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倪元璐(1593~1644) | 尺寸 | 130×38cm |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书法 | 创作年代 | 暂无 |
估价 |
RMB 1,500,000-2,00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畅怀——历代书法夜场 | 拍卖时间 |
2015-12-04 |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5秋季拍卖会 |
出版:《碎金集》(一)P75,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 |||
款识:元璐。
钤印:倪元璐印、太史氏 |
|||
说明 |
倪元璐 草书七言诗 NI YUANLU POEM IN CURSIVE SCRIPT 倪元璐为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人物,其所处的时代,个性解放思潮盛行,并波及到明末书坛,除倪元璐外,还有黄道周、王铎、张瑞图等,他们试图挣脱传统的枷锁,开辟一条新路。倪元璐在学书的道路上,先后师法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 以追求沉雄浑厚、刚硬不羁的面貌。 倪元璐最擅行草书,此幅《草书七言诗》笔调轻快,意气风发,展现了倪氏书法成熟后的一般风貌,整幅作品章法平正,拉宽的行距使得视觉感上更显疏朗,下笔果敢,点画奇崛,以露锋入纸,常见起笔处为尖头,如第一行“十”字,翻折多于使转,有硬朗无畏之态,结构偏长,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特征,在用墨上,此幅枯笔并不多,却十分生动自然,在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上,我们并没看到此处倪元璐费心安排的跌宕,而是以一种平中见奇的方式,貌似收敛其实放纵的心态,来展现其独特的个人风貌,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伴有少量枯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欹侧多变,大胆吸取颜真卿楷书中宫疏放的特点,同时将方正的结体变长,强化偏旁,使得字形产生强烈反差,尖削的结体给人一种精神振奋之感,曾有人戏称其书为“刺菱翻筋斗”,其棱峭生动之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形容在此幅作品上再恰当不过。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其草书风格的形成,除了善于从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等古人的经典中得到滋养,更在于他的“新理异态”,不断地摸索创新的可能性,使其能最终自出新意于史。倪元璐在植根于传统的同时,又在竭力地寻求变化,走出自己的风格,其学古人,灵活变通,其学苏东坡,便能将苏字的扁平结字特征,反其地道化为偏长狭瘦的自家构字法则;学王羲之,却能把王氏书中居多的方笔,变成自己腕下能随机生发的圆笔;晚年追摹颜真卿,取其“屋漏痕”意,书风渐趋沉浑,又能将揉、擦、飞白、渴笔等技法引入其中,借以丰富作品内涵。倪元璐之子倪后瞻说:“倪鸿宝书,一笔不肯学古人,只欲自出新意,锋棱四露,仄逼复叠,见者惊叫奇绝。方之历代书家,真天开丛蚕一线矣。” 清代的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评其:“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他突破了明末柔媚的面貌,创造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书风,对清末民初的书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他在书法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后世学书者的普遍赞誉。 释文:三分病去十分仙,渐觉爰居怖广筵。岂必姓名连沆瀣,不将酒食别崇宣。卫夫人泣应繇喜,边孝先嘲何敢眠。拟盖方书三品药,有朋淡酒月明天。 备注:文物商店旧藏。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