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价格】 石鲁(1919~1982) 2606 石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pic1

拍品信息

作者 石鲁(1919~1982) 尺寸 65×63.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2017-12-17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著录:《百年撷英》第206-207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题识:五月石榴红似火。石鲁写于长安。
印文:石鲁
诗堂:石鲁老友曾与余同游新安江,于桐君山食鲥鱼,甚欢,归索余刻多方。后闻在长安街头癫走,余心颇为悲之。此幅石榴图轴,为其力作。辛未春二月,钱君匋八十六题于丛翠堂上。印文:钱大、君匋、孺堂
说明 说明:钱君匋题诗堂。
上世纪60年代,石鲁很少创作花鸟画。但上世纪70年代,石鲁花鸟画数量却很大,成为后期绘画艺术的重要部分。由于其形式和题材内容与传统文人画相似,但精神上却又有本质不同,从而被人称为“新文人画”。石鲁认为:“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主流。所谓主流,就因为文人差不多都是用笔墨来表现他们思想情感和个性的。”昔日的文人雅士借物以写个人心境,或愤世嫉俗,或孤寂悲凉,或清高淡泊。石鲁采用这种形式,是否也有类似的心境呢?从他的诸多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类似中却包含着本质区别。石鲁也画梅兰竹菊荷花,但他不求形似而求意趣,借以咏比抒写感概。他画的梅花不是士大夫文人颂扬的清气、逸气,而是“梅为雪而娇,寒宵更放豪”的豪气,是“横挂一枝天地大,不是媚花是梅花”的骨气。他画兰,笔法金石般厚重拙劲,酷笔粗叶,寥寥几枝,没有那么柔美俊秀,其意不在孤芳自赏咏清高,而是“枯兰犹劲笑刀粗”的执拗抗争,是“苍宇笑浮华”的冷峻。石鲁画荷,并非追随“出污泥而不染”的文人画思维模式,而是以焦墨浓色一扫脆弱娇柔之态,画荷在“雨中红粉更鲜娇”,对风风雨雨横眉侧目,是一种不弯不屈的自信,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淡然。在他的花鸟画中,没有昔日失意文人的无病呻吟和自怜,或“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哀叹,而是以画笔“绘事载道,言情壮志”,更多是对真善美的赞颂。他画“纵而不颠,奔而信步”的老马、“月月朝霞如梦”的月季花、五月红似火的石榴、“大江大海也赶过”的毛驴、秋江知心的游鸭、春暖桃花丛中的村姑。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信手涂抹、养神益寿的玩赏品,而是发自内心的呐喊,是他道德情操和理想的寄寓。
——石丹

《石榴图》画面上三两枝坚硬的石榴枝桠横石而出,数朵石榴花掩映其间,似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展现其绚丽多彩的花朵,钱君匋称为石鲁力作。此幅构图简单精炼,远景中以淡墨枯笔绘巨石,近景中用饱墨湿笔写枝桠,纵恣奇崛。以没骨重色绘石榴花,嫣红似火的石榴花便跃上枝头,夺人眼目。配以“细脚伶仃”的书款和朱笔椭圆形“画印”,得上实下虚之势,可谓雅逸天趣,信手偶得。全图舍弃了为政治服务的艺术理念,倾向于自我感情的抒发,阐释着一种不囿于物、任乎天然、物我为一、心手两忘的本我情怀,昭示着石鲁向文人画传统的回归。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人已赞赏
北京保利拍卖记录

【拍卖价格】 陈佩秋(b.1922) 2265 行书五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2021-3-23 17:31:27

拍卖记录

-- 0555 清光绪 豆青釉团凤纹苹果尊

2021-3-23 17:35: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