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文徵明
祝允明 |
尺寸 | 祝允明20.5×79cm;文徵明20.5×52cm;跋1 20.5×29cm;跋2 23.5×317cm |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书法 | 创作年代 | 弘治十年(1497)作、嘉靖十二年(1533)作 |
估价 |
RMB 2,000,000-3,00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 拍卖时间 |
2019-11-19 |
拍卖公司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
著 录 《三邕翠墨簃题跋》,李葆恂(清)撰,1922年。 | |||
题 识 (一)弘治十年岁在丁巳九月九日,乡贡进士长洲祝允明。 (二)嘉靖十二年癸巳九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 鉴藏印 梁梦善印(六次)、范阳祖生收藏书画记、石闾高岱、石水山、王礼治(三次)、检叔(二次)、李石臣珍藏书画记、石宰文氏图书、碧城、陈时利 签 条 祝文二公真迹。光绪辛丑(1901年)夏日,石臣珍藏。 后 纸 1.彭年(1505-1566):跋祝京兆诗稿后。吾吴字学之妙称最胜者,无出枝山祝京兆之右,其才识浩博,覃思渊微,为一代词文之祖。今世偶得片楮只字,咸贵重之。至于连篇累牍,又不啻如拱璧之珍也。是卷为枝山平日所作,诗稿皆一时手笔,精妙绝伦,后文太史题王槐雨拙政园记,可称并佳,二公书法之美,余亦何容贽辞,但举世所共珍者,以致敬企之意云。吴郡后学彭年识。 钤印:孔嘉 2.高士奇(1645-1703):向在仁渊弘观堂得祝、文二公稿卷,藏三十年,近日旧迹日少,二公书渐不可得。今日伏雨凉生,炎歊顿减,建兰已放二花,滌砚书于天藻楼下。江村高士奇。 3.李葆恂(1859-1915):右文衡山先生为王槐雨作《拙政园记》手书真迹。园即今吴下之八旗奉直会馆也。光绪甲辰(1904年),余随抚部浭阳尚书居于此者累月,水石之华,鱼鸟之趣,与余目谋而神契者久矣。台榭屡经重葺,尽易新名。旧有宝珠山茶一株,吴梅村祭酒所为赋诗者也,久已不存。惟记中所谓槐幄者,尚郁郁有生意。门外古藤传是先生手植,尚书手书片石识之,今则拏攫如龙矣。慨自粤逆之变,吴郡辱为犬羊窟者,仅十年而后复其名园胜境,鞠为茂草者,盖多矣。惟斯园也,以先生之记、祭酒之诗,屡坏屡复,蔚然为吴下园林之冠,不惟旧主王氏之名赖以不泯,即一花一藤,亦附之以俱传。然则地以人重,而文字可以传于无穷,讵不信欤。同治中,先大夫获此卷于京师,以赐余兄石臣先生。兄以余曾以书誇斯园之胜也,特自开封寄以遗余。考其印记,国初藏正定梁氏、范扬祖氏,皆吾北方之世家巨族也。不知何时归平湖高詹事,为跋于后,又有王检叔、高石闾二印。检叔富储藏,石闾善书画。其“碧城”一印,则陈云伯大令之馆名也。或俱曾得此卷者欤。溯自明彭孔嘉氏题识之后藏者,或以名德、或以文艺类有名字在人耳目,可指数。惟继余之后,不知藏斯卷者又属何人。其尚有知余者乎!否乎?俯仰百年之间,循省后世之戒,其亦可慨也夫。宣统元年(1909)三月三日,义州李葆恂识于楚碧楼。 钤印:义州李葆恂猛庵印信 湘萍女史姓徐氏,名粲,一字明深,吴县人。海宁相国陈素庵之遴夫人,善属文,能书工诗,尤精绘事。士女得北宋人傅色法,晚年专画水墨观音。相国缘事殁关外,夫人绘观音千幅,进呈乞恩,赐夫骨归葬。由是名播中外,著有拙政园诗词集。按相国曾寓居此园,梅村之女为相国子妇,其赋山茶,当在相国寓居时,海宁相业无足称夫人之行,则足为名园生色,故附记于此。猛庵再跋。 钤印:子恂 先生为待诏日,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有忌之者,先生遂归里不复出,世虽慕其高洁,然只以文人目之,与沈周、唐寅等,其大节未有称也。余家藏先生与人手札云:公传某公命,属仆为介溪严公寿诗。昨承面命,不得控辞,竟夕思之,中心耿耿。仆自归田里,未尝敢以贱姓字通于卿相贵人之门。今犬马之齿,踰八望九,去死不远,岂能强颜冒面,更为此事。请善为我辞,即以此获罪,亦所愿也。此札不知作于何年?按先生生于成化六年庚寅,卒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整九十。是《记》作于十二年癸巳,年六十四,犹张孚敬当国时。至先生暮年,而钤山之凶焰日炽。三十四年杀杨忠愍,三十六年杀沈青霞,正先生逾八望九之时,宜不肯为老姦寿也。呜呼!先生一诗尚不肯为使致身通显,肯为青词宰相乎?彼年与先生等,而不免为《南园记》者,视此当有愧色;安得仅以文人目之?史称其不受巡抚俞谏金,不受宁藩聘,不附张璁,不援杨一清为父执,不与王府中人书画,不受周、徽诸王宝玩,皆足见先生之雅操。而此札关于生平大节尤钜,故表而出之。史断其品行曰“和而介”,可为实录矣。葆恂。 钤印:石室文氏图书 |
|||
说明 |
说 明 (一)是卷集祝允明《行书诗稿》及文徵明为王献臣作《拙政园记》二部分。曾经梁梦善、高岱、王礼治、李葆恂旧藏,贉尾李葆恂跋文著录于《三邕翠墨题跋》中。 1.梁梦善,字兼士,号午楼,浙江钱塘人。乾隆重臣梁诗正幼弟,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著有《木雁斋诗钞》二卷。 2.高岱(清康熙间,17-18世纪),字石嵒、石闾,号旷庵,浙江杭州人。高士奇孙,高士奇的许多重要藏品均由高岱继承。现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董其昌旧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传为李公麟的《蜀川图》卷,即由高士奇传至高岱。 3.王礼治(清乾隆-嘉庆间),字检叔,浙江杭州人。同张廷济交好。癖嗜古泉,为“钱社”一员。精于鉴藏金石碑版、字画书帖等古物。张廷济曾赞誉他“鬻古还兼鉴古能”。曾收藏过宋旭的《万松岭图》、恽寿平《一竹斋图》等。 4.李葆恂(1859-1915),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晚号熙怡叟等。直隶义州人。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曾任国子监生,官江苏候补道。专心嗜学,淹贯古今,金石书画精鉴独精,世推为北学第一。于金石摩刻、法书名画,别其真赝,等差其优劣,独具神解。入都又获见王懿荣、盛昱、张佩纶等人,尽窥所藏。所居近琉璃厂,每治事毕,流连游观,所获益多。著有《海王村所见书画录》、《无益有益斋读书诗》等。 5.陈时利(1875-?),字剑秋,室名游悔庐。四川合江人。曾任内务部土木司司长、扬子江技术委员会委员长。著有《述怀集》、《游悔庐自述诗》等。 (二)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为王献臣书于嘉靖1533年。 拙政园,在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与留园、网师园、沧浪亭合称苏州四大名园。 原是南朝著名音乐家戴颙、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元大德年间,曾建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献臣致仕归苏,见大弘寺废地一带林木绝胜,遂着手筑造园林。他借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江苏吴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为人疏朗峻洁,却遭东厂迫害,后辞官回乡,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隐居生活。期间,王献臣与文徵明往来甚密,互为挚友。他们曾同游虎丘,一同品茗畅谈。文徵明为人正直,不畏权势。达官贵人经过苏州,都闻名前往拜访他,皆以“恕不答谢”却之,严嵩到苏州看望他,亦不肯破例。献臣与其意气相投,皆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两人宦途的失意,相怜相惜,把心力放在了筑室种树,时常见面,切磋探研诗文、园艺事。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把园子输与了徐氏,吴梅村《拙政园山茶花诗》曾记此事。其后屡易园主。入清后,吴梅村的亲家海宁相国陈之遴买下此园,并斥重金予以修葺,但自己从未入住过园中。他先是在京城忙于作官,后遭贬,举家徙流盛京,园亦入官。(相国妻徐氏,名灿,字明霞,曾著《拙政园诗词集》。)康熙年,园落入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之手;吴败后,园又入官府,为苏松常道衙署;太平天国时,忠王李秀成连同附近几座宅院改建忠王府。贉尾李葆恂题跋时,此园已被江苏巡抚张之万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文徵明是拙政园设计规划的参与者,以画构园,以诗立意的拙政园寄托了他和王献臣的隐逸精神。自1512年至1558年,文徵明先后五次为拙政园写诗作画。拙政园建成后,两人交集越加频繁,这里更成为两人在苏州城内亲近自然、抛却世俗、求得心灵安宁的世外桃源。1533年,文徵明依园内31景绘制《拙政园诗画册》,并作《拙政园记》。本卷中的行草《拙政园记》书于同年,细致描绘了拙政园的景物,阐述了拙政园得名的缘由,寄寓其闲居和栖佚之志。 按 语 祝枝山与文徵明在明中期吴门文坛皆有才子之目,都擅诗文,博闻多能,与唐伯虎、徐桢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祝善书,“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无不浸染,临池之工,指与心应,得诸家之精华神韵而别成宽博沉着、遒逸端严的自家风貌。草书则出入“大令、永师、狂素、颠旭、眉山、襄阳之间,变化出入不可端倪。”文徵明尤长绘画,为“明四家”之一,书法则诸体俱工,皆精熟密丽,风神俊美。功力与气韵,俱擅胜长。与祝允明、王宠鼎足而三,称雄于明江南书坛。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攻玉山房珍藏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