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累(b.1963) 2849 2013年作 气与骨---云林石 绢本水墨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徐累(b.1963) 尺寸 104×19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2013年作
估价
RMB  3,000,000-3,800,000
成交价 ---
专场 寻珍:现当代艺术夜场 拍卖时间
2016-06-06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出版:
1.《徐累》,文化艺术出版社,P80
2.《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蜂巢当代艺术中心,P88
3.《非形象》,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P89
4.《新京报·新艺术》,2013.11.13,C特18
5.《罗博报告》,2013年11月刊,总第74期,P45
6.《宁静致远—中国当代工笔六人展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P73
7.《画刊·今日中国美术》,2013年5月刊,总44期,P127
8.《艺术界》,2014年2月刊,P159
签名:徐累制
说明 展览:
1.世界的壳—徐累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3
2.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2013
3.非形象—叙事的运动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2015

作为曾参与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的徐累,却并没有如当年很多艺术的“革命战友”般,继续在“前卫艺术”中探索,反而将目光回望至中国几千年文化所贯穿的水墨、毛笔、宣纸……然而不同的是,徐累虽依旧用着最为传统的材料作画,却不依据我们所熟悉的中国画程式,尽管还是三矾九染的着色,但其焦点不是呈现传统工笔绘画中哪些起承转合、言说有据的传统中国画的“美”,而是接近与意象派诗歌的那种“缝纫机与雨伞在手术台上相遇”的“美”。
于是我们在徐累的作品中看到一个混合着奇山异水、帘幕舞台的奇幻世界。在此幅《气与骨—云林石》作品中,平静的海平面将画面一分为二,水面之上的山丘是典型的古典山水中的文人写意精神,而水面之下则以精细的工笔描绘江南园林中的太湖石的风貌,前者的写意山丘自上而下的延展,于海平面下自然衔接至工笔的太湖石。二者相互对照却又彼此独立,虽无任何的叙事背景,却呈现一种文学般的宁静审美,在格物致知的同时,更凸显一种浪漫的神秘主义色彩。
在《气与骨—云林石》中,徐累不仅释放出对于写意与工笔这一技法上的对照,更延展出对于虚与实、内与外、远与近等更加形而上的辩证思考,其巧妙的将本应彼此对立的经验交汇一起。写意般的古典山丘所对照的是头脑中千百年的文本经验,而工笔般的太湖石则可直接借鉴现实世界的感官实例,与其说这是两种不同视觉语言的比对,不如说是关乎于传统精神与当下心理的映射。前者低矮的山丘意谓着一种文人式的内敛精神,虽有所诉却点到即止,而本应同样展现文人精神的太湖石,却因由海面的遮掩,于水下彰显其膨胀、恣意乃至野蛮生长的现实痕迹,这即是现代社会的表象,也同时是现代人心中隐藏不现的心理表征。
正是这种对照的思考,使得虽然重回传统笔墨中的徐累,却依旧没有与当年参加现代艺术大展的徐累所脱离,反而以一种更加内敛和可读的方式,继续尝试对未来艺术的探索与追寻。
徐累以反思的“前卫运动的虚妄性”的方式,延续着那个不死的前卫精神。所以这些奇幻的画面可以看作是艺术家对“八五新潮”以来当代艺术历史化幻觉的反思,是当代艺术这辆快速前行的汽车上的一面后视镜。它们不是逃离,而是出走,更是出走之后的理性反思。(文/皮力)

“徐累以反思的‘前卫运动的虚妄性’的方式,延续着那个不死的前卫精神。所以这些奇幻的画面可以看作是艺术家对‘八五新潮’以来当代艺术历史化幻觉的反思,是当代艺术这辆快速前行的汽车上的一面后视镜。它们不是逃离,而是出走,更是出走之后的理性反思。”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北京匡时

森山大道(b.1938) 2708 1987-2015年作 SHIMOTAKAIDO的丝袜 银盐照片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31 3:26:30

北京匡时

陆抑非 马公愚 0408 1953年作 富贵耄耋 行书诗三首 成扇 纸本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31 3:26: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