991年
7.《方人定百年纪念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01年
8.《方人定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3年

来源:得自艺术家家属
关注现实的“新国画”探索
——《日暮途远》
方人定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中有突出贡献的著名画家,相较于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二高一陈以及其弟子赵少昂、关山月等主要成就集中在山水、花鸟、走兽方面,方人定人物画的创作以及他对现实主义人物画法的研究和探索,都为岭南画派以及对中西绘画融合的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可能。而他勇于探索艺术思想和艺术道路的创新,也使得他成为20世纪改革中国画的重要代言人之一。他所提倡的关注现实人物题材的主张,以及表现平凡人物的作品,也为中西绘画的融合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这幅《日暮途远》便为我们留下了可印证的痕迹,同时也是他现实主义人物的重要代表作品。
1901年,方人定生于广州中山,因排行第四,原名“四钦” ,20岁时取“人定胜天”之意,更名人定。幼年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书习字,而后入传统私塾学习。最初他按照家庭意愿在广州法政学校学习政法。考进法政学校,等于敲开了仕途的大门,而自幼爱好书画的方人定,始终对绘画抱有热情。从自己临摹《芥子园画谱》到还未毕业就投入高剑父门下学习山水花鸟画,便可以见他对艺术的热爱。
1926年方人定放弃求职于法政的稳定工作,毅然选择了投身于艺术事业,而他连续撰文论战国画改革问题,更表现了这位年轻画家改革国画的决心和态度。作为新画派的代言人,方人定以犀利的文章而闻名遐迩,与国画研究会的争论更为人所瞩目。
方人定于1926年、1927年间,陆续发表了《新国画与旧国画》、《新国画的抄袭辩》、《文人画与俗人画》、《艺术革命尚未成功——答梅玲君》、《国画革命问题答念珠》以及《驳<什么事东阳画、西洋画>》等文,为新画派奔走呼号,虽最初撰写阐述新画派理念的争论文章是授意奉命于他的老师高剑父,但这场争论以及先后发表的这些文章,也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这促使了他研究“五四”运动以来美术界对艺术尤其是对中国画的种种认识,其次促成了他在艺术观念上的早熟,进而也确认了他折衷中西以创造新国画的信念和自己追求的方向。
随后的1929年,方人定前往日本留学,他试图通过外界的寻找与探索来改变中国画的助力,同时也是继续深造、寻找自己艺术道路的方式,而选择日本也包含着对他的老师高剑父曾经足迹的追问。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的绘画题材也由当初在“春睡书院”学习的花卉、翎毛、走兽、风景进而转向以人物画为主。这体现了方人定“主张内容改革,须表现现代思想和现代事物”的观点,在他妻子的回忆中也曾提到他选择人物画的原因:画人物能反映民间疾苦,也能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而题材的变化也促使他的画法风格发生了改变。
1935年方人定画展在上海开幕,这次展览以留学以来的人物画新作为主,也选取了部分花卉、翎毛作品,这是一次对自己十多年学艺以来的总结,在这个展览中,观者既可看出他对高剑父的师承,也体现出他的新变与独立。他那带有浓郁日本画风的人物画作品,以及广泛的题材、多样的手法、诗意的表现引起了上海画坛的关注。报刊和观者也均对他的人物画之革新赞赏不止。
正当方人定踌躇满志,沿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奋进的时刻,七七事变爆发,他决定由南京返回广州,在民族危亡的笼罩下,他难以安居画室作单纯的艺术探索,在抗日救亡的战斗声中,艺术家们也纷纷拿起画笔创作抗战绘画。方人定创作了《大雪满弓刀》、《骑兵》、《前哨兵》、《木兰从军》等一批宣传抗日的作品。
抗战胜利后,方人定携家眷从澳门回到家乡中山,在饱尝战乱之苦、经历人间冷暖后,近于知天命之年的方人定生活在宁静的村里,感受到了心里的平和。他在这适于静思的环境中埋头苦干,画出一批新作。他也依然关系着国家和民众的命运,探寻者改革人物画的途径。
这幅著名的现实人物题材的作品《日暮途远》(又名《行行重行行》)创作于1945年。
对于一位曾两度赴日求学、辗转赴美而又避难澳门的画家本人来说,行旅至于他也深有感触,时代的变化、人生的际遇与战乱的动荡,这些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是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画家将人生与世事的艰难都凝聚在笔端,抒之于画中。
在这幅作品中,一位背负行囊的行路者踏着铁路的枕木在夕阳中走向远方,整个画面笼罩在晚霞的色调中。行路者的背后,拖着一个长长的背影,我们不知画中人是谁,也不知他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不知他是从异地回到故乡,还是正从家乡出发去向远方?我们能从画面中感受到的是画家以简洁的笔触与勾勒,所揭示出人在旅途、前景茫茫的生命体验。
画面笔墨间既透露着中国传统的味道、皴法,构图与人物的安排又体现着画家受西画写生、写实主义的影响。日暮下的远山、铁道两旁的山石与矮小的枯木,笔墨的表达简洁而又富有中国传统绘画韵味的诗意。画面主体人物行进中的背影、身上的行囊以及明暗、透视的处理,在中国绘画中又是一种新的尝试,而这种重视人物画、强调现实题材、中西结合的艺术主张,也一直是他艺术生涯所奋斗、探索、实践的目标。
在《国画题材论》一文中,方人定再次陈述了其提倡现实人物题材的主张。早在1932年所创作的《到田间去》、《归猎》等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更贴近现代生活,画法风格上也较之早期有所不同。画坛的评论也肯定了他这种创作的“现实性”与“写实性”。他主张艺术应该反映人生、反映时代,在《日暮途远》这幅作品中,画面中所描绘的人物对象、行旅题材都让当时的人们产生触动,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形象,那个特定时期的写照,同时也穿越时间,让今日的观者们能够从中体会到画家的探索。
如何创造中国画的新形势新风格,如何处理新题材、新形象与形式风格的关系,是那个时代里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但方人定大胆尝试探索现代人物画的实践,为美术史留下了珍贵的经验和重要的作品。他的一生也都在为“折衷中西、调和古今”的理想而奋斗。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北京匡时

葛陶中 2534 当代 长方扁圆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31 4:08:07

北京匡时

李一氓(1903~1990) 0083 行书七言诗 立轴 纸本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31 4:08: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