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南星(b.1970) 2115 1999年作 无题系列 NO.4 布面油画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谢南星(b.1970) 尺寸 140×178.5cm
作品分类 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 1999年作
估价
RMB  1,200,000-2,200,000
成交价 ---
专场 当代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15-12-04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5秋季拍卖会
出版:《谢南星:作品1992-2004》,Galerie Urs Meile and timezone 8 Ltd,2004年,第56页
签名:谢南星 1999.2
说明 谢南星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我们很难把他迄今为止的作品归入我们熟知的那些中国当代绘画作品的行列或跟它们比较。谢南星避开了像岳敏君、张晓刚或方力钧那些艺术家典型的、容易识辨的图式,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探索一种可以被视为有纲领性绘画的道路。谢南星的作品反映的是他作为艺术家的自己、他的经历以及他与绘画作为媒介的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谢南星第一次引起国际关注,是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他依据照片创作的画作,那是一些效果剧烈的作品,也就是《无题NO.4》所在的系列。剧烈的是画面中自我暴露的人物及他们的可伤害性和被伤害性。这里表现的是一种令人感到紊乱的现实主义。
《无题》系列的几幅画里表现的是青春期。人在成长的时候与父母的矛盾和纠葛是人人都熟知的事情,双方缺乏互相理解,那种曾经相互给予的情感忽然就消失了。这是每个年轻人生活中的必经阶段。这些画的主题是伤害,这不是纯粹的想象或者虚构,也有现实的关联在里面。造型绘画必须要有真实的经历作为背景,所有图像都与艺术家的生活和经历有关。《无题NO.4》中采用鱼眼镜头的畸变效果,将画面要表达的情绪通过畸变的方式叠加丰富了情感层次,将主题所传达的反抗与妥协间的博弈,时间在成长中的伤害,通过画面镜头的处理升华到全新的领域。
明显地以摄影为基础,绘画现实主义生成的却更像是电影纪实片的画面,尤其以系列来看,这一画面指向的是强烈事件和观看者很难体会的一些神秘莫测的情节。类似影像的平面涂抹,焦点模糊的视觉感受,带有隐喻的血痕与眼镜。1999年正值后89后期的文化开放状态,与当代艺术中新媒体的集体呈现阶段相呼应。政治性的隐喻与对新媒体(电视、电影)的敏感,是对谢南星的初识。
谢南星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那些模糊不清的图像,那些图像中的人和事物都呈现一种非正常的状态。半裸的男人,有着伤痕、血迹与关切的眼神,如果这都是谢南星自身的感受,这感受来自身体的异常或者思维的异常。一种是身体的切实体验,一种是臆想的幻觉。如何在影像中构建一种不可能。谢南星的作品是非图像的翻版,可以说是不依据任何有形象、形式的图像存在的绘画状态,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混杂方式,在模糊之中给与了画面神秘、窥视、不确定的感受。谢南星仿佛在通过绘画的方式传达影像的盲点,真实的荒诞性。
谢南星在绘画、政治、影像、现场等方面的混淆,逐渐将绘画恢复到弗罗伊德式的从内在找问题。同时,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关注,绘画从内在的问题出发,解构视觉‘真实’,将那些被视觉传达的影像,涂抹成不可辨认的视觉特效。绘画甚至不再服务于知识结构、某种可以被识别或者解读的形式,绘画在谢南星更象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一个修身的旅行,尽管谢南星的创作要经历长时间的研磨与体会,经常他的作品需要三至四个月来完成,在自我敞开的环境中、也在一个自我循环的、封闭的内部世界中,具像的视觉呈现已经不重要了。
这也是他的作品从九七年到九九年间的视觉、剧场、惊悚、空间、叙事、想象的一个终结。经历了一段时间不断转译媒体、媒介的过程中,谢南星逐渐在转译中将具体的形象消失,这个过程并非借助照相术与DV,而是混杂的将这些技术与元素转换成一个将影像消失的采样过程。当绘画的过程通过这些采样开始创作,如同千百个视觉的祯被重叠并置在一个平面的空间。
与维也纳行为主义或70年代美国行为艺术不同,这些画面没有任何仪式感,没有任何东西指向审美或艺术界定的空间中发生的有意向的行为,尽管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艺术家眼中的画中人是他自己。除了令人震惊的对身体的表现和隐藏在它们下面的(自我)攻击性,使那些画面具有激烈感的是绘画的形式:谢南星成功地使人感觉那像是在匆忙之中、压力之下拍摄的纪实片,不仅如此,他以绘画的手段令人不易察觉地通过光线及色彩效果最大程度地加强了这种戏剧感。
这正是那些作品令人震惊之处,这里是寻找让谢南星着迷和他的画抓住我们不放的东西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谢南星那种对表面、对通过色彩在画布上产生的光、对在薄薄的画面中消失后又重新组成的物质的细致的洞察研究,而我们作为见证人,见证的是画面没有尽头的消失和重新浮现。
对于青春的记忆,混杂着成长之痛,反抗之痛,感悟之伤等一系列并非如同青春面孔般无邪绽放之灿烂一面。而对于这一主题的探索和探讨,成就了一批在电影,文学,音乐等文化表述领域上的伟大作品。正如1959年一举夺得金棕榈奖的《四百击》,除了最为人所称道的长镜头美学外,其核心的真实导向性与平等写实所传达的社会共性主题与《无题NO.4》所作之表达有着极大的相同性。
包括对特吕弗影响极大的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人巴赞,关于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有一条重要理论,巴赞认为,现实的本质是暧昧多变的,因而也就可以通过的不同方式诠释现实。但电影的任务,并非诠释现实,并非先定性地为观众对现实进行取舍,相反,电影应当尽量地捕捉现实的暧昧性。换言之,电影导演应当尽量地保持自己在现实面前的谦卑,让现实引领电影的走向。“电影是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与这条理论相对应的,在绘画中,谢南星也选择了这样一条线索,捕捉着现实的暧昧性,转换成他的画面语言。
特吕弗是在给我们讲述着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也许残酷也许苍白的成长故事。无论十二岁的安托万如何伪装,到头来他还不过是一个眼神澄澈、内心脆弱的少年。他张望着四周,最终看到的是在铁丝网背后一个阴暗的成人世界。所谓的“四百击”其实是一句法国俚语,说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时常击打,最好要打上四百下才罢休,这样孩子才会听话,才会“长大”。而谢南星笔下的东方世界的“四百击”同样是包含着所有关于成长的一切情绪,漫长的父权式对抗之痛,是贯穿所有人青春期的一把锋利的刀。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北京匡时

阎锡山(1883~1960) 0239 行书十言联 立轴 纸本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26 14:27:17

北京匡时

叶浅予(1907~1995) 0417 1964年作 维吾尔舞姿 立轴 纸本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26 14:27: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