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Studio KO | 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伊夫·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建筑像是

一件高定时装,力求艺术品般的完美。

它舒朗的轮廓线条配以经纬相织的肌理,

在节奏感中保留细腻,一丝不苟中

流露柔软,克制中尽显优雅。

1966 年,当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简称YSL)第一次来到摩洛哥马拉喀什时,就被这座城市深深地打动,其自然色彩的融合仿佛是从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画作中走出来的绿洲。于是,他与挚友兼事业伙伴皮埃尔·贝杰(Pierre Bergé)买下了贾丁·马约尔(Jardin Majorelle)花园,定居于马拉喀什,自那以后开启了一个又一个创作的高峰期。

▲ 伊夫·圣罗兰(右)与皮埃尔·贝杰(左)。

▲ 贾丁·马约尔花园,建筑外墙拥有经典的“马约尔蓝”(Majorelle Blue)。马约尔蓝这个珍贵且价值连城的绝妙色彩,最初是从撒哈拉沙漠植物中提炼而来。

52 年后的今天,伫立于马约尔花园旁边的伊夫·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Yves Saint Laurent Marrakech Museum)收藏了这位时尚大师5000 件高定时装、15000 件首饰和数千件手稿。这座占地面积超过4 万平方米的建筑由巴黎KO 建筑事务所(Studio KO)设计。为了更好地展现圣罗兰前卫与经典碰撞出的时尚哲学,他们细心研究了圣罗兰设计中对曲线与直线的对立掌控,并从他的设计手稿中汲取灵感,使这座博物馆建筑兼具现代主义的理性美和圣罗兰式的蕴藉含蓄。

▲ 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以干净简洁的结构凸显出线条的张力。

马拉喀什的建筑,从简陋的贫民住宅到奢华的皇宫、度假酒店,无一例外地都由陶土铺就。圣罗兰博物馆便以这温暖的肉桂色砌砖“编织”建筑,将圣罗兰的美学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让马拉喀什的这间博物馆即现代又充满摩洛哥风情。

▲ 红砖与大理石相结合的立面采用马拉喀什特有的赤陶土砖,与传统的摩洛哥建筑相呼应,空间的细节处理犹如针脚般细腻。

多层次的文化身份让这座建筑以一种迷人而前卫的方式被打开——正如圣罗兰在时装上的大胆探索总是以传统精神为立足点,赋予设计以时代的意义,将异域文化揉进当下的设计语言,让时装成为社会现象而不只是单一的美学问题。在本刊的采访中,KO 建筑事务所阐述了他们如何用建筑的语言演绎圣罗兰的时尚灵魂,以及他与马拉喀什文化的碰撞。

▲ 圣罗兰干净利落的裁剪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圣罗兰(YSL)的标志由法国平面设计师菲利普·埃皮罗格(Philippe Apeloig)延伸其风格而设计。充满摩洛哥地域特色的彩色玻璃,为建筑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氛。

Q = INTERNI设计时代

A = Studio KO

Q:伊夫·圣罗兰博物馆马拉喀什建筑语言里蕴含着什么信息?你希望观参观者从中获得什么样的体验?

A:我们希望这个建筑可以传递出很多讯息,最关键的一点,是当代建筑没必要站在过去的对立面来宣扬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希望马拉喀什的圣罗兰博物馆体现出一种对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延续性。过去的建筑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比如建筑的材料、工艺、结构,或者它与自然、文化、人居、基地的关系……我们试图用这个时代的语言以最真实而谦虚的方式将建筑的这种延续性娓娓道来。

尤其是博物馆,建筑在其中扮演着一种“连接”功能,连接过去与未来、时尚与建筑、摩洛哥和与整个世界。另外,我们希望参观者认识到摩洛哥除了历史和传统之外,还有在当代建筑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有一批年轻的摩洛哥建筑师正显示出他们的天赋与专业素质。

▲ 建筑中处处可见的温婉线条。

▲ 来源于摩洛哥北部的肉桂色红砖是在建筑立面上“编织”出丰富纹样的主要材料。

▲ 建筑立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圣罗兰设计稿中的布料图纹。

Q:你们认为,皮埃尔·贝杰先生为何选择你们作为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的主持建筑师?

A:在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已经有十年之交。我们的友谊可追溯到最初为他设计的那幢私人住宅,名叫“非洲人莱昂”(Leon l'Africain)。这座位于摩洛哥丹吉尔(Tangier)港口的老屋始建于殖民时期,我们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将这座濒临坍塌的建筑修葺一新。无论对贝杰先生还是对我们建筑师来说,这都是一次成功的冒险。这也让他意识到,我们是这座博物馆建筑的最佳设计人选。

除此之外,贝杰先生也不是特别热衷于那些“张牙舞爪”的当代建筑,他对我们工作室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策略很感兴趣,经常到我们在摩洛哥的施工现场参观。说到要为伊夫·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设计一个新建筑时,他很激动,我们一拍即合,将这座博物馆的设计工作提上日程。

▲ 石材、红砖和金属的异质同构使参观者的空间体验充满了惊喜。

▲ 建筑的沉静与静谧让参观者有一种从闯入YSL私人工作室的错觉。

▲ 屋顶露天咖啡厅,是个简单宁静的歇息地。

Q:这个项目最具挑战的环节是什么,你们是如何面对的?

A:伊夫·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化建筑设计,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经验缺乏。但是,多年来我们对住宅建筑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为这座博物馆带来了一种私人空间的体验,不那么像中规中矩的普通公共博物馆空间。从参观者的反馈中,我们也得到相同的讯息。他们感觉这个空间并不像别的博物馆那样极具疏远感,相反,进入这里就像自己闯入了伊夫·圣罗兰的故居或工作室,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他的经典设计。这大概也是一种所得。

▲ 博物馆的前厅,室内犹如圣罗兰天鹅绒衬里般丝滑光洁,大理石墙壁在彩色玻璃的折射下显得光滑细腻而质感丰富。

▲ 皮埃尔·贝杰收藏的西非鸟兽文物陈列在博物馆前厅中。

Q:你们曾经查阅了许多关于伊夫·圣罗兰这位时尚设计大师的手稿,那么你们理解的建筑与时尚的共同点是什么?

A:我们认为很难用某种颜色或形式等具体的符号来描述伊夫·圣罗兰的设计,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时尚创造者、梦想家。在研究他的手稿时,我们发现一幅用白粉笔画在黑纸上的打版图,它是用来比着裁切面料的。图中急转直下的线形让我们惊叹不已——极其平直的线突然甩出一个完美的弧形,看起来像是肩部或臀部的剪裁。它一直徘徊在我们的脑海中,是我们构思博物馆空间“形体”的重要素材。

▲ 130 平方米的礼堂以皮埃尔·贝杰的名字命名,用于演出、讲座、会议、秀场活动和发布会等。礼堂采用栎木制造出流水般的线条,实为震撼。

▲ 图书馆藏有超过5000 本关于时尚、阿拉伯历史、北非地理、文学以及植物学的书目。

Q:源于马拉喀什的红砖是该项目的主要建构材料,你们如何用它来诠释博物馆的身份?

A:就地取材旨在降低成本与能源的消耗。这些陶土红砖烧制于摩洛哥北部,那里的窑炉都用废弃橄榄作为能源供给,这大大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建筑立面还运用了当地的大理石,也是出于环保这一初衷。如果说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便是我们对建筑和设计概念的思考——红砖是马拉喀什的颜色,也是这座城市的物化表现。博物馆作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红砖的应用体现了建筑身份中的文化认同。

圣罗兰马拉喀什博物馆以建筑来书写伊夫·圣罗兰这位时尚大师在优雅与率性之间的自由游走,建筑记录了他与马拉喀什的相遇,表现了时尚与建筑的碰撞与融合,所传颂的经典与传奇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正如圣罗兰所言:“潮流易逝,风格永存。”(Fashions fade, style is eternal.1936)

▲ 博物馆中另一个临时展厅为艺术文化提供了分享平台。2018 年春季,30 件来自雅克·马约尔(Jacques Majorelle)的艺术作品正在这里展出,空间也随之被粉刷成经典的“马约尔蓝”。众多圣罗兰经典作品中的“电光蓝”正是从这马约尔蓝中获取的灵感。

▲ 圣罗兰在北非文化影响下所设计的时装。

▲ 丰富的藏品并没有锁在橱窗里,旨在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到。

▲ 用当代的设计语言烘托异域风情也是圣罗兰所一直热衷的。

▲ 圣罗兰经典的“蒙德里安裙”(Mondrian Dress)出现以后,荷兰风格派(De Stiji)在时装设计师的手下持续性地发酵,至今也是一派繁盛的景象。

本文来自INTERNI设计时代5月刊特别策划“文化灯塔”。想要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链接哦~~

1. BIG | Tirpitz博物馆:隐于沙漠中的 “庇护所”

2.专访Dr. Ulrike Lorenz | 曼海姆美术馆新馆:艺术城中城的理想生活

人已赞赏
艺术与生活

出自大师笔下的人间胸器,只看图,憋说话。

2018-5-14 22:04:06

艺术与生活艺术教育

魔幻写实主义艺术家迈克尔的作品解密,这是艺术还是色情?

2018-5-14 22:08: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