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顾春福 | 尺寸 | 引首34.5×126cm;画34.5×185cm;跋34.5×830cm |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庚寅(1830年)作 |
估价 |
RMB 500,000-80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中国古代书画 | 拍卖时间 |
2019-11-19 |
拍卖公司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
钤 印:春福、梅仲、潭西灌花奴 题 识:人日游石湖图。道光十年(1830)庚寅春三月,茝林方伯大人命伦。顾春福。 鉴藏印:刘泉鉴赏、铁城刘泉家藏 石韫玉(1756-1837)题引首:人日游石湖图。茝林公祖属。石韫玉题。 钤印:执如、竹堂、五柳 后纸题跋者有:程恩泽、梁章钜、陈銮、吴廷琛、韩崶、汪廷楷、朱珔、朱绶、程邦宪、刘鸿翱、高彦槐、张林、钱泳、潘曾沂、吴荣光、杨振麟等。 |
|||
说明 |
说 明: (一)上款人“茝林”为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生于福州府城。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 (二)题跋者简介: 1.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又号花劫庵主人,亦称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二十余年。尝修苏州府志,为世所重。著《独学庐诗又集》等。 2.程恩泽(1785-1837)字云芬,号春海,安徽徽州歙县人。于金石书画、医算,无不涉及。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官至户部侍郎。著有《程侍郎遗集》。 3.陈銮,字仲和,亦字玉生、芝楣,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授编修。历广东盐运使、浙江按察使,升江苏布政使,又升江西巡抚,后升两江总督,兼署江南河道总督。著有《耕心书屋诗文集》等。 4.吴廷琛(1773-1844)字震南、公君,号棣华,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官浙江金华知府、道光间云南按察使,权布政使,清厘铜库,追缴中饱,铜政大起。有《归田集》。 5.韩崶(1758-1834)字桂舲、旭亭、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乾隆间拔贡。嘉庆间署两广总督,官至刑部尚书。善书,宗帖学,从董其昌一路,隽秀生动。 6.汪廷楷(1745-1831)字式庵,号仰亭,江苏丹徒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后任山东金乡知县。嘉庆七年(1802)因童生罢考事件谪戍伊犁。参纂《西陲总统事略》,自撰《西行诗草》,行于世。 7.朱珔(1769-1850)字玉存,一字兰坡,安徽泾县人。嘉庆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擢至侍读。与修《明鉴》,道光元年直上书房。历主钟山、正谊、紫阳书院。与桐城姚鼐、阳湖李兆洛并负儒林宿望。著《说文假借义证》等。 8.朱绶(1789-1840)字仲环,又字仲洁,号酉生,江苏元和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尝佐梁章钜幕,章奏多出其手。工诗词古文辞。著《知止堂文集》等。 9.程邦宪(1767-1832)字竹盦,号穆甫,苏州人。乾嘉时期书法家,工诗与钱大昕父子友。嘉庆间进士,官至鸿芦寺少卿,性情恬淡,风神和易,书法有晋人意趣,晚号拙存居士。 10.刘鸿翱(1778-1849)字裴英,号次白,山东潍县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历任太湖司马、徐州太守、台湾道兼提督、云南布政使、署理闽浙总督、福建巡抚等职。闲暇则研究古文,著《绿野斋文集》等。 11.钱泳(1759-1844)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著有《履园丛话》等。 12.潘曾沂(1792-1852)初名遵沂,改名曾沂,字念祖、功甫,号春泉、小浮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潘世恩长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道光元年(1821)援例得内阁中书。著《放猿集》、《功甫小集》等。 13.吴荣光(1773 -1843)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善于金石、书画鉴藏,且工书善画,精于诗词。著有《历代名人年谱》、《筠清馆帖》、《辛丑销夏记》等。 14.杨振麟,字桂山,顺天宛平人。嘉庆辛酉(1801)拔贡。十六年十月由刑部主事入直,官至陕西布政使。 (三)作者顾春福,号隐梅道人,字梦香,一作梦芗,吴(今江苏苏州)人。顾锦畴仲子。著有《隐梅庵日记》一卷。善画,师于改琦。人物、仕女、花卉入手即超,而山水亦工。初师赵伯驹,继仿王翚,用笔浑厚秀润、细密,皴擦渲染简洁,法度中透逸气,意境幽远,自成一家,然不多作,故传世作品较少。受到改琦器重,名噪一时,对索画者,皆以水仙、兰石应之,虽着墨不多,也别饶风趣。精音律,善度曲,又写散文,字句隽雅,情似宋人。与陈中丞、陶宫保、梁方伯等吴中名流相友善,历游大江南北。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