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001
-
风竹
-
作品002
-
渔乐图
-
作品003
晏济元

名平,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州散人、世纪老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山东高密。中国美协会员,曾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2月10日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110岁。
晏先生七岁从父习学诗文书画,而后潜心研习石涛、八大、唐、宋等各大家,颇得精髓,学而渐成。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1938年回国后与张大千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联合举办画展,后又多次与大千在成都、重庆等地联合办展。他曾与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谢玉岑等交情深厚,并在当时画坛享有较高的声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1964年,在北京因车祸受伤,在家病卧8年,曾一度在画坛上销声匿迹。
七十年代后,晏先生身体康复,遍游祖国名川大山,先后在北京、重庆、香港、上海、汕头、深圳、顺德、成都、东莞、广州、厦门等地举办个展,反响强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大家》、《中华医药》、《欢聚一堂》、上海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等均做了专题介绍。出版有《晏济元》、《晏济元精品选》、《晏济元民间藏品选》、《晏济元书画作品集》等画册。
晏先生是当今画坛最具全方位的高寿书画家,早年与张大千同承师脉,推崇石涛、八大,近百年而不辍。他学古敌古,独辟蹊径,讲求书画同源,重视野外写生。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篆刻,书法,亦精通诗词。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对工笔、重彩、写意、泼墨、白描等多种绘画技巧无所不精,无所不能。他的书画秉承中国文人书画传统,以深厚的学养,坚实的功底,创新的精神,洒脱超然的画风独成一派。
晏济元先生从艺一生,继承传统,师法自然,他的画早期简练、古朴,中期工整、严谨,晚期苍劲、奔放,尤以晚期作品用笔变化无穷,出神入化,达到了随心所欲,高深莫测之境界。在晚年的创作中,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更见骨气与潇洒,使画面结构不仅有其形,而且重其意,笔意墨色浑然一体,别开生面,大大丰富了画作的诗情画意,对传统做出了大胆创新,体现出大师的气魄与风采。
回溯历史,在那波澜壮阔的百年史诗岁月里,他曾渡过太多太多的世事风情;演绎过太多太多的生命故事;曾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生死考验;体味过太多太多的情感抉择……7岁染指书画,百岁勤于笔耕,对艺术孜孜以求,欲达最高境界。
早年与善子、大千挤身上海的晏济元,他的一生堪透万般世象,他的笔下阅尽万种风情,晏济元,一个世纪老人,能将人生进行到底,能将艺术进行到底,殊属难得。晏老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画坛巨匠,艺术大家,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书画大师,环顾书坛画界,高寿从容与晏老比肩者,不知还能有几人!
晏先生七岁从父习学诗文书画,而后潜心研习石涛、八大、唐、宋等各大家,颇得精髓,学而渐成。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1938年回国后与张大千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联合举办画展,后又多次与大千在成都、重庆等地联合办展。他曾与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谢玉岑等交情深厚,并在当时画坛享有较高的声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1964年,在北京因车祸受伤,在家病卧8年,曾一度在画坛上销声匿迹。
七十年代后,晏先生身体康复,遍游祖国名川大山,先后在北京、重庆、香港、上海、汕头、深圳、顺德、成都、东莞、广州、厦门等地举办个展,反响强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大家》、《中华医药》、《欢聚一堂》、上海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等均做了专题介绍。出版有《晏济元》、《晏济元精品选》、《晏济元民间藏品选》、《晏济元书画作品集》等画册。
晏先生是当今画坛最具全方位的高寿书画家,早年与张大千同承师脉,推崇石涛、八大,近百年而不辍。他学古敌古,独辟蹊径,讲求书画同源,重视野外写生。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篆刻,书法,亦精通诗词。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对工笔、重彩、写意、泼墨、白描等多种绘画技巧无所不精,无所不能。他的书画秉承中国文人书画传统,以深厚的学养,坚实的功底,创新的精神,洒脱超然的画风独成一派。
晏济元先生从艺一生,继承传统,师法自然,他的画早期简练、古朴,中期工整、严谨,晚期苍劲、奔放,尤以晚期作品用笔变化无穷,出神入化,达到了随心所欲,高深莫测之境界。在晚年的创作中,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更见骨气与潇洒,使画面结构不仅有其形,而且重其意,笔意墨色浑然一体,别开生面,大大丰富了画作的诗情画意,对传统做出了大胆创新,体现出大师的气魄与风采。
回溯历史,在那波澜壮阔的百年史诗岁月里,他曾渡过太多太多的世事风情;演绎过太多太多的生命故事;曾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生死考验;体味过太多太多的情感抉择……7岁染指书画,百岁勤于笔耕,对艺术孜孜以求,欲达最高境界。
早年与善子、大千挤身上海的晏济元,他的一生堪透万般世象,他的笔下阅尽万种风情,晏济元,一个世纪老人,能将人生进行到底,能将艺术进行到底,殊属难得。晏老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画坛巨匠,艺术大家,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书画大师,环顾书坛画界,高寿从容与晏老比肩者,不知还能有几人!
年表
1901年 |
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茂市镇,父辉延公,母潘氏;
|
---|---|
1907年 |
受教于父,读书、习字,学诗书画印,父为前清诸生,长于书画治印;
|
1913年 |
在前清秀才张曲斋门下受教五载,习学古典文学、诗词,亦受教华山庙碑和唐人书法;
|
1917年 |
反复临摹,潜心研习石涛、八大、唐、宋各大家等;
|
1921年 |
在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学英语;
|
1924年 |
考入成都机械专科学校,1926年毕业;
|
1928年 |
上海求学,与张善子、张大千同住上海法租界西门路西城里169号;
|
1930年 |
以仿石涛山水《人语响孤峰》一幅同张大千所作《荷花》一幅参加柏林中德美展;
|
1932年 |
同何香凝女士合作山水花卉多幅参加上海抗日募捐展;
|
1934年 |
赴日本东京求学;
|
1935年 |
就读于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并以巨幅仿石涛山水画两参加日本帝国美展;
|
1938年 |
与张大千在重庆举办抗日募捐联展;
|
1944年 |
旅游昆明,以写生作品六十余幅在南屏电影院展出;
同年经孙中山挚友刘禺生介绍与潘毅女士于重庆柏林餐厅结婚,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作证婚人; |
1945年 |
在成都中华书局与大千举办联合展出。展出前因病返家,部分未完之作,大千代余完成并题款;
同年於成都四川省银行举办个人展览; |
1947年 |
成都少城公园举办个人画展;
|
1951年 |
加入中华美术工作者协会,在重庆举办抗美援朝捐献画展并将全部画展所得捐助抗美援朝;
|
1954年 |
西南美术工作者协会吸收为会员。同年参加美协重庆分会;
|
1957年 |
划为右派,1958年定为揭帽右派;
|
1962年 |
赴北京治病,与中央美院院长吴作人交往甚密,其间,萧淑芳夫人向晏老习学工笔花卉;
受陈忠仁(刘少奇秘书)之邀与仇鳌、傅抱石等前往庐山游览,后独留海会禅院,月余返京,写稿四十幅; |
1963年 |
毛泽东七十岁生日,为其写《青松红日》山水一幅祝贺;
|
1964年 |
由朱德、彭真、郭沫若、谢无量、陈叔通诸老推荐以作品四十余幅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展出;
|
1977年 |
退休后养病在家,重振艺事,再染丹青;
|
1979年 |
应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邀请与钱岩松、陆俨少、启功等首批书画家在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作画;
|
1981年 |
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
1982年 |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介绍加入中国美协。同年在深圳文化宫举办个人画展;
|
1988年 |
任中国社会福利教科文中心国画研究会理事;
|
1990年 |
乌江写生,为时一月。八月,去乐山、峨眉游览写生;
|
1993年 |
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作品一百八十余件,访问老友华君武、吴作人、启功等;
|
1994年 |
晏济元书法绘画展和艺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博物馆举行;
|
1996年 |
出版第一部《晏济元书画集》;
|
1997年 |
由重庆电视台播出三集专题片《国画大师晏济元》;
同年10月,在香港集古斋展出,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俊生、汉学家饶宗颐等出席开幕剪彩; |
1998年 |
9月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程十发等上海书画名家出席了开幕式,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
1999年 |
元月、9月在汕头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展出,汕头市市委书记庄礼祥、市长周日方观看了展出;
7月在顺德市天任美术馆展出作品一百零七幅; 10月在重庆中天大酒店举办晏济元祝酒会。重庆市党、政、军领导及书画界名流出席了酒会; 11月赴昆明、丽江写生,跨虎跳峡、登玉龙雪山,云南电视台作了《晏老游丽江》专题报道; |
2000年 |
9月在深圳画院展出,广州军区司令刘镇武及深圳市党、政、军领导等出席了开幕式;
|
2001年 |
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启功先生等出席了剪彩,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作了相关报道;
7月借居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为其作2m×3m巨幅山水画一幅,杨汝岱、李铁映等前往钓鱼台看望了晏老; |
2002年 |
5月深圳电视台《长青岁月》;
8月,晏老103岁登华山写生; 9月广东卫视《南粤大地》作了专题播放; |
2003年 |
3月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十周年大庆书画笔会活动;
|
2004年 |
9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展出;
|
2005年 |
1月在广东省美术馆展出,省委副书记蔡东士、美协副主席王玉珏、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兵等出席了开幕式;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作专题报道; 秋返成都,成都《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各大报纸均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同年,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晏济元》画册,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晏济元精品选》; |
2006年 |
1月30日浙江卫视《亚妮专访》传奇中国作了专题报道;
同年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晏济元书画民间藏品集》; 10月晏济元书画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展出; |
2007年 |
9月在厦门展出作品一百零八件;
11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作了专题采访播放; |
2008年 |
7月成都梦虎拍卖成功举办了《晏济元书画专场拍卖会》,各大报纸均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
2010年 |
12月在北京荣宝斋展出作品50余幅;
|
2011年 |
2月10日在成都省医院因病去世,享年110岁;
|
艺术风格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