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品信息
作者 |
谢稚柳
陈佩秋
|
尺寸 |
164.0×81.5cm×4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乙丑(1985年)作 |
估价 |
RMB 8,000,000-12,000,000
|
成交价 |
--- |
专场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
拍卖时间 |
2019-11-18 |
拍卖公司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
|
出 版 《纵横千古—谢稚柳、陈佩秋、傅申、陆蓉之作品及藏品集》,故宫出版社,第40-41页,故宫出版社,2018年版。 |
|
题 识 竹禽图。乙丑春初,壮暮翁写竹石,健碧画鸟。 钤 印 稚柳、谢、夕好、壮暮堂、陈佩秋 |
说明 |
展 览 “ 纵横千古—谢稚柳、陈佩秋、傅申、陆蓉之作品及藏品展”,故宫博物院,2018年9月。
谢稚柳、陈佩秋这对艺术奇宿,卓尔海上画坛,享誉南北。四条联屏由壮暮翁写竹石,健碧画鸟,琴瑟和鸣,赵管风流。无论从画面形式和题材意义上都是极为难得的一件规模之制。 抗战时期,为躲避战火,谢稚柳来到大后方,客居重庆。在江北白鹤林之北的寓所中,有丛竹满园,一片烟雨气象。他日日对庭院竹林观察写生,使其画竹不仅在画法上有所突破,作品意趣上也呈现出清新潇洒的视觉感受。战后1946年回到江南,依然爱竹成癖,在小院内种竹,称为“苦篁”,其寓所以“苦篁斋”享誉天下。他写了许多咏竹子的诗,如《着色竹》:“着色湖州迹已陈,墨奴唯可论元人。分明照眼烟稍碧,苦向前贤拜后尘”嗜竹爱竹,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上世纪年代初,他曾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绿竹》图。 画竹看似简单,实则最难,正所谓“一世竹,半世兰”,画好竹子,往往需要一辈子的笔墨积淀。 画面自左向右四联屏,枝叶繁茂,姿态有秩,画法上以纯色为之,所绘物象虽较为工整,笔法上以意写的方式为之,使所绘竹竿、竹叶,看似严谨精致,周密不苟,具体到用笔上又率意自然,潇洒清丽。这种笔法在北宋院体绘画中曾被广泛运用。谢稚柳笔下的竹叶,每一笔都干净利落,以没骨之法,从起笔到中端发力,再到撇出收尾,色彩浓淡、干湿变化都包含在一笔之中,笔笔都无可挑剔;竹杆墨色浓淡相间,显示出生长的秩序,如此功力实在已臻化境。 先生绘画艺术的精进不祇是对传统技法的吸纳、融合和整合,而是表现他内心的情感精神和审美意蕴。他所崇尚的美学意趣是平淡、华滋、清劲、秀雅的格调,这既有自少接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的根基,同时也是他个人文雅、豁达、平和、淡泊人格秉性在艺术上的反映。从而他的艺术从技艺层面,进入到表现美学理念的精神层面。他以不露锋芒厚重的笔势,丰腴的墨彩,表现竹叶的向背纷披、俯仰疏密,错综而挺拔,生动而多变,深刻地表达了竹的形与神,强调了竹的美。而这一幅墨竹,他依然恪守写实的主旨,对竹子风前雨后,摇曳生姿的描写,浑成一体,有深切的真实感,完美地传达了竹的神韵。 尤为难得的是,陈佩秋先生于竹林中添几只画眉鸟,双双对对,展翅翱翔于竹林之中,仿佛寓意与夫君谢稚柳的举案齐眉,相伴颉颃。五十年代后,陈佩秋工作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得以浏览、临摹大量两宋花鸟扇画,用心揣摩工笔技巧以外,陈佩秋还注重探究较为粗放、写意的风格,汲取明代徐渭概括简约的造型与富于情感的水墨运用技巧。其花鸟画往往用工笔双钩,赋以重彩,又要表现出纯净高雅的格调,在色彩的分寸上十分注意拿捏。可谓是清华妍净,娟媚雅洁。将宋人富贵艳丽的花鸟画改易成为清新活泼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形象,从而体现出新时代的审美观念,构成她盛期花鸟画的独特风采。 晴竹数枝,鸟儿嘻戏其间,有声有色,画面开阔淋漓,水墨华滋,构图大胆,层次分明,密而不乱,雍而不塞,真乃怀抱古今,管领中西之作。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