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2万个梵高,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画家!这部无人问津的国产纪录片,道出了生活的残酷真相…

“没有梵高,就没有今天的赵小勇。”

梵高画了一辈子的画,却只卖出一幅,穷困潦倒一生…离世后才被赏识。

赵小勇,这位被称为“中国的梵高”,画画20余年,临摹了数十万张梵高画,全都售出,并靠着这些画,养活了全家老小。

我们常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他,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即使生活在尘埃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力。

在深圳的大芬村里,有无数像赵小勇一样的“中国梵高”,作画只为谋生。

大芬油画村画工群像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位香港画商到此来,搞起“仿制世界名画”的生意,他带着20几个画工,租用了一间民房,开始培养他们作画。

与此同时,他还招募学生帮助自己完成与外商签订的订单,没想到这里后来竟渐渐发展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要知道,在这里,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务工者,拿起画笔来,瞬间就化身为“达·芬奇、拉斐尔、梵高、莫奈”……

所谓高手在民间,说的就是他们了。

在大芬村拥挤繁杂的巷子里,密密麻麻都是画廊,满街可见画室,画工有两万人,而每年能产生百万张莫奈、梵高、达·芬奇等“名画”,销往世界各地。

可以说,他们都曾是离“大师”最近的“艺术家”。

在这一间间作坊(狭窄的出租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群男子赤膊上阵,流着汗,叼着烟,辗转在梵高、达芬奇…这些画作间临摹。

汗流浃背每分钟都在上演,密闭、潮湿又燥热,但任其汗如雨下,手中的画笔不曾停歇。

工作,吃饭,睡觉,聊天,养育子女,都是在这个密闭的画室里进行。

“画工们的生活,与这些西方经典名画,紧紧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就是生活,繁重又充满期待,艰苦且不断向前,家人就是唯一的慰藉。

不仅如此,据说,一个熟练的画工,可以用两只手画画,左手画风景,右手画花卉。

而至于一边画画一边看电视,一边画画一边听收音机,是几乎每个画工都具备的基本能力。

业务能力真的很强,但这何尝不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熟稔于心。

曾经,因为一个契机,他们从全国各地来此谋生,但最终坚持下来能留下来的却换了一批又一批。

二十多年前的夏天,赵小勇从老家湖南邵阳第一次来到深圳,他说,“刚开始给树脂厂上色,早上六点一直做到晚上八点,一个月工资六百,看不到明天是什么样子的”。

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湖南老乡跟他说,有位在大芬村画油画的工友,靠着画画月入3千。

这无疑对于当时月入六百的他,是一个赚钱的门路。

赵小勇就像那些在一线城市“漂”着的人,大概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厌烦,“活是不想活了,死又不敢死”。

他回忆自己第一次进大芬村的情景,“就好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般,这里的一切充满新奇又丰富。

从此,在这扎根,开始了自己漫漫人生路。就这样,他每天从十点到深夜,都是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地作画,有时连抽三、四包烟提神。

仿佛一个机器人般,脑海里只有画画。

可谋生不是想象那么容易,整整两年零四个月,赵小勇没有卖出过一幅画,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连房租饭钱都是找别人借的。

为了生存,他一次次在各大画廊前驻足徘徊,如何能卖出画,一遍遍的琢磨着。

最终得知,梵高的画作卖得最好,于是赵小勇开始专攻梵高画。

渐渐,他有了第一笔订单、第二笔订单……而这几年,赵小勇更是看着身边的人不堪重负,走了一批又一批,能坚持下来的,大概觉得自己总会有“出人头地”的那天。

“大芬村是个好地方,市场就这么大,你画得好就有饭吃”有饭吃有钱赚,在小勇看来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很朴素也很直接。

来自云南的画工与达·芬奇名作 《最后的晚餐》复制品

然而,要想能多赚点,仅画得好还不行,还得画得快,才能接更多订单。

而赵小勇已练就28分钟内画好一幅《向日葵》,22分钟完成一幅《自画像》。

画了20年的赵小勇直言,他大概比梵高还了解自己。

因为,这些年间,梵高所有的作品他都临摹过,画作超过10万张,但画得最多的还是最著名的那几张:向日葵、星夜、梵高自画像…

俨然,深圳大芬村成为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万名画工年产复制品超过100万件,覆盖全球复制画领域的60%。

在这里,画画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方式。

一位专画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女画工

有的三三两两,各自负责一个部分,流水线式作画,如此很快就能完成一幅画作。

有的则来自同一个家族,组成“家庭式画室”,同样各司其职。

这些我们所看到的,均是纪录片 《中国梵高》里展示的。

这是一部记录了大芬村画工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碰撞与妥协,苦难、挣扎,绝望和希望的生活之路。

并非借梵高名而大肆宣扬,而是讲述他们与“梵高”的缘分,正如大师梵高“在自我的困顿中试图唤醒自身”。

而赵小勇作为忠实的梵高迷,在他长达20年的临摹生涯中,梵高不知不觉成为赵小勇生活的一部分。

赵小勇曾在梦中与梵高“相遇”,梦见梵高同他讲话,还跟他握手,可当他伸手去触碰时,梵高突然不见了。

他说,“我一下就醒了,满脑子都是梵高”。

那天之后,他便想着一定要去荷兰看梵高的真迹,可当他站在梵高美术馆门前,却有点失落,因为赵小勇看见自己的画,就这样张贴在旅游纪念品商店前。

不仅如此,这些标价几百上千欧元的画作,其实,他只收到了几百块人民币的酬劳。

落魄的他,到快要闭馆,才走进去,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画作,不觉怅然……

他把脸凑近梵高的画一看,声音没了之前的底气,“不一样,和我画的完全不一样。”

回程途中,赵小勇又去了法国,在梵高的墓前他按中国人的习惯,恭恭敬敬地为偶像敬了3支烟。

这一刻,他醒悟了……

当看到梵高的真迹、梵高的墓地和故土后,赵小勇明白了自己10万幅梵高临摹作品,不如一幅梵高原作的价值。

所以,这一次,他决定要画自已的作品,原创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

当赵小勇回到大芬村,他重新拿起画笔,开始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

他画农村的留守老人,画家乡的泥泞小路……虽然笔触没有梵高那般流畅,色彩可能没有这么明耀,但这一次,他终于踏上了自我实现的旅程。

诚如他言:“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不为了吃饭的那种。”

纪录片《中国梵高》花絮

 

人已赞赏
未分类

2千斤骨头卖30万?

2018-9-28 18:17:53

未分类

“名画自毁”:“任性”还是噱头?

2018-10-9 11:53: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