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品信息
作者 |
李彦鹏(b.1958)
|
尺寸 |
55×80cm |
作品分类 |
西画雕塑>版画 |
创作年代 |
2002年作 |
估价 |
RMB 6,000-10,000
|
成交价 |
--- |
专场 |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
拍卖时间 |
2021-01-06 |
拍卖公司 |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20秋季拍卖会 |
|
签名 A/P 牧羊女 LiYanpeng 李彦鹏 2002 印:鹏 |
说明 |
李彦鹏,河北深泽县人。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版画工作室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广东美术馆、青岛美术馆、美国波特兰国家博物院、欧洲木版基金会、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美术馆、日本信州版画协会、韩国木版研究会等多国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太阳将永远照耀 刀刻精神 自1931年鲁迅发起新兴木刻运动开始,我国现代版画发展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现代版画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时便和国家的解放、建设事业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一大批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以刻刀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抗战岁月里雕绘人性之花。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开启中国版画新局面 1938年,鲁迅艺术文学院在延安成立并迅速聚集了大批美术工作者,当时学校主要以版画的教学和创作为主,主任是沃渣。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者到前线去”的号召,鲁艺倡导一条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道路,使新兴木刻开始克服西方化的倾向,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若论延安木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古元(1919—1996)必然排在前列。他于1938年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当时同学有彦涵、罗工柳、夏风等人。古元在作品中吸收民间年画和中国传统木刻的阳刻法,创作出众多轮廓鲜明、易于大众理解,服务于群众的作品。他的不少创作因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成为新兴版画的经典。徐悲鸿曾在报上发表文章称古元为“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中国新兴版画界的巨星”。 新中国时期:和平时代的审美转型 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次展览标志着版画从战争年代转向和平年代的一个新起点。新中国的建立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和平时期,版画创作也从激烈的斗争风格,转变为刚健质朴、明朗欢快、抒情优美的审美品格。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大都以肖像或群像展现了新中国青年一代充满憧憬、朝气蓬勃的精神境界。 得益于鲁迅先生的言传身教,力群、黄新波这批版画艺术家始终奉行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把笔触瞄准最真实的人民百姓,关注生活的苦难。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版画艺术在主题和风格上均有阶段性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黄新波在作品中更多地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从早期表现人世清苦,到晚年赞美人民的意志,黄新波始终以人道主义情怀,绘人间百态。 北大荒版画:套色木刻新语言 除题材改变外,新中国版画第一次审美转换还体现在地域性流派的形成,其中又以北大荒版画最具影响力。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主要有晁楣、张作良、张祯麒、杜鸿年等,他们创造了一种和北大荒自然风光与开发荒原的生活场面相适应的套色木刻艺术语言,形成了北大荒版画构图宽广、景色深远、套色浓烈、生活气息浓郁的鲜明艺术风貌。 从历史的源流来看,任何一种绘画语言的创造发展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语境。而作为美术创作中最贴近大众的艺术类型,版画无疑展现了最鲜明的时代色彩。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