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和罗曼主义的交汇— 泰奥多尔·夏塞里奥

自画像

创作于1835年 

布面油画,H. : 0,99 m. ; L. : 0,82 m

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 Musée du Louvre/A. Dequier - M. Bard

R.F. 3788

大事记

1819年,出生在现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萨马纳(Santa Bárbara de Samaná)

1822年,搬回巴黎

1831年,进入安格尔的画室

1833年,考入美院

1840-1841年,意大利旅行

1846年,阿尔及利亚旅行

1856年,在巴黎去世

泰奥多尔·夏塞里奥(Théodore CHASSERIAU)

法国十九世纪的画家。他将当时几个主流的画派的风格揉杂在了一起,并创出了自己的式样:他的画里有着对于古典范式的追寻摸索,有着对于线条的精益求精,也有着对于色彩的敏感。他对东方主义也非常感兴趣,一场北非之旅加深了他对东方异域风情的着迷,他笔下的女子形象十分柔和、魅惑。

«女诗人萨福» (Sapho)

创作于1849年

木板油画,H. 27,0 ; L. 21,0

藏于奥赛博物馆

©photo musée d'Orsay / rmn

夏塞里奥的父亲伯诺瓦·夏塞里奥(Benoît Chassériau)是法国外派的外交官员,而他的母亲则出生于一个殖民者家庭,他1819年出生在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萨马纳(Santa Bárbara de Samaná)。1822年,由于殖民地的政局动荡,年仅3岁的小夏塞里奥随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回到了巴黎。

他很小就展露出艺术的天赋,十来岁便进入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Ingres)的画室进行学习,安格尔擅长肖像主题,常绘在巨幅画布上,因此他的学生们也经常在这些方面受到训练。夏塞里奥也因而对肖像有着极大的兴趣,创作有不少肖像画。在风格方面,安格尔式的线条美和古典意味也烙印进了夏塞里奥的作品中。

夏塞里奥从16岁时便开始在沙龙展出自己的作品,当时的沙龙如同现在的画廊,是艺术家们彼此沟通、与社会交流、社交的场所。他在1839年因 «浴中的苏珊娜» 与 «海之维纳斯» 而一时名声大噪,这两幅唯美的女像,可看见安格尔的影子,又有着夏塞里奥自己偏爱的异域风情。

夏塞里奥常为身边的人作肖像画。而这些肖像也被视作是传世之宝,因为那时的摄影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很多人都想要留存自己的形象,那么画像变成了一种可以长存的记录真实的方式。保存于卢浮宫博物馆的 «玛丽·达古尔特像» 便属于此类创作。女伯爵玛丽·达古尔特是夏塞里奥的好友,在她的艺术评论中,她毫不犹豫地力推夏塞里奥,但同时也给予适度的批判。

循规蹈矩是不存在于夏塞里奥身上的。

不久,他又对当时热门的罗曼主义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在看到同僚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和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的作品后,深受影响,他开始探索色彩的运用。不同于恩师安格尔的“忽视色彩”,夏塞里奥也注重颜色,他用色大胆,色彩丰富且偏暖调。此外,1846年的一次受君士坦丁的哈利发之邀的北非之旅,毫无意外地深深影响了夏塞里奥的艺术构想。他无疑成为了“东方主义”风的代表画家之一。东方的布料颜色、伊斯兰传统的闺房装饰、北非的烈日和燥热的气候都影响着夏塞里奥的画中色。并且,他深深着迷于那些身着艳色袍子、姿态时而慵懒、时而魅惑的当地女子的异域风情。因而他也创作了不少女子闺中图。

«古罗马温水浴室间,用于出浴后的歇息与整理» 

(Le Tepidarium, "salle où les femmes de Pompéi venaient se reposer et se sécher en sortant du bain”)

创作于1853年

布面油画,H. 171,0 ; L. 258,0 cm

藏于奥赛博物馆

©photo musée d'Orsay / rmn

这幅画展现的是庞贝的罗马浴室的温水间,被用作女子出浴后的休息和整理的房间。

画中手执衣服且正在伸展的女子和坐着且背对着观众的女子一下抓住了大众的眼球:她们姿态随意,真实而不造作。再往她们的四周看去,浴后的女子们呈现出了慵懒的状态,每一个人都不尽相同。场景中动静并存,看似纷杂,却也和谐,她们共同营造着温水间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式的散漫氛围。

女子们娇柔的体态和大理石般的玉肌让人想到安格尔式的古典美和线条的精确;而这类画面也使人想到伊斯兰教式的闺房(Harem)。夏塞里奥在北非之旅中也有幸瞧见过这些场面。当时他主要以犹太人为模特,因为在北非当地生活着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中,犹太人相对而言更容易“说话”,阿拉伯人总因为严苛的宗教信仰的关系将他拒之门外。

夏塞里奥在这幅画中对室内的装饰的灵感来源于Venus Genitrix浴场。两旁和天顶的华美雕塑展现了女子浴室的精美,也和画中的美丽女子们相映成辉。

北非之旅中,夏塞里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东方式的美学,还有殖民地的独有政治 “气候”,再加上他自己的家庭背景,他对于殖民地的种种是十分敏感的。他也画有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当战争发生,殖民地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占领者的到来也包含有文化层面的占领。夏塞里奥想要用画去纪录远方的战争,想要留存住曾经见过的当地的样子、那些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生活的样子、那些西方人眼中东方主义该有的风韵。

«阿拉伯部落首领一对一挑战,在城墙之下» 

(Chefs de tribus arabes se défiant au combat singulier, sous les remparts d'une ville)

创作于1852年

布面油画,H. 90,2 ; L. 117,2

藏于奥赛博物馆

©photo musée d'Orsay / rmn 

这幅画作表现的是美化版的战场画面,它被加上了夏塞里奥对于东方主义的“幻想”。十九世纪的西方,人们常谈论异域的东方之风,画家们喜欢画闺中的女子,但也喜欢挥笔创造东方士兵那样勇敢、傲慢、凶残的形象。这幅画中的征战双方便是画家渴望表现的东方彪悍士兵的样子。

两方在对立统一中将画面的紧张度拉到最高,同是凶狠的表情,毫不拖泥带水的挥矛;不同的是一深一浅的衣袍和战马,一匹自水中来,一匹猛蹬陆地,互不相让。后方虚影中混杂在一起的士兵和前方中刀而亡、斜卧岸边的士兵使得画面具有深浅层次感。这斜卧的尸体斜得恰到好处,使画面不枯燥。

除了在布和木板上的创作,夏塞里奥也有参与教堂等公共空间的室内装饰创作。他为巴黎Saint-Merri处的教堂创作了 «埃及圣玛丽的故事» (Histoire de sainte Marie l’Égyptienne),为Saint-Philippe-du-Roule教堂绘了半个穹顶,也为审计法院装饰过。

«夏塞里奥为审计法院创作的画作残片» 

(Fragment du décor de Chassériau pour le bâtiment de la Cour des Comptes)

藏于奥赛博物馆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然而,艺术家的骤然陨落令大众惋惜。37岁早逝的夏塞里奥被葬在了蒙马特墓地。艺评人泰奥菲尔·戈蒂耶(Théophile Gautier )写下了一段文:

“一名头戴小短绳系住的驼毛小圆帽的阿拉伯人,承受着饱含东方情怀的沉痛而追随着队伍,他褐色的指间纹着古兰经,弹指间将圣水撒向了棺木,而那举办葬礼的小教堂前被挂上了一顶黄色的皇冠。”

夏塞里奥的艺术影响了不少后世的艺术家,比如皮维·德·夏凡纳(Puvis de Chavannes) 和居斯塔夫·莫罗( Gustave Moreau)。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

FRONT International:克利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

2018-10-18 10:50:59

展览展讯艺术市场

2018蜂鸟中国面孔展览 北京国际摄影周即将开展

2018-10-18 11:36: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