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城 1369 苏轼舣舟亭图 手卷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钱维城 尺寸 引首26×78cm;画26×74.7cm;书26×17cm;跋126×81cm;跋226×18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RMB  50,000,000-60,000,000
成交价 ---
专场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拍卖时间
2019-11-19
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著 录
1.《石渠宝笈续篇·宁寿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六册3002、3003页,上海书店,1988年版。
2.《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徐邦达编,第440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3.《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徐邦达编,第237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国美术百科全书》(3),邵大箴主编,第1095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出 版
1.《乾隆不却故人情——读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卷》,《收藏家》,第58-60页,2000年第3期。
2.《常州书画》,第165页(局部),中国文史,2003年版。
题 识 画:臣钱维城恭画。
书:常州府志云:东坡舣舟亭,在府东门外文成里。按水自孟河入北关,至白云渡折而东,由八字桥出东关,不半里壅土为坝,扶水而曲之,迤北转南,复东入运河。坝名文成,遂以名里。苏轼自惠州归,表乞常州居住,遂买田阳羡,赁孙氏之宅而居,今故宅中洗砚池犹存。未定居时,舣舟于此,邑人筑亭以志之,名东坡舣舟亭。去里门三十步许,古松二株,倚亭而立。松下有石数拳,前人颇多题咏。后改为庙,今毁,复为亭。臣钱维城敬绘,并恭记。
本 幅 乾隆御题:玉局信风流,溪亭佳话留。至今石岸侧,往往驻行舟。文笔传高躅,家乡事道真。停桡亲印证,图外得其神。一例野亭子,因苏千载新。岂知元祐际,大有畏称人。岸柳金摇曳,春波玉拍浮。吴门知不远,更有仰苏楼。丁丑仲春(1757年)御笔题于毘陵舟次。 钤印:几暇怡情、乾隆宸翰
侍臣昔日图乡景,适在运河岸侧边。道古亭称以苏氏,迹诚真否属疑然。略为点缀有亭池,小憩懋勤砚匣随。却以坡仙流赏处,于斯岂可易言诗。尔时玉局停桡处,我亦无端一舣舟。真者在前怵光燄,邹枚慎勿颂风流。携得横图景逼真,春光相印越清新。独怜写者古人事,写者亦今为古人。甲辰(1784年)春南巡舟次再题。 钤印:古稀天子
钤 印 臣钱维城、敬事、 臣钱维城、笔沾春雨(2-4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钱维城》3、15、14印,1498页)
鉴藏印 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重编、石渠定鉴、乾隆御览之宝、乐寿堂鉴藏宝、寿、古希天子、乾隆鉴赏、宁寿宫续人石渠宝笈、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耋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古风堂藏、知己多在画图中、高城孙氏珍藏书画印、寒涛眼福(1-14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谱·乾隆卷》28、116、7、56、122、106、94、116、112、196、132页,15印参见同书《嘉庆卷》75页)
引 首 东坡舣舟亭图。清钱稼轩应制画苏轼舣舟亭图。丙子中秋于居山堂,莼波周澄敬书。 钤印:周澄、莼波
后 纸
1.李鸿裔录顾文彬跋:毗陵驿路水云重,曾记扁舟载酒从。欲访坡仙舣舟处,数拳窝石两株松。至今故老说南巡,胜迹留题问水滨。恨不生逢全盛日,古稀天子葛天民。
龙舟挥翰记亲题,玉玺重重焕紫泥。今日披图倍惆怅,苍梧烟雨杜鹃啼。
诗情画意两难并,付与乾坤一草亭。江上峰青人不见,更添佳话续湘灵。
诗中有画画中诗,故宅犹传洗砚池。供奉南斋非院体,麓台衣钵是吾师。
绿章陈乞住常州,楚颂名亭愿或酬。宝墨千年珍一疏,虹光贯月过云楼。(公乞居常州表藏于吾斋)右高宗御题钱维城画苏文忠舣舟亭图,得于光绪五年己卯(1879)春仲,距丁丑南巡甲子再周矣。幸获奎章,增辉露库,攀龙髯而莫及,附骥尾以自惭,敬赋短章用纾瞻慕。微臣顾文彬谨志。
2.李鸿裔:越五年,岁在癸未(1883年)季春之杪,与艮庵居士同作虞麓之游,舟中携梅道人、姚云东、刘完庵诸画共赏,最后获观此卷,竦立赞叹。艮葊六诗书于别纸,遂于水窗中代为录之,藉以附名卷末。微臣李鸿裔敬识。 钤印:李鸿裔
3.吴平(b.1920):钱维城,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谥文敏。供奉内廷,为当时画苑领袖。此卷盖为应制作《东坡舣舟亭图》,并经乾隆一再题咏,可知深获宸览,亦经石渠鉴藏,盖流传有素者。获观漫识眼福。 钤印:吴平、堪白
签 条 清钱维城稼轩应制写舣舟亭图。丙子(1996年)夏,堪白吴平敬署。 钤印:吴平、堪白
说明 说 明 乾隆御题《题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著录于《御制诗五集》卷四。

按 语 钱维城字幼安,一字宗磐,号纫庵,又号稼轩。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复迁右中允,转侍讲学士。乾隆十六年擢内阁学士。并屡充会试正、副考官,乾隆二十六年调刑部侍郎,深究律例,对清代律法建议甚多。后尝任浙江学政等职,卒后赠尚书衔,谥文敏。仕途顺遂,颇得荣宠。他善画,山水“气蕴沉厚”是当时名振一时的词臣画家,极得乾隆的赏识。所进画,大都蒙皇帝御题,富贵荣耀,宠集一身。
《东坡舣舟亭图》写其家乡故事。北宋元符三年五月,苏东坡因大赦北归。六月由海南琼州渡海至廉州,年末渡岭表经安南至虔州。五月行至真州遇瘴毒得病,至常州渐不能起,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去世。“吴越之民,相哭于市。”常州士民遂于东坡当年泊舟处筑亭纪念,名为“东坡舣舟亭”。所谓“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皆出于自然之诚,不可以强而致也。”千百年来,由亭而庙,毁而复建,市民自发祭扫。钱维城作图以记,亦是这自发行动之一,是对先哲的敬仰,亦代表了乡里士民的一种荣耀之感。
图写远河一侧,护栏之内双松并峙,拳石绿竹之间,一亭翼然,即乡人当年所建舣舟亭也。亭后有叠石为山的园落,其中有轩、有楼、有亭,亭后有溪有桥。坡石间乔木扶疏,境界极为幽静。当为毁而又建的祠庙。舣舟亭前运河之中停一舟,桅杆上的布帆已经落下,这应该是当年东坡北归所乘的小船了。画卷带有纪念性的写实味道,坡岩树石、舟船房屋都画得严整不苟,然皴擦勾勒却力求清润文雅,以符合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两次作诗长题,一为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第二次南巡时,应在钱维城奉命画成之初。后一诗题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第六次南巡时。可见钱氏此卷在南巡时一直被乾隆带在身边。一方面表示乾隆对苏东坡的敬仰,一方面亦证明他对钱维城此作的欣赏。“玉局信风流,溪亭佳话留。”“携得横图景逼真,春光相印越清新。”而乾隆第二次题诗时,钱维城已去世十二年了,故其诗中叹道:“独怜写者古人事,写者亦今为古人。”带着钱维城的遗墨,这一声叹息,写出了这个大国之君的人情味。
画卷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保存完美,纸墨如新,极可珍。

竞买本件拍卖标的,需办理高估价竞买号牌。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中国嘉德拍卖记录

蓝瑛 1367 丙申(1656年)作 奇石图 册页 (八开)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15 14:03:11

中国嘉德拍卖记录

康熙皇帝 1026 临董其昌书《崔子玉座右铭》 立轴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21-1-15 14:03:1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