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品信息
作者 |
齐白石
|
尺寸 |
93.0×33.5cm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辛巳(1941年)作 |
估价 |
RMB 2,800,000-3,800,000
|
成交价 |
--- |
专场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
拍卖时间 |
2019-11-18 |
拍卖公司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
|
著 录 《齐白石双谱》,第94、175页,集古斋有限公司,1999年版。
出 版 1.《齐白石书画集》,图编115,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2.《齐白石画集》,图编79,龙华堂(日本),1990年版。 3.《荣宝斋画谱·74》,第11页,荣宝斋,1993年版。 4.《齐白石绘画精萃》,图编98,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5.《齐白石全集·5》,第10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6.《书画拍卖集成—齐白石1995-2002》,第141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7.《齐白石人物》,第13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
|
题 识 辛巳秋,九九翁白石用旧时自造本。 钤 印 木人、齐大、指纹印、牵牛不饮洗耳水 |
说明 |
展 览 “中国画坛之仙—齐白石”,每日新闻社(日本),1990年6月8-13日。
寒塘渡鹤影 春泥更护花 白石钟情于女性形象的描绘,并把她们作为美与善良的化身加以颂扬。“客谓,余画观音大士何以美丽而慈祥?余曰:须知大士即吾心也”宅心仁厚如白石翁,所作均是慈悲含笑,情态动人的形象。《黛玉葬花》中的人物宛若纯真的少女,婀娜颀长而美丽多情,是对不加矫饰的女性质朴之美的赞美与肯定。 观其仕女形象,取《红楼梦》经典桥段黛玉葬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道尽文人怜香惜玉的情怀,引为千古绝唱,亦为戏剧舞台所钟爱,梅兰芳等戏剧艺术大师均有经典演绎。画中黛玉一扫愁容,柳眉粉面,朱唇含丹,笑意吟吟,正是白石画意中的“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衣纹线条全以篆笔扫出,藤黄、朱红、黛蓝再到薄涂的粉色裙襦,层次盎然,更有花锄和提篮起到稳定画面、结构平衡的作用。 殊为独特的是,右下角有压角章牵牛不饮洗耳水一枚,全以画面绘出,齐白石借此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品行。而它上方的一枚指纹印,也是在白石作品中所罕见的,如此均表明了白石翁对此帧画作的珍爱。白石在另一件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黛玉葬花》中写道:“花开花落尚关心。此予少年时之怀抱也。”辛巳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其年初便贴出告示:凡藏白石之画多者,再来不画。将胡宝珠正式立为继室。秋日为《荣宝斋画谱》绘“仕女”,题“九九翁白石用旧时自造本”,或是老人对于青春岁月的一次缅怀。另有自书篆书立轴上题“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此件《黛玉葬花》由1994年北京拍卖会拍出,《荣宝斋画谱》、《齐白石全集》等多项出版著录,是晚年人物画的再度自我超越。 齐白石的人物画声名远播,远早于他的花鸟画、山水画之名。早年的齐白石人物画对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多有描写,擅画仕女,因此在湘潭当地赢得过“齐美人”的称号。他摹仿清代画家改琦、费丹旭、钱慧安的美人图,大多都是细眼弯眉、樱桃小口、削肩细腰的弱女子形象。对于旧年的“美人图”他自谦道:不过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而已,但他的天赋已经显现,不久以后就名声鹊起。 有别于早年的人物画,云游天下、广结文人骚客后的齐白石在思想上发生变化,放弃前期迎合世俗的部分,而将人物画的创作作出了文人化的改造,以达至“雅”的意趣,和生拙的笔墨效果。这是一种笔墨趋简而写意化的崭新风格。快捷的用笔明确了人物的轮廓动姿,简洁的施墨锁定了对象的明暗体量。笔墨的轻重、粗细、浓淡、干湿之间关系的妥贴处理,幻化出微妙而变化万端的无限生趣。 伴随着这种脱胎换骨式的风格易变,齐白石再次确立起自己师学的典范:青藤的豪纵、八大的冷逸、石涛的恣肆、冬心的古拙、板桥的奇峭、昌硕的磊落……无不“心意追摹”,又能融会贯通,最终“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 齐白石人物画风前后易变迥异的是画家那颗永远不泯的爱心。越是在粗枝大叶的“写意”作品中,简练的笔墨越是能创造出精粹、洗练、概括的物象造型。在这一艺术加工和创造过程中,齐白石的笔墨特长得到充分的彰显与发挥。于是齐白石颇为自得地写道:“今日比之昔时不相同也。十年前作颇令阅者以为好矣,余觉以为惭耳。此法数笔钩成,不假外人画像法度,始存古趣,自以为是,是必曰自作高古,世人可不信也。”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