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得画匠充斥画坛?

吴冠中曾说:“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正如吴冠中所说,当代画坛的确画匠频出而画家寥寥。说到画匠与画家的区别,其实不难理解。画匠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作品成套路,而画家则在不断地写生中完成创作,使得作品不脱离生活又高于生活。

画匠就像一台复印机

绘画首先是一门专业技能,讲究技法,但会画画的人并不能称之为画家。画家不但能够全面地掌握绘画技术,而且要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只会画画而没有创作的只能称之为画匠。“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画匠就好像一台复印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画家张志国说,“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临摹名家作品,没有创造力,作品大多是为了迎合市场而产生,这就是画匠。现在的画坛有大批画匠,画的画儿都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比如,时下市场上牡丹图销量好,一批画匠都在画牡丹,而每一朵牡丹都长一个样子。这样的作品既没有创造力,也没有生命力。”

  美术界曾流行过“读书无用”论,但回溯过往,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大都是通才。他们往往既是著名的书画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们既能运用视觉艺术表达情感,也能将思想诉诸文字。“一个绘画大家一定要有极高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区别画家与画匠的重要特质。还拿牡丹举例,画家可以用独特的视角,通过不断地观察,将一朵牡丹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让人看后耳目一新。”张志国说。

有人说,齐白石是从画匠到画家的典范,张志国并不同意这个观点。“齐白石是一代巨匠,与这里说的画匠不是一个层级。他画虾,会亲自养虾,长时间观察它的动态行为,他的画贴近生活,达到了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张志国自幼习画,对当代画坛也颇为了解,他说,据他观察还没有哪一位画匠能完成到大师的蜕变。“很多画匠的文化很低,文化修养是艺术的根基,没有文化怎么能成为一个大家。”

 

是什么使得画匠充斥当代画坛?
  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导向。有画家就曾表示,不按照要求画的画不容易卖出好价钱。画家所谓的要求便是市场的需要。画家尚且如此,画匠就更得按套路出牌。

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很多人把学习书画当做升学的捷径,甚至是谋生的手段,这也使得他们不能纯粹地去创作。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表示:“现在,很多孩子为了升学,去学习素描和色彩,而这些是西方油画的基础。黄宾虹、齐白石都没有学过素描和色彩,他们很长时间在学文学和书法。书法和文学在青少年时学习是最具有优势的,有人称之为‘童子功’,但现在很多画画的人没有这种‘童子功’。现代人不读诗了,也不学理论了,学点技术赶紧去画画,二十多岁就可以把画儿画得很好,这都只能是画匠。以前的画家是到60岁才见苗头,到了90岁达到一定境界。而现在中国的画家从40岁开始,水平就下降了。”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朱其同样认为,读书对于画家来说非常重要,“真正在行业内受到肯定、在艺术史上留下地位的画家,肯定是学识渊博之人。除了少数天才凭感觉能够画得好之外,缺乏文史阅读、文化修养的人,技术再好也只能归于二流”。吴冠中就曾直言:“如今所谓的画家多得不得了,但好的画家又太少。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画家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思想,没有内涵。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画匠、画工、画师,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因为在我看来,他是美盲,不懂得审美,对美的理解很狭窄。”

来源:北京商报、中国美术

(本平台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艺术与生活

做人要老实 作画不能太老实——怀念二哥傅二石

2018-8-1 17:11:22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美

2018-8-1 17:43: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