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溟 | 走进观唐,走进“桃花源”

2018年9月15日,观唐艺术区开园,并举办首届艺术季“桃花源”。此次艺术季以叶锦添的全观演出“桃花源”为起始,以张锰策展的新媒体艺术展、卢征远策展的户外公共艺术展、姜江打造的沉浸式跨界演出为主体,以蔡志松和青山周平的独立艺术单元为渲染,为来宾们打造了一个极致的五感体验空间。

观唐艺术区户外景观

“观唐”用当代语境“又见”传统文化,用艺术作品“观”精神理想,此次展览的主题“桃花源”在当下极具现实意义。在首届艺术季开幕之际,库艺术对话观唐美术馆馆长于向溟,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一起走进观唐,走进“桃花源”。

观唐美术馆馆长于向溟

库艺术=库:您以往担任、策划过很多艺术机构和项目工作,就任观唐美术馆馆长一职以来,这与您以往的工作经历,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于向溟=于:我从2007年回国以来,做过很多艺术机构的顾问,也参与过很多独立的艺术项目,后来我又创办了“盈艺术中心”,收购“艺心动”……这些经历与我现在的工作有相近之处,但也有所不同。观唐美术馆的整个工作依托于整个园区,园区有自己的文化艺术业态,而美术馆是重要的核心。

观唐美术馆的结构跟传统的美术馆有很多不同,周围环境特殊,有大片绿地、人工湖,户外可利用的空间很大,这给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以及未来的延展,提供很大余地。在此情况下,作为观唐美术馆的馆长,除艺术之外,还需具备其它的专业知识,比如业态的经营管理以及如何组建、融合和统筹等知识。在我现在的工作中,美术馆是核心部分,但我同时还承担着对整个园区的管理工作,这种业态的布局一定是全方位的。这与我以往的工作相比,不仅有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有了更多要求。

观唐夜景

库:请谈谈观唐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和发展规划。

于:关于园区,我们有三个构想:首先,希望这是艺术家和艺术的聚集地;其次,希望这是金融资源的汇集地;最终,我们希望它是众多具有潜质的中、小型企业的孵化器。在这种引导下,观唐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也会有所不同。

观唐美术馆作为民营美术馆,也会有一定的财政压力,因为每年的花费明摆在那里。美术馆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资金,而我们其中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的支持,同时也要寻求外界的融资,还有就是通过整个产业的运转来达到自我供血。由此,这个文化产业才足以落地。只有先讲到资金和活下来的问题,才能去讲学术定位。因为如果空谈学术定位,而不能生存下来,那么一切都是免谈,这是一个美术馆的主导人,每天都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

关于观唐美术馆的学术定位,首先它是当代的,但又不拘泥于视觉艺术,还会涉及到戏剧、跨界、新媒体等其它领域,这也跟我们整个的园区特色、建筑特色有关。观唐美术馆应该是一个新兴的美术馆,是各种文化艺术的融合和跨界。

此外,我们希望用当代语境去表述、弘扬传统文化。即便是传统绘画,也不完全采用传统的绘画形态去展示,而是希望融入更多元素,能跟观众达到更多互动和融合。中国的艺术、审美教育是不完整的,对于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教育是缺失的,尤其是当代艺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艺术的整体素质都还欠缺,所以观唐美术馆希望给观众提供更多关于当下艺术发生、发展状态的教育,以及接触当下各种艺术类型的机会。

观唐艺术区建筑群

观唐美术馆

美术馆下沉广场

库:结合北京其它十多个艺术区群落,观唐艺术区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于:首先,观唐艺术区的模式跟其它园区有所不同,不像798有很多画廊机构的入驻。观唐的整个业态是一站式的,其中包括了美术馆、艺术酒店、艺术宝库、艺术众创空间等多种文化艺术业态,每个机构之间有逻辑联系。

其次,观唐所处的整个地理环境极具特色,它在东郊最大的公园——东坝郊野公园。北边全是园林,地理位置很好,交通便利……未来将成为家庭周末在此享受艺术、放松休息,并能让儿童接受教育的良好地方。从建立之初,观唐艺术区的风格定位便明确要打造一个北京园林式艺术新地标。

另外,艺术家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中,可以展开思路、自由创作。在我们的首届艺术季“桃花源”里有个独立板块,邀请到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他会在三个月的时间中,在园区的湖心岛上进行一项独立项目,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这样的艺术项目。这在其它艺术区很难做到,而且他们的管理者可能不会过多地参与到整个园区的运营和艺术项目里,而我们是在有计划、有系统地做。

展望作品《假山石》

库:此次艺术季的主题“桃花源”,源于什么样的构思?

于:“桃花源”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主题,它其实很古老,自陶渊明写完已有1500年历史。中国文人谈到“理想世界”,一定是“桃花源”或“世外桃源”,但陶渊明形容的“桃花源”和我们的现实世界并没有很大的环境差异,同样是每天耕种、生活有序、环境优美、落英缤纷……可见当时的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一个文人所描述的仙境却是一个人间,一个有序和美的人间。

其次,各种传统文化里讲到的“仙境”,都通过一个神秘入口或途径与外界相连,当你抵达“仙境”之后,途径就会消失,复寻不得。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被称之为“桃花源”的艺术、地产项目多如牛毛,可大家还是喜欢以此来形容自己的理想世界。但理想世界到底是什么?很多展览其实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们愿意再去尝试和探讨一下。

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作品构筑心中的“桃花源”,这些重叠在一起,就变成了观唐的“桃花源”;而观唐艺术园区的整个营建过程,同样是一个理想世界的构筑过程;所有的一切,最后共同筑造一个“桃花源”般和美的理想世界。用当代语境“又见”传统文化,用艺术作品“观”精神理想是一个迫切的时代命题,“桃花源”的主题,在当下极具现实意义。所以将“桃花源”作为观唐艺术区首届艺术季的主题,是非常恰当的。

GeeksArt《觅象》

库:您刚才谈到,希望通过当代语境去表述、弘扬传统文化。那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价值标准的建立,您如何看待?

于:本土化不需要特别去强调。因为你无论怎么跟西方学习,只要是在中国做的艺术作品,那一定是本土化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之间,可以明显看到,很多中国艺术家都是在学习西方,这其实是一个必然过程。比如电视机、手机的生产,中国企业都经历了跟国外学习的阶段。

回顾近代历史,我们知道“五四时期”是中国文言文到当代中文发展的过渡时期。很多文化人士将中文与西方语序相结合,以此来创作现代诗歌,虽然当时的诗词文字并不优美,也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些先行者是伟大的。有了先行者们的学习、创造和尝试,才会有之后更多的优秀诗人,这是一个必由之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诗歌的发展水平超越了“五四时期”,“本土化”已慢慢融入到血液里,这时的诗人不会去想“本土化”的问题,而是想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中国当代艺术也是如此,“本土化”价值标准的建立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不以某一两个人的意志为准。

吴珏辉 新媒体装置《混沌之门》

库: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观唐美术馆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研究机制?

于:我们会陆续成立学术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研究机构,也会推动一些专项研究,比如古画修复、版画研究等,而且每年会有一系列的艺术讲座等,由此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备的艺术体系。

冀川《跃迁于坍缩之境》

库:面对当下流行文化的冲击,在当代艺术中短暂的时尚和持久的成就也越来越难以分辨,艺术多元化使得大众对艺术越来越难以理解,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该如何引导?

于:很多美术馆跟观众的关系,有点高冷和距离,尤其一些当代艺术品,对观众来讲更是很难理解,这还是因为中国对当代艺术的教育缺失造成的。对普通大众来讲,以往的“逻辑惯性”是其观展时的最大障碍——我们欣赏传统艺术时,会带有一种逻辑的因果关系去观看,但当代艺术打破了这种因果关系,这无疑给大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美术馆一定要为公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教育。

另外,大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还需要一个习惯过程。国外的人从小就能见到各种艺术样式,五彩缤纷,他们会认为艺术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去想这些与绘画有何区别。对于当代艺术,我们一定要多看,由此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宽容心。我们回顾各国历史,凡是艺术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大众,对艺术家的想法和作品都有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欣赏,这是艺术最好的时候。要给大众足够的时间,循序渐进,同时加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服务,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非常重要。

Kimchi and Chips《483Lines Second Edition》影像装置

现场直击

在开幕式上,观唐艺术区创始人李保刚谈到了观唐未来的定位和意义。他谈到:“观唐艺术区经过六年精心打造,凝结了中外设计师的智慧和建造者的心血,艺术区将来会成为艺术家的乐园,也是喜爱艺术的朋友们的聚集地,更是优秀文化项目的获奖地。”观唐美术馆馆长于向溟则回忆了过去艺术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艰辛,他谈到:“观唐人创造的奇迹才刚刚开始,非常感谢在座的团队这几年来的努力与付出。艺术和内心的栖息之地,这就是我们想说的桃花源。”

观唐美术馆馆长于向溟(左)、观唐艺术区创始人李保刚(右)

开幕式当天,在观唐美术馆下沉广场隆重上演叶锦添为观唐艺术区精心打造的《桃花源》舞台剧,这是他在“东方美学”意识形态下与当代艺术结合的一次尝试。在短短40分钟内,观众随着舞者的演绎,经历了“无识”、“缘灭”、“神幽”的生命轮回历程。

叶锦添全观演出“桃花源”

观看完叶锦添的演出,由观唐美术馆下沉广场出来,我们可以看到由艺术家张锰策展的新媒体艺术展《时空和谐——熟悉与疏远之间》。展览中的作品探索了那些不受规矩束缚的幻想的轨迹,从超越肉体的渴望到人造合成世界的建构,从远程信息通讯的梦幻到跨基因的混合物,向我们有关现实和人类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提出挑战。

王成普《洞见》体验装置

朱建非 《隐匿之境》灯光装置

张锰《苔藓》

曹雨西《墨》 交互影像

耿雪《海公子》影像装置

移步户外,是艺术家卢征远策划的户外公共雕塑展。这一部分的展览汇集了中国当代艺术重要雕塑家的作品20余件,艺术家通过作品诠释和演绎了各自对“桃花源”的理解。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在空间安排与动线设计隐含着对文本的再现,从“寻迹”到“芳泽”再到“迷踪”,勾勒出文中武陵人由邂逅到寻梦的路线。

隋建国《甘瑙德玛花园1号》与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面对面》

任哲 《云山风度》

夏航 《守望者》

史金淞《散松集》

展望《假山石117#》

开幕日当晚,由姜江策划的四段式沉浸式演出《呼吸》、《游园》、《幻乐》、《持剑之心》在观唐艺术区艺术季首演。参与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演出领域——大提琴音乐家宋昭、现代舞蹈家李倩、昆曲艺术家潘晓佳、台湾优人神鼓,以点位式、沉浸式演出构建出一个神秘的桃花源。

宋昭、李倩 《呼吸》

潘晓佳、汪文伟 《游园》

水幕《幻乐》

台湾优人神鼓《持剑之心》

作为艺术季的独立单元,观唐一号馆展出蔡志松个展《空间与格局——蔡志松的新东方美学》。展览从“宅艺术”的角度诠释了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从《故国》系列、《玫瑰》系列、《浮云》系列、《家园》系列衍生到他最新的作品《孔雀》系列,既是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回顾,更是艺术家讨论从艺术到空间美学的一次尝试。据悉,此次展览时间从2018年10月10日持续至2019年1月10日。

蔡志松 观唐壹号作品

本次桃花源艺术季的独立艺术单元之《岛屿项目——青山周平》,将园区湖上小岛交予青山周平,他将从建筑本体的思考,延伸出对艺术在空间概念里的应用。在青山周平的故乡,“桃花源”又名“桃园乡”,亦是人类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描述,从一个异国建筑师的角度,如何诠释“理想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充满了期待的作品。

此次到访的观唐艺术区由美术馆、艺术酒店、生活美学馆等多种艺术业态组成,打造了一站式艺术体验模式。汲取并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生于传统,超于传统,最终破界传统,未来也将向世人传达美学、文化、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没有边界,让更多元的艺术形态在这里汇聚、成型。也许百年后,提起观唐,便又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当代桃花源了。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观点评论

“艺术中关村 2018绘画作品联展”在海淀美术馆(北馆)隆重开幕

2018-9-15 23:06:28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

韩行个展《因火》在iSGO Gallery(北京)即将展出

2018-9-18 11:34: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