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
- 常设展览
- 展览城市:
- 陕西 - 西安
- 展览机构:
- 西安博物院
- 展览地址:
-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76号
长安作为汉唐时期的都城和丝绸之路的起点,十六国北朝时期就成为北方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之一,隋唐时成为全国的佛教文化中心。唐时形成的佛教八大宗派,除天台宗和禅宗之外,其他六个宗派发祥的祖庭都在长安。大兴善寺、慈恩寺、华严寺、草堂寺、香积寺、净业寺等寺院今日犹存。
第一单元 十六国和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长安的石刻造像有背屏式造像、单身造像、造像塔、造像碑、龛式造像和单体圆雕造像。由于当时金属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因而铜铸小型造像同时流行。
这个时期佛造像特点是具有浓郁外来特征,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审美。前期端庄凝重,呈现刚柔相济之美;中期深受中国南方佛像“秀骨清像”影响,神态飘逸,面容俊秀;后期面容又趋于丰满,四肢和躯干分明,衣闻浅显,衣服紧裹躯体,配饰繁缛华丽,有向隋唐风格过度趋势。
第二单元:隋唐时期
这个时期,长安佛寺盛况空前。隋文帝登基后,大力提倡佛教,寺额120方于朝堂。唐长安城有名可考的僧寺有122所,尼寺有31所。此时期初期有北朝遗风,后风格趋于成熟。至盛唐时已完全汉化,佛像的头部和身躯比例合理、面型丰满、方圆适度,充满自信。晚期风格则拘谨、略显生硬,但造型准确,比例舒适,技法熟练,开始向写实性世俗化发展。
第三单元:宋元明清时期
宋以后,随着理学发展和城市商业繁荣,社会意识倾向于现实,传统的造像规范受到轻视,致使佛造像在数量上越来越少,呈现萎靡不振趋势。宋元时期大多精雕细磨、服饰衣纹雕刻概况简洁,人物体型合乎比例,雕刻技法带有唐代遗风。明代继承宋元风格,用刀圆润,线条流畅,但雕刻工艺粗糙,形式单调,缺乏活力。清代则形态端庄匀称、技术精益求精,技法上注重写实,装饰趋于华丽,表现出自然主义的倾向。但略僵硬,缺乏内在神韵和生气。
结束语:西安博物院的“宝相庄严——佛造像”专题展,完整呈现了中国佛教艺术史和雕塑史。是了解宗教、雕塑等领域的实物场域。造像或庞大或精巧,置身其中,会陶醉于艺术的感染力。
-
《董钦鎏金造像》
-
《佛像 北周》
-
《佛像 北周-1》 公元557-581
-
《佛像 北周-2》 公元557-581
-
《佛像 隋代》 公元1368-1644
-
《佛像 西魏》 公元535-556
-
《观音像 隋代》 公元1368-1644
-
《罗汉像 宋代》 公元960-1279
-
《贴金彩绘观音像 北周》
-
《一佛二菩萨龛式造像 北周》 公元557-581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