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毛焰与韩东邂逅时 艺术就是诗和远方!

2018年11月3日,阴。艺术家毛焰与他的朋友作家、诗人韩东共同合作的大型展览《毛焰 韩东》在南京四方美术馆开幕。阴雨天成了南京这座南方城市的常态,但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感倒也为这次艺术家与诗人的合作展增添了不少诗意。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开幕晚宴上嘉宾与艺术家合影,左起一排:艺术家夏小万,艺评家、策展人栗宪庭,艺术家向京、艺术家萧昱,左起第二排:策展人崔灿灿、艺术家毛焰、艺术家何多苓

本次展览围绕艺术家毛焰与诗人韩东的这段深度交往展开,《我的诗人》成为贯穿其中的隐秘线索,这是一张毛焰在1997年创作的韩东的肖像,这件作品后来成为艺术史和文学史在特定时代交汇的例证。由此,一段旅程开始,绘画和诗歌的关系,在展厅中逐渐铺陈。毛焰的40件余绘画作品与韩东的25首诗歌、几十段箴言,彼此穿插、交汇,又各自指向别处,顺着“回”字型展厅螺旋上升。

▲ 展览开幕现场,韩东的文字作品

▲ 展览现场

一组单独陈列的绘画、几首相互穿引的诗歌、一段诗歌与绘画的结合,不同的观看方式,形成了多个不同的体验系统。它们在展览空间中移步换景,打破现实主线叙事的完整性,既呈现了两人创作中相互关联、彼此含混之处;又区隔出各自独立探索、持续推进的、专注的个人系统。

和两年前策划的“三人画展:夏小万,毛焰、马轲”的情况有点相似,策展人崔灿灿同样也没有为这次展览冠以特定的主题。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他说:“展览缘起于毛焰和韩东的交往,两个个体之间的漫长的,丰富的关系。它不是由主题出发,也不是命题创作。个体远比个体的创作更丰富、更加饱满。所以我们决定用艺术家的名字,而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概念只给予表达的限制。”

▲ 《我的诗人》,1997,布面油画,61x50 cm

▲ 展览现场,观众在《我的诗人》作品前拍照

崔灿灿介绍道,“展览所谈论的是一段时光,一段有着精神共鸣的历程。一个艺术家和诗人之间的往来是有趣的,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和同在90年代参与许多活动的和浪潮的历史回声。他们都生活在南京,有着相似的交集圈,和其它城市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导演,音乐人保持着许多往来,他们之间会彼此推荐钟爱的书籍,电影,讨论对各种事物的观点,推荐彼此的朋友。或者说,毛焰和韩东在20多年的友谊中,保持着频繁的交往和深度的精神共鸣。这在如今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别样的案例。”

毛焰与韩东:亦师亦友

▲ 艺术家毛焰

毛焰,艺术家、生于湖南湘潭。受其父亲影响,毛焰自幼学画,十几岁时已经掌握了极其娴熟的技法,以至于在考入美院之前就被称为天才。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曾在《写实主义的探险》一文中将毛焰列为中国新写实主义的代表,称其刻画了”一个个表情正在消失的时代肖像"。

▲ 《小山的侧面像》,1997,布面油画,60×50 cm

▲ 《椭圆形肖像 Posie Musgrau NO.2》,2010,布面油画,72.6x53.7 cm

灰色调、敏感的造型以及斑驳的笔触,使毛焰的作品无论在自然光下还是展厅灯光下都不会丢失画面的细节和生动性。毛焰探讨的不是"肖像"的意义而是"肖像画"的意义,是借用人物的轮廓和动作来完成线条、颜色、构图的实体化,是在写实主义的框架下探讨深幽微妙的人类精神世界。

▲ 作家、诗人韩东

韩东,诗人、作家,生于南京。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写作者。“海明威说他向塞尚学习描写风景,我为什么就不能向毛焰学习写作?是的,我学了,而且效果显著。”韩东曾在《毛焰访谈录-后记》一文中描述了他与毛焰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家和诗人,毛焰和韩东的交往始于1994年。90年代末,毛焰曾以《我的诗人》为名为韩东画国肖像,韩东也曾以小说《我的画家》作为回赠。2017年韩东的处女作电影《在码头》上映,影片的海报题字则来自于他的画家好友毛焰。在长达二十多年的交游中,毛焰与韩东有着相似的日常轨迹和历史回声,与同时代的诗人、艺术家、作家和导演,拥有彼此交集的联络。

▲ 韩东的诗歌《山中剧场》与毛焰的绘画作品

▲ 韩东的诗歌《山中剧场》与毛焰的绘画作品

而在本次展览中,韩东的诗歌《山中剧场》和毛焰的一组具有抽象意味的绘画作品,将这段旅程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偶然性世界。一个与现实中的创作、相处有着微微差异的象征,亦如韩东在诗歌中所描写的观众,“旷野里到处都是帐篷、篝火”,作为展览的尾声。

当艺术家毛焰谈论文学,当诗人韩东描述艺术,他们会向我们展开了一段怎样的思想交流?以下是“凤凰艺术”整理的相关内容。

艺术家毛焰谈文学(节选自毛焰的专访)

《我的诗人》那批画都是通宵画的——通宵画画,白天睡觉,连续三四天,加起来睡十几个小时的觉,晚上照样喝酒,12点钟开始画,到早上六七点。我妈妈起来煮碗面,吃完就睡觉。那个时候效率非常高,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吃饭,跟朋友喝完酒,洗把脸,把自己搞舒服了,坐下来通宵画画。所以,《我的诗人》这张画画了十四五个通宵。那个时候年轻,白天怎么玩怎么弄,状态都非常好。

▲ 展览现场,观众在《我的诗人》作品前拍照

《我的诗人》画完之后就放在那里了。第二天,第一个来看这张画的是我的一个艺术家朋友管策,他一进来就说,这张作品跟以前不一样了。他用了一个词,说他感觉到这张画里有一种"愠怒"的氛围。我觉得有点意思。我没有要表达那个东西,但他感觉到。他说你以前的尖锐或者说愤怒都是表现在外面,一目了然,但这张画的里面隐约能感觉到。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他当时完全是喜欢的表达。第二个来看的是朱文,他进来看了,就说了一句话:"毛焰,你这张画艺术史我不知道能不能进入,但是一定能够进入文学史。"我听了就很开心——能进入文学史!这对我来讲都是对这件作品非常正面的认可。过了几天,韩东自己来玩。我一开门,那个反差很强烈。我说,你已经不像韩东了,我画的这张比你本人更像你本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我一直想我跟绘画的关系,包括我为什么从小画画。为什么?因为我父亲。到今天为止,我都对这个事百分之百地尊重,我从来没有认为我可以凌驾于它之上。我可以随便乱画,但我不乱画画;我可以随手一挥就是一张画,但我不能这样干。从小,这个事就不允许我这样干,我自我再认可自己,再自命不凡,在这个事面前,我都很卑微,什么都不是。所以,我可能更多地喜欢谈绘画它反过来告诉我什么道理。

▲ 展览现场

如果把整个人放到这个事情当中,这个事就变得很复杂庞大,需要非常理智地进入这个状态,保持高度敏感,提醒自己一种自我克制的表达,要不断深入表达。这是非常庞大、复杂严密的工程,不是说搞点伎俩、能力、感觉、才气什么的就能把这个事玩转的。玩两三天、两三年可以,但你玩二三十年试试。这就是很多人消失的原因——他没有搞清楚这个关系。所以,天才是无用的。真正的天才就是信念。他不满足世俗生活的认可,吆喝很低级的东西。真正的天才是很极致化的,他是把自己放到自己在做的事情中燃烧一把的人。

▲ 展览现场

当然,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有一个所谓的圈子。在南京,我跟韩东、鲁阳、朱文他们,艺术也有一批。大家还有个足球队。因为韩东有很多写作的朋友,我们彼此很熟,所以,我到现在跟文学圈里很多人都是朋友。

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的状态和概念。写作的那些朋友们,尤其是韩东他们,我认为他们很多人的状态比艺术圈的状态要更单纯、更纯粹。他们没有艺术家表面那么火。艺术家表面多火啊!那种成功范例出来了,成功学已经大施其道了。写作的那些人都还在奋斗。这个层面不太一样。所以,我到现在看很多文学方面的书。当然他们文学圈这些作家也都有自己的圈子。

我后来突然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喜欢看这类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上的东西——因为我更喜欢那种状态。相对来讲,我觉得艺术圈更浮华、光怪陆离一点,更加复杂一点,而写作文学圈我觉得相对简洁一点。

诗人韩东谈艺术(节选自《毛焰访谈录》后记)

我是一九九五年四月认识毛焰的。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听说过他。记得是一个电视台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是要来南京拍一档文化节目,需要采访一些文学艺术界的人物。他提到了毛焰。我问:“毛焰是谁呀?”对方很不高兴,意思是我明知故问,惺惺作态。“毛焰就是毛焰,你不会不知道吧?”他说。天地良心,我的确不知道毛焰。

▲ 展览开幕现场,韩东的文字作品

毛焰是一个好玩的人、会玩的人,他带给我的快乐可以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尤其毛焰以说见长,听他口若悬河、说东道西是极大的享受。并且,他的谈话不是卖弄式的、宣泄式的或者自我中心的,其间有足够的敏感、尖锐、即时反应以及直觉洞见。听他说话能满足我的智力和理解力的要求。

▲ 展览开幕现场,韩东的文字作品

我和毛焰首先是生活中的朋友。其次,由于他言谈中透露出的那种智慧和觉悟,即使我没有看过他的画也肯定会认为他画得好,不可能画得差。况且自从和毛焰认识后,他的画我是一路看下来的。看了之后更坚定了我如下的想法:毛焰的生活和他的艺术尽管在表面上彼此冲突(比如动与静、复杂与单纯、躁动与深邃),但在最深处是完全一致的,甚至是彼此佐证的。

对当代艺术,我的确是一个外行。但我相信,在作为人造物的艺术作品和制造者——人之间定然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我和很多画画、搞艺术的人也有过接触,真的,不用看他们的作品只通过这样的人或人这样的状态就可以肯定他们的艺术是另一种东西。我坚持我的这种以人为本的主观的判断方式。至今为止这种方式还没有失误过。

▲ 展览开幕当天,韩东的舞台剧《妖言惑众》现场演出

 

开幕当天,韩东的首部舞台剧《妖言惑众》也在四方当代美术馆小剧场上演。11月4日将举办“山中漫谈——诗人、艺术家、音乐人、写作者、电影人系列论坛”,邀请与毛焰、韩东同时期的文学、艺术、音乐、电影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参与我们的开幕式系列活动。

而在11月10日及11月11日间,美术馆还将呈现由崔灿灿总策划的系列活动为“作家电影院——电影和纪录片播放”,展映 6 部由作家或诗人导演和参与的电影作品,并邀请导演现场与观众分享他们的创作经历与理念。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艺术新星奥斯卡·穆里略 流动的艺术实践

2018-11-3 23:56:37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这些经典电影里,谁是你最喜欢的摄影师

2018-11-4 0:12: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