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齐白石(1863~1957) | 尺寸 | 134.6×33.6cm×4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923年作 |
估价 |
HKD 6,000,000-8,000,000 |
||
成交价 | |||
专场 | 中国近现代画 | 拍卖时间 |
2017-11-28 |
拍卖公司 |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7年秋季拍卖会 |
题识: 1. 齐璜白石画此四幅,时年才过六十。 钤印:木居士 鉴藏印:李释戡 2. 齐璜制。 钤印:木居士、白石翁 3. 白石山翁时居京师。 钤印:木居士 4. 释戡仁先生法正。癸亥(1923年)冬月,齐璜画于京华。 钤印:木居士、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 |
|||
说明 |
李释戡(1888-1961),名宣倜,字释堪、释戡,福建人,民国时期政治军事人物,诗人,京剧剧作家,梅兰芳的诗词老师及梅兰芳京剧支持团体“缀玉轩”重要成员。李氏生于福建盐商官宦世家,诗词家学深厚。他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度衔至陆军中将。李氏早年习诗,与北京上海文人名士交游广泛,后结识少年梅兰芳,从此辅佐梅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开创一代名伶传奇。 梅兰芳于民国初年崭露头角,二十年代即已在北京京剧界如日中天。梅兰芳的成功与缀玉轩这一幕后支持团体不可分割,其中即包括李释戡、齐如山、罗复堪等一众文人名士。他们大多留洋归来,早年经历相去甚远,但因为梅兰芳而聚集在一起,成为梅京剧事业的幕后支柱(下图)。李释戡是多面手,兼编剧、顾问、宣传、交际职责于一身,曾为梅撰写《洛神》等名段,在缀玉轩中占据重要位置,亦是梅氏改革京剧的主要推动者。 李氏与齐白石相识,亦当从缀玉轩和梅兰芳说起。《白石老人自述》记录齐白石于民国九年跟梅兰芳相识。“…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同时在座的,还有两人:一是汪霭士;一是福建人李释堪(宣倜),是教他作诗词的,释堪从此也成了我的朋友。”此时,梅兰芳在京剧界如日中天,齐白石却境况窘迫。但梅及门人待齐白石极为尊重,齐亦深为感激。李释戡钦佩白石老人学识,曾赞誉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此齐李二人订交。 本幅彩荷四屏写于1923年。据梅兰芳年谱,梅氏1924年正式拜师齐白石,学习工笔草虫。而齐白石亦惊叹于缀玉轩中花草之盛,常往来写生作画。1923年,应正是齐白石与缀玉轩联系最为频密的时期。齐白石早于1919年即移居北京以鬻画刻印为生。当时他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后经陈师曾劝告才另立一格,自创红花绿叶的写意画风。本幅即属此一风格转变时期的杰构。荷花形态仍由大写意笔法一气呵成,但姿态各异,墨彩充盈。 翠荷以墨色表现,浓淡变换,层次丰富。秋荷以淡赭色写成,清新淡雅,风姿绰约。红荷用色富丽,柔艳娇媚。荷花、荷叶、莲蓬不同时期的姿态于四屏中尽收眼底。整幅布局错落有致,落落大方,四屏一套,实为难得。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