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1693~1765) *1368 1747年作 行书李白诗 立轴 纸本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郑燮(1693~1765) 尺寸 182×4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书法 创作年代 1747年作
估价
RMB  500,000-800,000
成交价 ---
专场 古代书法专场 拍卖时间
2015-12-05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5秋季拍卖会
款识:乾隆丁卯夏六月,板桥郑燮书。

钤印:六分半书、郑燮之印、潍夷长

鉴藏印:吴兴徐伯郊审定

说明 备注:徐伯郊旧藏。徐伯郊(1913-2002),字文轿,浙江湖州人。徐森玉之子。是建国之初文化部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负责人,为国家收回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及董源《潇湘图》。
晚摹瘗鹤兼山谷 别辟临池路一条
—郑燮《行书李白诗》浅析
禾良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书中真隶行书相参、布局上字形大小不一,有笔力,金石味浓,扑茂劲拔、奇秀雅逸、方方圆圆、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这种创格和变体,一改当时“滑熟”、“媚俗‘的风气,对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作书写的是李白的《送杨山人归嵩山》,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郑燮时年五十五岁。全诗八句四十字,抒发的是诗人对杨山人这位志同道合的人的离别,抚今忆昔,感慨倍增。郑燮待人宽厚,入骨温情,耿介操守;其书任意恣肆,浑厚华滋,此帧不失为郑氏佳作,从此件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此刻的郑板桥的心境与寄托。
清人有诗赞曰:“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对于多体相揉、杂出新体的渴求,是板桥“六分半书”最具灵感之处,隶书势为主,掺入楷、行、草、篆籀,清丽透逸,劲健爽朗,奇趣横生,别具一格,与馆阁体形成鲜明对照。结构多具山谷遗意,转折多蹲笔重按,气势放纵,力透纸背。
“乱石铺街”、“参差错落”,是板桥章法的主要特点,郑燮认为苏书圆实,失于“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于蠢”,因此参以山谷之飘逸欹侧,以得风云变幻之势。板桥此作集中地传达了这一特征,上下字之间、单行内部、行与行之间亦保有良好的承接性和连续性,结体运笔多得山谷“欹侧之势”,放纵自由,斜正疏密,参差错落,相映成趣。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北京匡时

-- 3255 潘惊石 寿山石蜗牛摆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26 16:32:08

北京匡时

-- 3135 近现代 粉彩文革题材丰收图瓷板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26 16:32: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