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坚守传统到开放多元 2018本科毕业展看西安美院演变

▲西安美院展区开幕嘉宾们合影

▲西安美术馆展区开幕嘉宾合影

导语:6月10日早,一支快闪街舞拉开西安美院2108本科展序幕。如同西安这座城,在大时代的演进下,正在从古都向网红城市发展,西安美院也从对传统的坚守中,逐渐往开放多元变化。这些从毕业季的展览上可见一斑。“开放的西美”毕业季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学生们作品风格有了丰富的呈现,开始和社会互动链接。尤其今年的毕业展,主题定义为“未来见!”更加体现西安美院与时俱进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践行。

友情提醒:复制以下网址至网页打开,可观看直播详细内容

直播导览:1:相约“未来见!” 2018西美本科毕业展导览(西安美院展区)

https://artexpress.artron.net/liveShare/90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直播导览2:相约“未来见!” 2018西美本科毕业展导览(西安美术馆展区)

https://artexpress.artron.net/liveShare/91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拉开本科毕业展序幕的快闪街舞

▲西安美院展区开幕和展览现场

何谓“未来见!”

本次毕业季共有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公共艺术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服装系、实验艺术系、史论系、影视动画系、艺术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13个教学单位参展。囊括了绘画、雕塑、中国画、摄影、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等16个专业,1450余位本科毕业学生,5000余件创作学习成果集中展现。展览是对学院本科教学是一个全面检验,将最大层面展现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办学特色与教学成果。学院倡导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毕业季展览将是学院给社会和家长交付的最好答卷。

▲西安美院副院长贺丹教授做开幕主持人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教授致开幕词

▲校外专家代表王林教授发言

▲西安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张达利先生发言

▲2018届本科毕业生教师代表常春教授发言

▲2018届本科毕业生代表高云柯同学发言

▲西安美院展区开幕现场

2018年度“时空留痕”毕业生作品展以“未来见”为主题,致力于为毕业生打造展示自我才情、智慧与创意的平台;以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艺术机构、艺术教育部门、用人单位为参与主体,全面提升学院艺术对社会的开放度和融入度;集中向社会汇报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和办学特色。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在致辞总指出,本次毕业季活动的主题是“未来见”,蕴含了西美学子在即将离校的时刻对前景和未来的自信和期许,对母校培养之恩的感念,同时也回应了今天艺术与科技碰撞的未来趋势。艺术本身即是带有“未来”属性的创作和审美活动,“未来见!”主题表达了西安美术学院坚守和立足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于科技与艺术跨界的未来前景的积极回应和反馈,砥砺前行,不断创新。

▲西安美术馆展区现场

首开馆校合作毕业展模式

今年毕业展的最大亮点是首开馆校合作模式,西安美术馆作为第二展区有影动、服装和公共艺术三个系的毕业作品在此和社会与公众直接接触和展示。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已经关注西美毕业季5年,他这五年的感受很深:最大的感受是“开放的西美”本身意义重大大,这5年中能够很充分体现出开放这两个字。在五年之前西安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作品基本偏向保守,在这短短五年里,西安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充分体现出观念的多样化、思想的多样化和材料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这几个方面体现出西安美术学院在教学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我认为是西安美院这么多年来取得的最大的成果。

对于馆校合作展览,杨馆长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西安美院走向社会很重要的一步。把毕业生的作品全面呈现给西安市的市民,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西安美术馆强调推倒美术馆的围墙,使美术馆与社会融为一体。我们过去做过许多展览,学术价值也很高,由于与社会的脱离,虽然在业内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是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够。我们把毕业展展览推向社会,也是西安美术馆办馆的一个方向。

▲西安美院和西安美术馆的观展路线图

多元开放的毕业季活动

王檬檬是此次毕业季的展览总策划,她为本次毕业展设计了丰富多元的活动。其中,关于海报与礼物盒上的闪电蓝的寓意很鲜明,这是种青春的颜色,也是学院给与毕业生的礼物。

此外,本次毕业季展览延续“我的大学”“我的课堂”“我的天空”“我的展览”四大板块,结合“专家推荐奖”“未来之星奖”“师生畅聊面对面”“毕业季交响音乐会”“青春快闪”等特色活动,集中展示与宣传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教学的特色与成果,使艺术与社会紧密联接。充分发挥西安美术学院在西部文化和艺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西安美院和西安美术馆两个展区的毕业作品展览时间为6月9日—6月20日。(实习生杨典旭对此文亦有贡献)

附各系展览现场图:

国画系:

受访老师:王珊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工作室副主任 副教授 :今年国画系共有毕业生78人,展出作品94幅。在这次展览中能够感受到:毕业创作指导思路更加灵活,创作构思更加丰富,充满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观念上的思考与变化。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关注当下、深入生活,以多元的艺术手法呈现出与以往相比更为鲜活生动的艺术风貌。另外一个亮点是今年书法工作室首届毕业生作品的精彩呈现。既扎根传统,又敢于探索,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年轻书法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精神面貌。

油画系:

受访老师 吕顺:第三工作室主任:今年油画系大四毕业生共87人,展出的作品大约150幅左右,进过一年紧张的毕业创作准备,每个同学基本上将个人四年所学较为充分的体现在各自的毕业创作中;今年油画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过去油画系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整合,现将四年级分为三个教学方向,分别是具象绘画方向、表现性绘画方向、当代艺术方向,呈现了我们系一直倡导的教学多元化的面貌;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三个教学方向呈现了非常好的成效,各自都尽最大可能在倡导的艺术方向走的更深更好。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艺术方向中也得到了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精深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展览直观感受上得到最好的印证。

版画系:

受访老师:许欲晓 版画系副主任 许欲晓:版画系下设四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以深化版种教学为专业方向,突出传统版种的现代语言拓展;第二工作室:以综合材料版画表现语言拓展为专业方向,强调运用材料实验进行艺术观念的表达;第三工作室:以插画艺术表现为主要方向,采用“图文互证”的方式,探索当代插画创作的广泛性;第四工作室:以版画公共图像应用为专业方向,强调公共图像对延展版画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今年展览主题为《版性的空间》。版画系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计55人,展出4个工作室作品547件。第一工作室的传统版种创作更加深入;第二工作室综合材料版画作品明显增多;第三、第四工作室的作品更加注重文本的介入。

雕塑系:

受访老师:陈晓春 雕塑系副主任:雕塑系分为三个工作室,在相互沟通,互学互进的基础上,又将雕塑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好像各有特点:第一工作室以泥塑为载体,注重传统,在泥塑上手法借鉴中西优秀传统雕塑,研究雕塑造型与形式语言,以拓展传统雕塑在当代艺术环境中的应用为己任,探索着传统雕塑在今天的发展方向与可能;第二工作室善用装置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爱好,长于思考,注重对材料语言的发掘与表现,并积极探索作品的社会属性与人文关怀,热衷于艺术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性。第三工作室以公共艺术与空间造型为主要研究方向,擅长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强调公共艺术的社会性本质特征,并积极参与城市社区和乡村文化建设。强调着公共艺术对环境的影响。在学生五年的学习中,除大一必须在基础部接受绘画等通识性教育以外,从大二开始,学生逐步学习雕塑基础,以及基本的创作练习,至大三结束,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工作室,然后进入各自工作室进行更加细致的学习。今年我们的毕业作品皆来自于大学五年的积累,作品的形式不仅仅与工作室的办学方向有关,更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相关联,是对大学五年成果的最好体现。

设计系:

受访教师:马寰,西安美院设计系艺术与科技教研室主任:本次展览上,我们展示了2018届设计系全体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毕业班导师们与同学们一起,分别在“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艺术与科技”三个专业方向下进行了设计的研究与探索。这些作品里,有的是实践项目的设计成果、有的是前沿设计形式与科技结合的创新、更有很多的选题,立足于文化传统,进行了未来设计的实验性探索。这些作品,既是同学们四年求学后交给母校的一份答卷,也是设计系近期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报。

环境艺术系:

受访教师:环境艺术系:王娟 系主任助理:今年我们共有167人次,51组作品参展。这51组作品分别由空间、景观、建筑设计、风景园林4个专业研究方向输送,共有13位指导教师参与指导。2018年的毕业设计展览,我们持续强调专业教育要用“心·视·界”的精神灌注定位学生的三个职业周期:在大学用“心”去期待新知,成就“我注六经”的求知、求学精神。在职业中用“视”的维度去沉淀成长,成就“六经注我”的拨沙炼金,于淤泥中打捞经典的坚韧能力。在成就中用“界”的视域去开放与影响,达成“形化六经”定心境、得天成而见本真的专业境界;今年我们的展览整体总结出:1个节点、1个起点和4个特点。首先,1个节点:它是我系4年教改的第一个节点。2014年我系开展“新常态下环境设计学科的重构与发展”的教学改革,成型了4个专业研究方向,作为4年改革的第一个节点总结,首批培养输送的毕业生在这里做了他们的毕业设计汇报展览。其次,1个起点:是专业教学从原有的1个专业转向4个专业方向细分与深化的起点。专业细分后,各专业方向研究的深度加强、特色更为鲜明,也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面貌。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各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也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是专业细分后研究类型转向多元化与深入性的一个起点。以上的两个表现点也是我们展区呈现的与往年最核心的区别。

实验艺术系:

受访教师:王保安系主任:“视实”2018实验艺术系本科毕业展,今年本科毕业生118人计400余幅作品,分别以中国画、水彩、综合材料绘画和设计四个专业方向展出。其中,中国画专业毕业生19人59幅作品,本届作品以青春·时尚为主题,表现材料技法较往年更为多样,有纸本绢本,工笔岩彩写意样貌丰富,有对新材料的试验,有对古典的追忆,有对现代的彷徨与思考。他们大胆探索中国画主题内涵和表现形式语言,呈现出与往年毕业作品相比更加突出的传统绘画创新活力;水彩专业毕业生20人63幅作品,面貌形式手法多样化,实践创新特色鲜明,显现出作品从取材到绘画技法的探索性实验性,其中“人与动物”主题的水彩创作作品,从题材反映的自然关联特征到当代风格表现,都能看出作者建立在社会问题思考之上的绘画意识;综合材料绘画毕业生58人33组计一百余幅作品,创作主题“理想、力量和未来”,用媒材与媒介实验创造理想世界。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21人13组一百余件作品,作品以班级特有的女性视角和视觉传达语言方式,从女性问题思考的多个层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群体构建式创作,创作形式多样而丰富,涵盖平面、空间、装置、多媒体等综合传达方式,更全面和特色化的揭示大主题。

史论系:

受访教师:卢川讲师:美术史论系2018届本科毕业展展区位于二号教学楼一楼大厅,主题为《符号与阐释》,分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设计学、艺术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理论与批评六个研究方向,共展出毕业论文63本;今年史论系的展览首次以六个研究方向进行展示,63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象涵盖了绘画、雕塑、多媒体、影视戏剧、历史遗存、青年文化,以及艺术教育等各个层面,试图尽量展现“艺术史”学科在今日文化状态中的形状与边界。在我们日常的观念里,美术学院所针对的“艺术”,似乎仅仅指向某种具体的形式创作,但随着信息、媒介、视觉与人等多重关系的变化,艺术的所指实际上已呈现出广阔甚至无形的态势,与之相应,艺术史的研究也在今日呈现出与其他学科的广泛交集,以及自我超越。我们希望这63篇论文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这一变化的结果;与其他专业不同,美术史论系的毕业成果不以形式感的创造为目的,而考核学生对于艺术史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但因为论文本体实际上并不具备展示性,因此在过去几年的展览中,我们也曾尝试过展示史论系学生在论文写作之外的一些创作力,比如绘画,或者行为艺术等等。2017年毕业展以来,基本确定了单独展示文本的展览思路,以集中体现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与包装,以求展览具备一个基本的视觉美感,但史论系毕业展览的实质还是应当体现在文本上,希望大家能来现场进行阅读与批评。

艺术教育学院:

受访教师:王焕英 国画教研室主任:一年一度毕业季,仍是传承和创新的继续,这里展出的是西美艺术教育学院绘画专业学生的国画、油画作品共80余幅,艺术教育学院在恪守弘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秉承重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模式,利用艺术学科综合优势,改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促进学生对人文价值的追求以及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届学生作品不同于往届,注重作品的内涵和绘画的多元化。国画构图新颖,立意深远,有朦胧典雅、格调清新、色彩温润、富有抒情诗般的浪漫,又有热烈奔放、色彩浓郁,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油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厚重的层次对比和较强的视觉冲击。作品以立足生活、关注社会、继承传统,以中融西,表现出学术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既是艺术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莘莘学子们四年来呈现出的最丰盛的视觉盛宴。

影动系:

受访教师:邓宇燕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教研室主任 :如今,创作者与图片生产定位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改变,我们的文化也正前行在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的转换过程中。科技的进步与艺术媒介的变化,使得艺术生产变的越来越难以预期,同样也使得评论显得措手不及。依托数字技术为载体的艺术品的流通方式,以及它的存储、运输、展示及复制都与以往的传统艺术大相径庭。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创作者们拥有属于自我的方法论以及对媒介的深刻理解,拥有创作之外的自我设计能力。毕竟,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处在世界上的位置有所思辨,并接受自我设计所承担起的美学责任。

在大学4年教育的最后阶段,借助此次展览的机会,将大家的创作置于美术馆体系的公共视野之中,也使得它们成为公众的批评之物,从而达到“治愈”或者“进补”的作用。如今,我们带着信心展示我们的教育成果,而教育一直是一种保护性活动,它的目的自始至终是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走向未来生活。

服装系:

受访教师:高强,副教授,服装与服饰一教研室主任: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为1957年创办的工艺美术系染织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服装系已经成为国内美术院校设计教育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创作单位。服装系坚持传统与当代并举的办学理念和多元的艺术创作自由精神指导,专业发展依托学院集合化的艺术综汇平台,以相关艺术形式为助媒,坚持在当代艺术观念下,“地缘文化+时尚”的传统文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以西部文化主体的本土身份,诠释当代服装时尚教学理念。目前服装系有教师1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1人,博士学历5人,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入选全国美展及获奖近30人次。今年本科生毕业共计99人。

今年毕业设计延续本系“地缘文化+时尚”的传统文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山海经、秦兵马俑、秦腔、社火等极具传统文化及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灵感主题成为今年的特色及亮点。以“巜巛”为主题的2018届毕业展,旨在表明服装系一贯弘扬的量变引发质变,成功都是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成,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同样可以变成雄伟壮丽的江海的办学思想。

今年的设计主题是“巜巛”,系里依据各指导教师研究方向进行的毕业设计分组,各组在主题风格的设立上更加鲜明,更注重空间造型感及视觉张力的山海经主题设计组,以硅胶为材质进行创意实验的硅胶材质创意组,以秦兵马俑为灵感的秦俑主题设计组,以掐丝珐琅工艺为主题的首饰设计组等等,学生各自在自己的主题灵感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

公共艺术系:

受访教师:李黎 副教授: 西安美术学院是由原工艺美术系发展而来的,现共有两个专业:公共艺术和工艺美术。教学结构为1+0.5+2.5模式,即一年造型艺术部教学+半年专业基础教学+二年半专业工作室教学。公共艺术系两个专业目前下设四个专业方向工作室:公共艺术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现代实用工作室、陶瓷艺术工作室和一个专业基础教研室。

今年更加强调“观念”对工艺技术的提升。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主观思考的过程,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则为一种“主观劳作”,主观劳作以独特的形式记录历史、折射生活,建立社会进程与生活体验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思维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手工劳作与创意思维的价值。主观劳作不是普通的劳动,它是要用拨云见日的力量去探寻那些永恒的问题。传统工艺的技能经历历史沉淀,已然有了“客观”方式,以“工匠精神”延续这些技能是时代的选择,而掌握这些技能并重新建构与公众沟通的“密码”,则需要厚积薄发、由心而生,呈现出“主观”面对事物的独特观察。

今年毕业生共计147人,作品共计110多组作品,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2018级的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在“手工劳作”中探索,用作品追索艺术的潜能,寻找不竭的创造力,链接万千变化的社会形态。在这个展览中,有古老的、传统劳动的精耕细作,也有高科技参与的酷炫迷离,所有作品都在理想表达与现实路径中寻找最有效的方式;在面对“怎样有意义的劳作”的追问下加入新鲜的自我表达,用主观劳作塑造个体的姿态,呈现了这一代年轻人铿锵有力的头脑的声音;往年还在作品表达上突出工艺技术的美感,今年突出主题内涵,隐藏对工艺技术的迷恋。

▲作品名称:《影 · 山》 材料: 不锈钢

作者:赵力伟 指导老师:邢戈 张潇娟 李喆

尺寸:200×60×85 150×50×60 75×50×50 50×50×130 40×40×150

▲作品名称:《缚》 作者:刘乐妍 刘可 材料:玻璃钢

尺寸:30×45×45cm(4件) 指导教师:邢戈 张潇娟 李喆

▲作者:杨丽,作品名《泂罭》,材料:鲜花、金属、机电装置

指导教师:高蕾、刘馨潞、孙鹤来

▲《造物主的第一遐想》 作者张曼菲 赵子涵 史修远

材料:羊毛 棉花 纸 苯板 指导老师王檬檬 徐立乾 宋伟 王晶

▲作者:佟童、杨合花,作品名《蓝色平均律的前奏》

材料:树脂、沙粒

指导教师:高蕾、刘馨潞、孙鹤来

▲作品名称:《褶 》,作者:李欣宇 孔慢慢,

材料 :镭射纸 ,指导老师 :王檬檬 徐立乾 宋伟 王晶

▲作品名称:《非礼勿视》作者:安思嘉 指导教师:刘谦▲作品名称:《我的,组国》作者:尚云龙指导教师:李黎

人已赞赏
媒体关注展览展讯

嘉年华 | 这场蒲、兰文化交响乐,怎一个“惊艳”了得!

2018-6-11 8:22:23

展览展讯

“陌生风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 现代传播

2018-6-11 22:21: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