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1632~1717) 0121 1702年作 秋山行旅图 手卷 设色绢本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王翚(1632~1717) 尺寸 33×269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702年作
估价
RMB  3,000,000-4,000,000
成交价 ---
专场 观妙——中国名家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21-01-19
拍卖公司 山东天承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天承12周年庆典暨2021迎春艺术品拍卖会
出版:《银座风韵——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集》P240-241,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题跋:
△石谷此卷仿范华原博原雄秀,为晚年惬心之作。款署壬午,乃康熙四十一年,先生时年七十一矣!康德二年仲夏,品川先生属题,书岁月于此以志眼福。贞松罗振玉。钤印:罗振玉印(白文)叔言(朱文)
△关山叠叠水淙淙,渡水穿山几万重。群木萧萧黄叶落,远峰隐隐白云封。空亭日暝归巢鸟,野店风寒咽晚蛩。最是板桥霜露滑,马驰人过去来踪。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九月九日,治亭亲家邀余过十砚斋小饮,藉以赏菊。纵谈古今书画,因获观是卷。姿态浑秀,魄力超逸,自是乌目先生得意之作。然秋山旅行,似宜咏以诗句为佳,或限于纸短,故仅署仿范华原笔数字。冶亭亲家嘱为补咏,勉题七律一首,弗克补前人之缺陷,适足以为赘疣也。梦禅居士瑛宝识。钤印:瑛宝(白文)
款识:秋山行旅图。壬午夏六月仿范华原笔,王翚。
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朱文)
收藏印:何氏子彰拣选珍藏(朱文)庄亲王用于公牍图章(朱文)梧门书画之章(白文)商丘宋荦审定真迹(朱文)
说明 千山万木古风存
——王翚《秋山行旅图》卷浅谈
南 穆
所谓清代“四王”,其绘画水准及成就,并不是绝对的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一般公论,还是认为王翚(石谷)的作品明显地高于其它三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名曰师法“元四家”,而一旦挥毫落墨,总是黄子久的迹象和味道。石谷则不然,他能以黄、倪、吴、王为基础,上追宋人,将南北二宗的皴法杂揉于笔端,铺展于纸上,斧劈、折带、披麻、豆瓣,往往兼容并蓄。枯笔淡墨也是他习以为常的惯用手法。故而,王石谷笔力或许不如宋人那般刚硬尖锐,但劲健中不乏柔韧,显示了一种洒脱的气度。
《溪山卧游录》称王石谷“资性超俊,学力深邃,能合南北宗于一手”。他的绘画理论亦不囿于董其昌之说,比如,董氏一直强调: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拨雾塞是也。意思是用笔不可太刻露,要含蓄内敛。王石谷则认为: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可见,他对艺术的认知,并没有盲目遵从前贤的论点,而是注重在实践中发展、深化,形成自己的理念。
王石谷最喜出游,恽南田曾回忆道:“庚戌夏六月,与石谷同游虞山,各为图记之,写游历所见。”石谷善于以简练之笔作写生画稿,他的《虞山十二景》就是描绘家乡的一组佳作。他观察大自然的目的,还在于涵养心性,使画品产生灵动之气,即便是摹古之作,也力求融入自己的丘壑。
此幅《秋山行旅图》(设色绢本手卷,纵33厘米,横269厘米)是王石谷70岁时所作。石谷在此之前,完成了巨幅大作《南巡图》,深获朝廷赏识,从此,名声大振,誉满南北。四方求购者源源不绝,追随者亦多,一时形成“虞山派”。作为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王石谷一方面仍然要保持原有的品位,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留下了一些应酬之作,虽然谈不上粗製滥造,却也尚简疏率。总体而言,王石谷晚年之作逊于中期,但也不是没有精品,《秋山行旅图》就堪为一件力作。石谷题款表明是仿范华原(宽)之作,此画却与范宽的典型幅式不同,范惯作立式,而《秋》图卷是横式。然而就风格来看,确有范华原的笔意。梦禅居士瑛宝观此图卷后,曾题七律一首:关山叠叠水淙淙,渡水穿山几万重。群木萧萧黄叶落,远峰隐隐白云封。空亭日暝归巢鸟,野店风寒咽晚蛩。最是板桥霜露滑,马驰人过去来踪。大体上概括了图卷的画意和韵味。画幅中间部分的峰峦大气磅礴,俨然宋画风范,如果说,范宽作品因其立式而凸显气势之森严,王翚此图卷由于横式固然难及其嵯峨危耸,却能开张起伏,便于营造辽阔豁朗的境界,而疏密的铺排与对比,浓淡的施赋与反差,更拉开了咫尺千里之距,放眼观望,无限江山,千岩万木掩映下的板桥、舟楫、亭台楼阁、车马人物以及远帆飞鸟,则不仅为画品平添了生机,而且使主题升华到一个超凡的境域。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拍卖记录

谢稚柳-《秋山积翠》|【荣宝拍卖】-2005书画精品拍卖会(第50期)

2021-1-20 14:20:36

拍卖记录

吴青霞(1910~2008) 0078 瑶池晋酒 立轴 设色纸本

2021-1-20 14:20: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