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卫平 《极地科考·雪龙号》55×120cm 2018
虞超 《惊蛰》170×190cm-2018
吴慎峰 《江南岸——三》120×140cm-2018
胡茂成 《窗外系列之五》180X160cm 2017
余尚红《田园系列之二》140×180cm-2018
陈诚 《经营咖啡店的女人》165×155cm-2016
马宝琨 《筑巢·追梦人》140×180cm-2018
杨玉贵 《江畔船影》140×190cm-2018
曹德明 《众志成城》180×175cm-2018
刘方 《意象江南》160×190cm-2018
写在第十届江苏省油画展开幕之际
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美术馆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本省油画作者的勤奋创作和积极参与,艺术的精神——第十届江苏省油画展得以成功举办。画展的开幕恰逢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重要年份,也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的开局之年,画展题为“艺术的精神”正是旨在倡导广大油画作者关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反映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同时,强调艺术的精神也意味着对于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相互统一的要求,鼓励作者努力创作出具有较高的精神品格的油画作品。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画展不仅在参展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往届,是本省历年来所举办的油画展中规模最大的一届,参展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出现了不少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此次画展获奖作品中的《众志成城》、《极地科考·雪龙号》、 《筑巢·追梦人》、《种草季节》以及参展的《老兵》、《西路牛市》等作品,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将目光聚焦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多个方面,塑造了奋斗在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军人和科技工作者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立足于自身岗位辛勤工作的奉献精神。这些作品不仅选材得当,主题明确,画面处理也比较精致讲究,形象刻划得十分生动,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风景画创作方面,画展也推出了一批新成果。同为获奖作品的《忆江南》和《雪霁塔影》,同样以富于地域特色的姑苏园林为作品题材,然而在艺术处理上各具特色,前者清新婉约,意韵悠远;后者沉稳质朴,耐人寻味,让人们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采。而着力于画面光影对比来表现外光色彩效果的《有三角形阴影的小巷》、利用线面结构的交错与重叠来营造画面空间的《城市空间NO.77》以及《青松凌云》、《江南岸·三》等作品都以各自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法,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表露了作者源于内心的审美追求。
很显然,对于油画艺术语言的精研与领悟,在绘画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已成为油画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作者自觉关注的重要课题。事实上,此届油画展的参展作品不仅在题材的选择方面展现出较为开阔的视野,在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较之往届更具丰富性和多样化的倾向。在获奖的作品中,无论是严谨扎实,细致精确,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写实主义功力的《比利时艺术家》;还是轻松随意,逸笔草草,表现出鲜明的写意画风的《经营咖啡店的女人》;抑或是简洁典雅,新颖别致,另有一番情趣的《2017果实之二》,都同其他优秀作品一样,令人信服地印证着油画艺术多姿多彩的表现力、感染力。
值得提到的是,艺术的精神——第十届江苏省油画展举办之际,也是江苏省油画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的日子。此次画展汇集了从80后(年龄)到90后(出生年份)几代油画作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江苏油画的实力和潜力。应当说,江苏油画有着悠久深厚的传统。曾经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为中国油画成长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吴大羽、吴冠中、吕斯百、苏天赐等前辈大师,他们多为江苏人氏或者长期工作生活在江苏。前辈大师创造的辉煌成果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今天的油画作者继续砥砺前行,在新时代作出新成绩。
沈行工 2018.10
艺术的精神
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人,不仅仅是因其艺术表现语言的精妙,更重要的是蕴含在作品中的艺术精神。就油画艺术而言,一幅油画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当然不可轻视,但其艺术精神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十届江苏省油画展之所以突出“艺术的精神”这一主题,正是意在强调油画艺术的精神内涵,强调以油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彰显作品的艺术精神,将我们的油画艺术创作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艺术的精神体现在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赞颂,折射出艺术家对美的心灵感知,显现出艺术家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品格。优秀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艺术的精神包含着艺术家对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的理解和认知,面对中外美术史上的油画名作,我们在感叹油画语言无穷魅力的同时,更为融汇在画面中的艺术精神所感染。浏览着中外油画历史的发展,品味着油画表现语言的奥妙和变化,感悟着油画作品中深邃的艺术精神,这已成为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向前的巨大动力!传承和弘扬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精髓,对优秀的艺术作品充满崇敬之情,强化艺术创作的神圣性,这是我们在作品中张扬艺术精神的重要前提。
要让油画作品中艺术精神得以彰显,艺术家自身品格的提升和修养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十分赞赏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虽然要求很高,并非轻易地能够做到,但如果我们的艺术家都能往这方面去努力、去追求,我们艺术作品中的精神性将会显而易见。
艺术的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它与时代和生活紧密相连。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闪光点。艺术作品要凸显时代的特征,是要靠典型的艺术形象来体现;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需要我们在艺术精神的支配下,敏锐地去捕捉、去强化、去升华,以期获取能够充分展现艺术精神的、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情趣的艺术作品的生动形象。
艺术的精神也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绪的简单宣泄。尽管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倾诉自己的个人情绪,然而,艺术家毕竟是属于社会的人,艺术作品中的情绪宣泄当然也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家需要从“小我”的圈子中摆脱出来,融入“大我”的艺术境界。罗中立创作的《父亲》,最初的题目是《我的父亲》,在北京评选的过程中,吴冠中先生提出:“我的父亲,太小了,应当将‘我的’拿掉,就是‘父亲’即可。”事实上,这个题目的细微变动使这幅作品的精神内涵得到充分的释放,成为感动千万观赏者的关键。
艺术的精神靠人、靠艺术家在作品中去实现。令人欣喜的是,江苏油画在昨天和今天都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江苏的油画作者在一系列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览中均有不俗的表现,一批作品获奖并得到好评;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油画作者在不断地涌现,艺术家的个性语言和作品中的艺术精神以及江苏区域灵动坚实的总体艺术面貌也日益显现,形成了令人鼓舞的发展势头。更可贵的是,我们有一批油画家视油画艺术为生命,长期坚守在油画艺术的创作中,勤奋耕耘,执着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着油画艺术的实践。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吴冠中先生2008年在《苏天赐艺术回顾展》上简短精妙的致辞:“人总是要走的,但很多人走了并没留下什么,而苏天赐却留下了脚印,而且是深深的脚印!”这是吴先生对苏先生非常质朴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们后来人的一种激励!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需要发扬先辈们的艺术精神,应当用今天坚实的脚步,为明天留下我们永恒的脚印。
中国油画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既要彰显油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要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要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中国精神,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以艺术的精神引领油画艺术的创作,以大美之艺绘出传世之作!
我谨以此文与同道们共勉!
陈世宁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