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艺术时,我们其实是在讨论好奇心

在日本的科学未来馆,一场名为《设计啊》的展览吸引了数十万的观众。展览根据日本NHK电视台制作推出的一套旨在激发儿童设计思维的电视节目《设计啊》(Design Ah)创制而成。换言之,展览是在电视节目基础上建造的拓展实践的实验空间。其实,早在2013年,同名展览就已经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3个月的时间里吸引了超过22万人次参观。而2018年的展览则是在初次展览基础上的完善和提升,同时,在科学未来馆的空间里进行展览,和场馆的科技主题相辅相成,进一步升华了设计思维对科学创新的积极意义。

设计是智慧、美感和趣味的结合

展览分为“观察室”“体感室”和“概念室”三个部分,并有三个互动区域安置其中,给观众亲自动手的机会。进入展区,第一部分是“观察室”。“观察室”中,不同种类的便当、标识、容器、人的身体、日本的姓氏分布图等按照类别进行了集中展示,构成了十个展品组合。这些都是观众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和图像,但是通过巧妙的分类和组合,给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在展示人手的用途这一部分就设置了一个猜谜的游戏。通过投影,我们可以看到人手在做着无实物表演,大家尽可以猜测手的实际动作,但是当谜底揭晓时——“啊!本以为手在翻书本,原来是在打扑克牌啊!”这样的展示既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同时又拓展了我们对日常生活观察的兴趣。

请换个角度观察,或者说请从多角度观看世界的启示在速写互动区域尽显无遗。10个环绕“模特”的速写台可以供12位观众同时使用,12个人需要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并描绘出看到的“模特”。且不说12个不同角度就有12个不同的“模特”,即便是同一个角度,也会因观察者自身独特的观察方式和再现能力而产生了十分不同的结果。参与速写互动的观众有五六岁的孩童,也有年轻人,甚至白发苍苍的老者。虽然年龄、性别、绘画能力等各有差异,但却有一点出奇的相似——每一个握着画笔的人都十分珍惜参与的机会,认真地观察,努力地画。那种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对自身的好奇充盈着整个展厅。好像每个人都在探索,不仅仅在现有的世界里探索规律和奥秘,同时在探索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而每一种独特的创造都应该被珍视。啊,这真的很有趣!

结束了“观察”和速写互动后,在进入第二部分“体感室”之前,观众还可以先预习一下接下来要来了解的设计知识。在“观察室”和“体感室”的过渡空间,几张小课桌上摆放着绘制日本传统纹样的模板和工具。按照图示的方法和规则,观众可以绘制出和模板几乎相同的纹样。说到日本的传统纹样,不得不介绍一下日本的家纹。家纹在日本始于平安时代中期,顾名思义,是代表家族的纹样,也是当时名门望族身份的象征。家纹刚刚问世之际,图案多采用较为吉祥的植物形态。家纹历史悠久、数量繁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很多家族品牌的标志。距今上千年的家纹,现在看来十分简约、规则,具有极强的几何造型感。它们是如何一步步绘制出的呢?答案即将在“体感室”中揭晓。“体感室”是一个百米见方的空间,由四面大型投影环绕拼接而成。投影循环播放着一系列主题映像,如家纹的绘制方法、食物被拆解后整齐排列、一分钟到底如何量化、声音的高低和力量等等。一个个有趣的主题引人发笑,也让人大开眼界。啊,原来如此!

第三部分将带领观众进一步去体验我们身边被量化的时间、距离等等,即“概念室”。在概念室中,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观众将着重体会当我们坐在饭桌前吃饭时,我们和对面的人的距离;一节标准的地铁车厢如果站满人,我们的脚大概是如何排列的;还有近和远、聚合和分散、快和慢等概念。这些关于尺度的概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平常的细节,以至于我们经常将它们视作理所当然。但将它们放大后,也许我们不会再忽略那些我们不曾关注的时间和尺度,而是开始关心生活中的点滴。当我们细细思考那些我们认为好的设计的时候,不管是一把舒适的椅子还是一个宽窄适中的门,都是设计师对细节的认真考量和反复试验的结果。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舒适和美观的产品,其实都是设计师们对生活点滴的观察和关注,以及他们的智慧所凝结而成的人性化的服务。设计由人创造,设计为人服务,归根结底,设计的核心是人。设计师应该更懂人,人也应该更懂设计。

最后,走出“概念室”,就是为这个展览所凝结的智慧买单的区域了。展览的衍生品售卖区域和展览相比略显单薄,不大的区域倒也尽可能多地将不同种类的产品分门别类地展示在货架和柜台上。但是面对每小时数千人次的参观量,如果能有更大的空间,也许可以留给观众更多选择和思考的时间。走出展厅,在科技馆一层的公共空间,展览的互动区域被纳入其中。在这里,观众可以自由创作“啊”,也就是展览的最醒目的标题“あ”。“あ”音同“啊”,是日语五十音的第一个音,读音也表惊叹,可谓一语双关。我倾向于将它赋予“开端”的含义,好奇心是创造力的起点,也是源泉。

好设计的基础是国民对设计的认同

通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设计普及教育,尤其是在儿童设计教育上的努力。这让笔者联想起日本首个设计评论家胜见胜。胜见胜或许并不被中国读者所广泛了解,但其实他的著作《ABC的历史》,早在1958年新中国文字改革运动之时就被翻译和引入了我国。胜见胜在日本设计领域的贡献极大,他主导了诸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1972札幌冬奥会等国家级大型设计项目,并影响了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等一批日本设计大师。

更瞩目的是,胜见胜并非只关注设计学界,他还尤其关注中小学生的设计普及教育,究其缘由不言而喻,今日的儿童即是未来国民的主力。胜见胜意识到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局限于培养当下的设计师,还要为未来培养。设计并不是仅仅关系到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准也不能仅仅依靠设计师。设计更关系到设计的服务对象——民众,只有提高了广大民众的设计修养,才能在根本上促使整个社会对设计理念的认同,从而使设计真正地服务于社会,赋予设计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根本动力,亦使民众从好的设计中获益。

胜见胜与其同仁曾经的努力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可以通过日本高水平设计的普遍性现象中得到有力的验证。胜见胜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好的品质是设计。”何谓好的品质是设计?以笔者的理解,就是当我们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时,我们对身边的各式各样的产品的功能和美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迎来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这就是好的品质是设计。好设计就是对功能和美感的更高水平的追求。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我们不仅仅关注产品是否可以解决基本的使用需求,或者看上去“很高级”,而且是我们可以从身体和心灵上双重获益。即便消费降级的呼声越来越高,已经被培养了更高的设计品位的大众,也不会再接受“丑的但是可用”或者“好看但不实用”的产品进入日常的生活。

啊!去好奇啊!

好奇心不应该是儿童的专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应该保有那份柔软和活泼的天真,去发现,去创造。展览《设计啊》努力为观众制造了在场感和空间上的聚合,通过可观、可触、可玩的展览设计激发了观众对设计的思考和想象。

观展的过程中,应该说,笔者听到最多的评论是观众们差不多异口同声的赞叹:“啊!”

“啊,原来如此!”“啊,好漂亮呀!”  “啊,这个太有趣了!”

在“啊”的赞叹背后,有理解,有发现,也有钦佩。展览现场的男女老少眼睛里闪烁着的惊奇感和深受启发后的满足感是对展览《设计啊》最大的肯定。这是设计教育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深度学习。而我们要学习的也不仅是展览的创意,更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可谓之电视节目与展览实体“线上线下”多重结合的设计教育模式。设计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思维的训练,更是审美教育最广泛的基础,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去不成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理由,却找不出一个设计不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谈论纯艺术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因自己不是创造美的天才而感到遗憾和遥远,但是谈到设计时,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让自己对生活中的细节敏感起来,因为设计在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中。啊!去好奇啊!我们应该相信,好奇心可以带我们到更远的地方。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艺术教育

为何它们都在辽博?末代皇帝与传世书画的秘辛往事

2018-10-21 11:49:20

艺术与生活

一个家,什么最重要?

2018-10-21 21:54: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