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 | 尺寸 | 高14cm |
---|---|---|---|
作品分类 | 玉石器>摆件 | 创作年代 | 清 |
估价 |
RMB 180,000-20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神工妙造——古董珍玩专场 | 拍卖时间 |
2015-12-05 |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5秋季拍卖会 |
说明 |
款识:姚肇京 说明:整块寿山石圆琢而成,石质润泽沁心,包浆老道。刻“刘海戏金蟾”道教人物画主题,刘海骑于三脚金蟾背上,人物捋起双袖裤腿,一手按住金蟾背部,双腿跨在其上,头微低俯视,作降服金蟾之状。人物脸盘圆润,细眉丹凤眼,鼻头圆润,嘴角上扬微笑,两颊丰满,具备清中期人物形象特征。身着长袍,上身衣纹简略,下身因骑坐金蟾而衣皱层叠,对比鲜明,繁简之间拿捏妥当。人物衣纹饰、金蟾皮肤机理,皆用流畅细线刻出轮廓,又以墨色染头发、五官、衣纹刀痕,又覆红色于人物、金蟾嘴部,而金蟾肌肤则用绿色染之,设色无夺目锐眼,不抢寿山石质之美。此种雕刻风格为明末至清代福建一带所属,其祖于杨玉璇、周尚均,现清中期姚肇京秉承之,其作品流传在世极少,据香港佳士得1999年秋季拍卖会的一件姚肇京的“青田白果青石雕观音坐像”来看,两者雕刻风格近似,其刻款“大清乾隆辛未仲冬榕城姚肇京琢”,当为清乾隆时期福建人,见其人物造型、刀法刻功,乃大家也。 “刘海戏金蟾”典故出自道教,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湖广通志》云:“刘元英号海蟾子,广陵人。事燕王刘守光为相。一旦有道人谒,索鸡子十枚,金钱十枚置几上,累卵如钱,如浮图。海蟾惊叹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乐之场,其危有甚如此者。」尽掷之而去。海蟾子由是大悟,易服从道人游历名山,所至有以遗迹。”金蟾是一只三足蟾蜍,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康熙年间,著名雕刻家吴之璠曾雕有“刘海戏金蟾”笔筒,其上题七绝一首:“谁是忘忧自在天,戏蟾拥慧对流泉,科头散发挥无事,终日逍遥不计年。”他欣赏刘海的“逃避”态度。可见在清代“刘海戏金蟾”除了寓意财富之外还有“不为利禄,清以奉公”的寓意。 参阅:香港佳士得1999年秋季拍卖会中国陶瓷及工艺品Lot 683.。 来源:“巴黎苏富比”2009.12.18,Lot.191。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