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 | 尺寸 | 高18cm |
---|---|---|---|
作品分类 | 佛教文物>佛教文物其它 | 创作年代 | 清康熙 |
估价 |
RMB 50,000-8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香光庄严·佛教书画、器物、唐卡 | 拍卖时间 |
2021-01-06 |
拍卖公司 |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20秋季拍卖会 |
说明 |
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古书中所称“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之一,其法用生漆涂刷,漆干后用生漆糊上第一层麻布,干燥后糊第二层,反复多次。待生漆麻布晾干坚硬后掏出泥胎,揭下生漆麻布硬片,按原位再次糊牢。底嵌上木板,再用生漆麻布封住即成。因此夹纻造像又有“脱空像”之称,属漆器工艺当中的难度较高之做法。盖此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世人称为“行像”。夹纻造像工艺萌芽于战国,兴盛于隋唐,张鹜《朝野佥载》卷五:“其中大象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纻以漆之。”宋代《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三引王仁裕《玉堂闲话》:“曾游洪州信果观,见三宫殿内功德塑像,是玄宗时夹纾,制作甚妙。”又卷三百七十九引《两京记》:“凝观寺有僧法庆,造丈六挟伫像。”元代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记载:“漫帛土偶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刘秉元)尤极好,抟丸又称脱活,京师人语此。”可见元代称生漆夹纻像为抟丸或脱活,与前代之夹不同,此时“脱胎夹纻”取代了前代之“木胎夹纻”。早期之脱胎夹纻佛像大都为人搜罗而去,流落国外,偶一所见,即属珍品。 此尊弥勒,螺发高发髻,面庞圆润清秀,眉间白毫凸显,双目低垂。着披肩袈裟,下着僧裙,裙腰及胸,衣褶自然流畅。释迦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手结说法印。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饰卷云纹,莲瓣饱满,对称均匀。此像雕工拿捏有度,刻画传神入骨,造型典雅而优美,将菩萨神态刻画的沉静殊胜,又不失佛家之法度庄严,慈悲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反映出清康熙宫廷造像的高超工艺。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