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冠中
其他学校
吴冠中(1919-2010),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等职务。
1919年8月29日,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吴冠中入吴氏小学从缪祖尧先生学画,后入鹅山小学、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学习;1934年,他考入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1936年,受杭州艺专学生朱德群影响,转入杭州艺专学画;1942年,吴冠中艺专毕业后在重庆大学任助教;1946年,他以美术类各科总分第一名成绩获得公费赴法留学资格;1947年,吴冠中赴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50年他学成毅然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1年,吴冠中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接受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1993年他接受巴黎政府授予“巴黎市金勋章”;2002年吴冠中获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全球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2003年新加坡“吴冠中美术馆”开幕,吴冠中获文化部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50~70年代,吴冠中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尝试将西方油画的直观与生动、油画彩色的丰富与细腻同中国画传统的韵味与笔墨融合,并创作了一系列中西交融的佳作。他擅长描绘江南水乡,村舍、河流、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恬淡的意境,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从70年代起,吴冠中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致力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展现现代元素,开始中国画的革新之路。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大胆,善于通过点、线、面的表现手法展示诗一般的画面。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自然与生活的美和相应的心灵浸染。在保持传统绘画的意蕴之外,兼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艺术家,他的文字生动深刻,立论独特。吴冠中在“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方面融合中西古今,做出巨大贡献。他提出“形式美”、 “群众点头,专家鼓掌”、“风筝不断线”、“苦瓜家园”、“笔墨等于零”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吴冠中一生出版《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吴冠中文丛》、《我负丹青》等40余种文集,出版画集《叛逆的师承——吴冠中》、《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等70余种,艺术成就巨大。
吴冠中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引起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一股经久不衰的“吴冠中热”在海内外悄然兴起。他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大型个人作品展,包括1988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南洋美专举办的“吴冠中画展”、1992年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1993年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举办的“吴冠中画展”、1997年台湾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吴冠中画展”以及2002年香港艺术馆举办的“无涯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画展等。有生之年,吴冠中也多次将自己的代表作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以及英国大英博物馆、新加坡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等,共计360余幅作品。他把自己的艺术财富献给国家、赠予世界,分享给了全人类。
其作品艺术价值巨大,近年来更是越发洛阳纸贵。1989年,吴冠中水墨画《高昌遗址》在苏富比春季拍卖以187万港币售出,开创了当时中国在世画家画价的最高纪录。1990年,他的油画《巴黎蒙马特》在佳士得春季拍卖中以114万港币的价格创造彼时中国油画最高价。2004年,油画《北京雪》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更是以390万的成交价格再创中国油画画价最高纪录。另外,2005年,水墨画《黄土高原》在北京“2005年中国荣宝春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1870万成交,创造了吴冠中水墨作品拍卖价格的新纪录。同年,曾在美国、日本多次展出的水墨画《鹦鹉天堂》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以3025万元成交,买家是印尼收藏家建在新加坡的“吴冠中美术馆”。2007年,他的水墨作品《交河故城》更是在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的夜场拍卖会中,以407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创造了内地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新纪录。
在2011年,吴冠中的作品价格达到油画每平尺400万,国画每平尺180万。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吴冠中的作品《狮子林》曾以1.15亿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现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接着在当年的北京艺融秋拍上,吴冠中的艺术生涯巅峰之作——《长江万里图》又以1.495亿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他单幅作品的拍卖纪录。
吴冠中综合西方油画技巧与传统水墨手法,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绘画体系,开拓了“水、油、墨”糅合、“画、文、诗”交融的艺术风格,成为林风眠先生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博得了东西方艺术家及大众的关注和欣赏。吴冠中的艺术生涯浓缩了新艺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成长的跌宕历程,凝聚了那个时代画家在半个多世纪间的苦辣辛酸。他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道里程碑。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