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贫穷,是最丰饶的贫穷

昨儿跟画画的哥们儿躺在地上从12点聊到凌晨5点,说起当年混过艺术圈,他说恶心各种以“圈”为名的圈。老哥们儿岁数不小了,混过圆明园,北京东村,如今住在从城中心向798辐射出去方向的顺义再向外辐射的村儿里,几乎开始了半隐居的生活。

艺术家群体通常情况下不富裕,保持独立思想,独立工作,有点敏感,有点神经质,有的不生孩子,人际关系稍显复杂,但并不像外人想的那么乱。照着“阿metoo佛”事件,用真诚纯洁这样的形容词形容没啥问题。

独立和自由是圈外人对他们的印象,实际上大部分独立艺术家的生存状况并不是特别乐观,举个简单的例子,社会保险怎么缴纳都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艺术家们不同寻常的本性时常被强调,这其中包含怪癖、性异常、政治异见、社会不容性,假装或真实的精神失常等。拉斐尔、卡拉瓦乔、梵高、徐渭、常玉、马萨乔、修拉、席勒、巴斯奎特、王希孟、劳特累克……细数过来,古今中外,病死的、自杀自我毁灭的、意外致死的、臭不要脸的,你能想象出来的奇怪的词都能按在艺术家身上。如果有兴趣去查查他们死的原因,除了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好,可能你想说的只有不作死就不会死吧。

···

讨论这些有天才又有毛病的人物,总要从两个方面。绯闻轶事是一方面,遗留下来的文艺遗产又是一方面。因为个人作风原因遭到诟病的很多,比如前几天向好多朋友推荐《毕加索画传》,在我看来超有思的一本书,却也有人嫌弃,而原因仅仅是因为不喜欢毕加索这个深情又滥情的人。(笑哭.JPG)

《毕加索画传》

但,再烂的“烂人”的天才作品不可能不遭到追捧,你看毕加索,或者你看死于纵欲过度的拉斐尔,再或者你看今天想重点说的莫迪里阿尼——不到36岁,客死他乡时,他几乎一文不名。如今做鬼98年了,不知道有没有看见,自己的画被世界另一端的一位中国人花了10.84亿人民币买来收藏了。

2015年,刘益谦花了1084000000人民币拍得。(讲真,中国的艺术教育真是匮乏到令人发指,此处必须吐槽。可以说,刘益谦的一大功劳是将莫迪里阿尼推荐给了中国大众)

莫迪里阿尼的绘画风格很好辨认,范围也简单。莫他留下的作品大概就是两类,要么是色彩浓郁,形态修长的肖像和裸体,要么是同样被拉长的石刻雕像。很多艺术理论中说莫迪的作品充满了色情意味,但色不色情,仁者见仁。

不过,像这样的和皮毛搭在一起的盗版画,看起来还是有点色情的

关于他——活得任性,死得凄惨,似乎有很多故事可讲,但人们对于莫迪里阿尼的评价也可谓大相径庭。对于更具审美趣味的批判性文学爱好者来说,莫迪里阿尼是位优雅、高尚而又深刻的心理学家。对于好听轶事的人来说,莫迪里阿尼与女人、酒精和毒品那些无节制的关系,以及他生命中最后几年里那些不怎么体面的行为都使他成为一位有趣的研究对象。

人们所知关于莫迪里阿尼的最早的记载是在他两岁的时候,他母亲尤金妮亚在日记中写道,他是个“有点被宠坏,有些任性,但又漂亮得像画中人”的孩子。并且她记录下他那变化着的性格,他的脾气和他的智慧。

13 个月的莫迪里阿尼,1885 年

照片,法托里美术馆,里窝那

纵观他的家族史,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层出不穷,莫迪里阿尼也继承了这个“传统”。他1884年出生在意大利,11岁第一次生了重病,1900年9月他又一次得了伤寒,并留下肺结核——这个最后要了他命的后遗症。

漂亮的像画中人的莫迪里阿尼

20世纪初的巴黎的蒙马特高地,包括后来的蒙巴纳斯地区,是传奇之地。来自异乡的诗人,作家,艺术家逐渐聚集于此。这群人后被称为“巴黎画派”,他们不结社,也并没有统一的艺术观念,各玩各的。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性格孤僻,活动力弱,大多穷愁潦倒,染着颓废和没落情绪,甚至孤愤而死。

Le Lapin Agile en 1911

莫迪,这位受过还算良好教养的布尔乔亚逐步的变成一个醉醺醺的疯子,酩酊大醉,寻衅滋事并自讨其辱的过程……说实话,读过他的一本传记,并没有弄明白具体的原因。不是传记写的不好,更可能是他先天的、后天的复杂性。正如他的体弱多病,童年阴影,或者后来他手边最爱的那本《马尔多罗之歌》对他的影响。不过幸好,还有他的朋友和情人们为记下过很多那时莫迪的生活:

“一场烂醉之后,一个人拽他的胳膊。他想动弹却动弹不得,当时已经天光大亮。几个扫大街的人在他头上那个放声讥笑……他被人塞进垃圾桶”。污秽冲天的他 居然不要脸的说自己是“垃圾桶中的神”。

莫迪的朋友里,有许多冲动朴实的东欧犹太人,比如撒丁。有一次撒丁去“莫迪的画室,就在拉斯帕伊大道216号一楼的院子里。画室的屋顶全是玻璃。他记得莫迪正裸着身子睡觉。四面墙上都订着他的素描,还有意大利绘画的相片……这些随风飘舞的画片就像大海的波涛,而睡着的莫迪里阿尼就像沉溺在海底一样……”

莫迪还与和他的性格及出身完全不同的柴姆·苏丁共享过一件画室,成为最好的朋友。苏丁是来自波罗的海的乡下人,父亲是补衣匠(不是裁缝)——穷人中最穷的人。小时候偷家里的盘子换铅笔,被母亲扔进地下室囚禁两天。他长相丑,耳朵曾流脓很久,还生了蛆。他粗鲁,又畏首畏尾,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被侮辱的人。他曾把一头死牛从屠宰场拉倒画室做描绘对象,招来一群苍蝇后,请了个模特,居然是用来拿着扇子赶苍蝇的……

莫迪里阿尼 桌边的柴姆· 苏丁 1916—1917 年

布面油彩 92cm×60cm 美国国家美术馆 华盛顿

柴姆· 苏丁 Plucked Goose 1932–1933

oil on panel 41.9 x 48.9 cm. Private collection

莫迪里阿尼并不是未受过教育的、原始的、粗鲁的穷人,但他为何与苏丁,或者莫里斯· 郁特里罗成为亲密的朋?他与他画中的女人之间的关系复杂程度到底如何呢?他的成就与他那杂乱无章的生活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你看他的画!你能想象他刚和自己的穷酸朋友喝完酒,或者抽完大麻,打完架,从咖啡馆出来提上裤子,从垃圾堆里爬起来后……画下这样美丽、安宁的画面吗?

莫迪里阿尼 坐着的裸体像 1916 年;布面油彩

92×60cm 考陶德艺术学院,伦敦

莫迪的手稿不多,他给另一位挚友的吉利亚的最后一封信中,透露了会在后来决定他自身未来的想法。“像我们这样的人……所拥有的权利和别人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有着不一样的需求——我必须得这样说,你也得这样相信——这些需求将我们置于他们的道德准则之上。所有能刺激,并让你的才华感到兴奋的事物……都应被看作是神圣的。”尤其反讽的是:“那些无法在他心中植入反抗破旧和堕落的性情的人,都不是个完整的人。”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周里,他在巴黎的街上溜达着——醉醺醺的,或是浑身湿透。在1920 年的1 月22 日,莫迪里阿尼在昏迷状态中被带去了医院,并在两天之后去世。隔日,莫迪最后的爱人珍妮· 赫布特尼便带着七个月的身孕,从她父母的公寓的窗户一跃而下,结束了她和孩子的生命。

莫迪里阿尼 珍妮· 赫布特尼,以门为背景

1919-1920年 布面油彩;130×81cm;私人收藏

在莫迪里阿尼死后,那本噩梦般残酷而荒谬的《马尔多罗之歌》成了超现实主义者的灵感来源。虽然莫迪里阿尼并没有显露出哪怕是一丁点的超现实主义的征兆,或者象征主义的印记。他饮下《马尔多罗之歌》这瓶毒药,画出的画依然是那样的平和,除了,一颗颗头颅上那一双双空洞的眼。

《莫迪里阿尼》中文版

如今莫迪里阿尼的肖像成为收藏家的挚爱,他证明了自己“短暂却完整的生命”价值。而关于那带有简约之美而又有原始主义特质的雕塑,和那些展现了他精湛技艺—— 现代艺术通常会对此有所保留—— 的绘画都为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冲击。

《莫迪里阿尼》中文版

8月份,引进自英国费顿出版社的彩色艺术经典图书馆系列之《莫迪里阿尼》中文版出版,向读者展现了意大利艺术家莫迪里阿尼在漩涡中短暂又迷人的一生,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48部雕塑和绘画。通过对莫迪里阿尼不同时期作品的深度解读,读者可以看到他如何执着地维护自己的梦想,如何他用精湛的技艺、强烈的风格和悲情的故事印证了艺术家应有的纯粹、灿烂、丰饶的人生。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艺术教育

他改变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引发了1000年前的画坛风暴

2018-8-4 18:19:06

艺术市场艺术教育

王家训:优化心境,简单才是最好

2018-8-4 18:33: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