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仁(1907~1998) 1085 1946年作 齐白石胸像 铜雕塑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张充仁(1907~1998) 尺寸 30×18×37cm
作品分类 西画雕塑>雕塑 创作年代 1946年作
估价
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 ---
专场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时间
2021-01-06
拍卖公司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20秋季拍卖会
出版
1、《张充仁艺术回忆展》 P88-89 台湾历史博物馆 2002年
2、《泥塑之神手也-张充仁的艺术人生》 P101-102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年,
3、《张充仁研究》第二辑 P115、336、36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
4、《美术》478期 P47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7年
5、《Artist张充仁》 P68、69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年
6、《张充仁研究》第三辑 P75 2009年
7、《张充仁艺术研究系列-雕塑》 P46-47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年,
8、《塑人塑已塑春秋-张充仁传》 P142 学林出版社 2013年
9、《既雕且琢復歸於璞一张充仁的艺术生涯》 P210-211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2016年
10、《徐汇文脉》“张充仁与齐白石” P46-48 锦绣文章出版社 2017年
签名
充仁 2/1 印:张充仁
说明 来源
藏家得自艺术家

展出
1、上海张充仁纪念馆
2、上海土山湾博物馆
3、上海剛泰美术馆
4、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5、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

张充仁是驰名海上的西洋画家、雕塑家和美术教育家,而齐白石则是长期居留在北京靠卖画、治印、授艺、誉满海内的国画名家。两人各居南北,互闻其名而素未晤面。七十多年前,正值抗战胜利、举国欢庆之时,齐白石应中华全国美术会之邀,从北京兴匆匆的携了二百余幅得意力作,赴南京、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上海美术界推举张充仁参与接待,并为白石老人塑像。这一机遇使得南北二位大师有缘从相识到相知,为后世留下了一件珍贵的雕塑杰作和一段哙炙人口的艺坛佳话。
1946年11月,白石老人抵达上海,受到各界的热烈欢迎。入住沧州饭店后,来访者甚众,求画者不绝,白石整天忙于作画应客,坐无定机。张充仁两次前往,见缝插针、抓紧时机为老人塑像。此时张充仁正值39岁的壮年,手脚敏捷,上手极快,而白石已经垂垂老矣,尽管两人年龄相差近半个世纪,但谈得却很投机。因为齐白石是木匠出身,而张充仁的父亲也是雕花木匠;白石昔年在北京漂泊以寺庙栖身,而张充仁童年丧母,在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栖身学艺。真是“雪压竹枝头着地,风吹荷叶背朝天”!两人都是自幼贫寒、喜欢艺术而克苦学习。张充仁在土山湾孤儿院传教士和爱国老人马相伯的刻意栽培下,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荣获金奖载誉归国,传艺授徒、誉满海上;而白石在琉璃厂卖画,因“衰年变法”受陈师曾、林风眠、徐悲鸿的提携而名扬京华。他们俩犹如两条发源于无名山峦的小溪,越苍山、穿峡谷,异途同归于艺术的大江之中。相似的出身、经历和情趣,很快缩短了两人之间的代沟和距离!也许是“心相近、习相近”吧,两人谈兴越来越浓,从人生仕途谈到艺术求索,从王冕“对牛弹琴”谈到郑板桥的挂印而去,从古人重德即使碑刻也不留名,谈到今人图名,连游览也大书“到此一游”。通过谈话,张充仁逐渐加深了对老人的理解!这样边谈、边观察、边堆泥,很快就捏成了白石老人的泥塑轮廓,摄影家刘旭沧抓紧时机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塑像时,张先生采用以塑为主,略加雕刻的手法。把比较干的泥巴揑成大小不一的泥丸子,随后在泥塑的轮廓线内一点点用力揿上去,这样塑像表面看好像都是一块块扁平的泥巴印,凹凸不平,但远看却十分质感,似乎每块皮肤、肌肉都是活的。张先生把白石塑像的长髯从上往下挤压成飘动有致、明暗对比明显的粗线条,衬托出老人庄重的面部表情。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在塑像的额头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双眉深锁似在思索,而眼神中又表露出解惑后参透世事似的开朗。这尊仅仅化了二个半天时间匆匆塑成的齐白石胸像,是大笔触的,做得十分粗犷、塑痕斑斑,手法十分写意而洒脱,把老人矍铄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其神情和个性的拿捏,真可谓“入木三分”。正如居正题词所言:“取其貌而肖乎其人,塑其形而不遗其神”,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神形皆备的传世杰作!白石老人看了这尊刚才收工,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泥塑像后,惊讶得像个孩子,他一手提起长衫袍角,一手竖起小拇指,掠着胡须,哆嗦着嘴巴半响说不出声来。白石有句名言:“不似欺世,太似则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似也。”老人围着塑像兜了两个圈子后,终于开口说:“张充仁小弟拿张纸来,我要写几个字赏你呀!”说毕,挽袖挥毫大书:“泥塑之神手也”六字,落款:“充仁先生正八十六岁白石”。
光阴如箭,转眼35年过去了,充仁先生在再次从欧洲返沪后,环顾画室中残留的几件硕果仅存的雕塑精品,回忆起 “文革”中大量作品被砸被毁,而这尊齐白石塑像,因为实在做得太好了,使得这些学艺术的“造反派”都不忍下手,才得以幸存,就赶紧找人翻成几尊铜像,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来华,代表法国政府邀请张充仁赴法讲学,张先生在动身离沪前的次年元月开始,连续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为齐白石塑像”、“司徒雷登印象”、“从塑像谈到做人”…等五篇回忆文章,为我们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录!
节录自《徐汇文脉》“张充仁与齐白石”陈耀王2017年,p.46-48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拍卖记录

-- 0919 《荣宝斋新记诗牋谱》两册 纸本

2021-1-7 16:01:12

拍卖记录

-- 0970 清雍正 宫廷《金刚经变》双挖 镜片 设色绢本

2021-1-7 16:01: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