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1466 辛巳(1941年)作 竹林七贤 镜心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王明明 尺寸 68×137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辛巳(1941年)作
估价
RMB  300,000-400,000
成交价 ---
专场 中国当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9-11-19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题识
竹林七贤。岁在辛巳夏日,明明画于京华潜心斋。
钤印
明明、王明明印、游心淡泊、万趣融其情思、潜心斋、延年益寿
说明 备注
附王明明作品保证书。

王明明的花鸟画,在笔墨技法上保持了几分静气和雅气,使画面在静穆的氛围里,弥散着柔丽温雅的笔墨韵味。那么什么是一幅画的静气呢?齐白石认为静气就是融合之气。他说:“画中要有静气。骨法显露则不静,笔意躁动则不静,要脱尽纵横之气,要有一种融合之气浮动于丘壑之间。”这种融合之气,相对雄强恣肆的纵横之气而言,显得更加温和安静,不仅蕴藉了婉转含蓄的艺术之风,而且也体现了阴阳相谐,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画家在花鸟语境的构建中,努力营造着与自然的和谐之境,诠释着艺术家对自然的认知,对艺术的理解。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情趣单纯交付给自然,而往往是借花鸟之景, 表达内心喜、怒、哀、乐的种种情愫,并互相消融其中,力求在自然的一花一鸟中,体验无限的、永恒的宇宙本体。他以轻盈灵性的笔墨,将花鸟的精彩片断融于画中,恣意描绘了花鸟的鲜活艳丽,典雅宁静,使画面带着浪漫的诗情,进入一个“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艺术圣境。此时,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合二为一。另外,画家追求的和谐之境,也落实在画面气势的营造、笔墨的经营、时空的置换、以及心与物的交融之中。它不仅在格调上洋溢着和谐的意境之美,而且在笔墨、构图等技法上也在追求着和谐之境。画家追求色彩的变化与和谐,色墨并用,墨色相辅,呈现出色彩斑斓、变化丰富、激情充盈的视觉效果。同时,他还着意经营画面中曲直、虚实、干湿的呼应与协调,使各种构成元素在矛盾中最终走向和谐统一。
在意境的营造上,王明明一向追求恣意灵动、简洁劲秀的隽永之风,令笔下的花鸟图式在生动传神的塑造之外,透露着平淡天真的审美意趣。平淡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认识。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禅宗故事,说一个老和尚一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就变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又过了十年,又变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人类走向精神成熟或是回归本质状态的必然过程,符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学思想。而天真的风格是绘画审美的最高要求,这种意趣的内质其实就是画家心性的外化,元代的倪云林,主张“虽极省笔而天真自得,用墨随意,始见天真”。王明明正是从古人的笔墨经验中,吸取了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拘泥于笔墨上的苦心经营,而是笔随心动,自然率性,在秀逸华滋之中凸显空灵的墨象,呈现超逸轻灵的“逸趣”,释放出画家的本真性情。因此无论是南方的奇花异草,还是北方的花鸟鱼虫,纷纷映现在画家的审美视野中,并通过洒脱灵秀的笔墨转化为凝结了情感和造诣的水墨语言。
—刘丽芳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中国嘉德拍卖记录

-- 4965 总重量约15.00克拉钻石「蝴蝶结」胸针,年份约20世纪初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15 16:02:44

中国嘉德拍卖记录

朱彝尊 1091 行书祝寿诗 立轴 水墨金笺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15 16:02: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