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部分艺术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关键就在于他们实现了古人和同代艺术家认为难以实现的矛盾制约之上的重新建构。绘画艺术创作的未来,产生于具有时代性艺术特征的精神创造基础之上,舍此,艺术创造的前途自然趋向暗淡。
人类过去的艺术形态,比现当代人有意识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更贴近人类的某些内在本能需要,它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自发性。在进入自觉精神层次之后,人类的艺术创造便显出在原来混沌的原始本能需要这个核心之外多向发展的趋势。自觉性艺术创造从来都要克服种种困境。对此,古人与今人的创造精神都面对着不同性质的精神超越难度。如果说评价古人与今人面前艺术创作的难度哪一个更大些,我们只能说由于时代之差和精神本质的层次形成的性质不同、状态不同的两者面临的都是相对难以超越的困难。
艺术创作中的主观处理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依然获得一种高于自然的美感,这就是艺术家的创造力。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平面绘画的特性能使三维空间的不可能是视觉的平面的真实。
所以探索二维平面绘画表现的最大可能性,以及探索视觉造型艺术的一切表现可能也是写生油画研究的主要任务。物象经过艺术家的观察由媒介物描绘在平面上时,平面图式本身在离开了自然具象形的束缚后,将成为一个独立于自然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个视觉平面绘画秩序。
主观的处理手法是以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而展开的,有什么样的意图就有什么样的处理手法。在写生油画的学习中,如若强调的是物象的基本体积塑造,目的是表现出物体的饱满的形体,那么就可能对形体产生损害的自然因素进行主观的处理,进而来增强这种强烈的表现力。进一步讲,为的是让图像产生一种特定的美感,符合一种美的程式法则,同样也可能使形体不必拘泥于自然状态的制约而进行完美的处理。
画家要使物象的自然状态从属于一种特定的表现状态,并在主观的处理中寻求自我的表现语言与表现风格。主观处理其实就是一个“怎么画的问题”,我们学习视觉艺术的造型法则为的是如何去把精神体验物质化地呈现于画面。这样的处理是人类艺术史发展前进的动力,是艺术高于生活的结果.因此,这种对于写生油画的主观处理在一开始描绘物象时,就是画家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已经认识到绘画对于自然的幻想作用,而这种幻象是通过艺术家的认识来传达的,要传达得高于自然,就要从艺术的精神角度来切入,处理画面的能力同时也就决定了艺术家对于绘画精神性的把握。
全局的支撑对画面处理的作用,从宏观整体的角度讲,油画写生中主观处理需要以整体的画面构成、色调关系为依托,视觉观念方能彻底地表达。因此画面的整体就显得尤为重要。油画写生中画面的整体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画家主体的修养,这也是画家成熟处理画面的一种表现。“对于整体性的正确要求,不仅仅是造型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而且要培养真诚、言之有物的绘画风格。”整体在油画写生技法中的意义具有主导性,也更像是乐队中的指挥,必须在画面各方面的因素达到均衡和谐。
整体是一种意识,并不是对于画面的平均照顾。对整体常见的认识误区表现为平均,同步地去处理画面,推进画面的进度,这样的认识使得油画写生的表现贫弱无力,缺乏精神上的穿透力。整体的功能就是要凝聚,凝聚所有杂乱的语汇,让这些语汇有序陈述,更好地表现精神内容。对于整体的表面化认识,必然会导致语汇的混乱,使描绘不能够更深入地刻画出富于锐度的形象来。油画写生作品的整体,并不是在表面的整体上,而是体现在对物体的整体观察与画面的整体把握上。整体是认识,而不是技术的外在表现,因此,它更依赖于作画者主体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这种体验或表现为一种情绪感受,而整体要做的就是让造型的所有语汇都统一于这样一种情绪或感受之中,从而对主体的认识做到尽可能完整的表达。
真正整体的画面不会沉溺于平均主义的温床,而是从作画者最为感动和最为主体的内容方面出发,并以此为核心意图,来对作者的体验做一完美的呈现。它所传达的形式便是一种经由画家而呈现给观者的一种和谐,也可以这样说,整体也就是和谐。它源自于作者对于画面的宏观把握与感受,也包括画家处理画面时对物象的整体关注。由此可见,认识到主观处理画面和整体把握画面的重要性,是我们进行写生训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