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之眼的意义

让所有的门开着

希梅内斯 (西班牙)

让所有的门开着吧,

今夜,也许他

今夜要想回来——

已逝的他。

全部敞开,

看看我们像不像

他的身;看看我们是不是

他的魂的一部分,——

他那已交给空间的魂,

看看巨大的无限

能否抛一点给我们,以我们

渗入我们;能否让我们

在这里死一点儿,而在彼方

在他身上活一点儿。

敞开

整座房子吧!就如同

是他的身体

显现于蓝色的夜里,

以我们为血,

而以星星为花!

飞白 译

蜻蜓之眼的意义

这个世界美妙与否,是否全靠眼睛收拢,至少起初的好奇懵懂,才依次进入稍微敏感的内心。安妮宝贝就说过随便某本书的某段,某个艺术作品的瞥几眼,大概便能知晓是否值得彼此倾注更多的时间。

动物昆虫对颜色的区分感知,不全是动物本能,人类的基因只能对应识别以蓝、绿、红三原色为基础的色彩,所以蜜蜂和果蝇能看到人类瞧不见的紫外线,而对红色熟视无睹。在他们之外的蜻蜓诡异神秘,几乎全靠占据脑袋绝大部分的单眼以及由此组成的复眼生存,它的基因即便班门弄斧也是搞不清的。算是未知世界遥远的遐想。

在徐冰的电影《蜻蜓之眼》撞破眼帘的时候,暂且称之为电影吧,它可能会颠覆许多电影固有的思维,不过电影这个多少梦幻的东西,从其诞生那刻起,就是为了未来虚幻神秘未知而出现的。

关注过徐冰之前的《天书》、《地书》,包括随之而来的英文方块字。文字之美不仅仅书法,寻常之美早已存在。如果说《天书》是无法阅读的伪汉字,《地书》只是图形符号的整合,用汉字结构书写的英文,倒是由此还原了汉字最初淳朴的美。

《蜻蜓之眼》作为一部剧情长片,按照徐冰的说法,非常认真地讲述了一个古典爱情故事。有时候,乱翻小说与在电影影像中找来找去,对那些平淡无奇的叙述,已经毫无耐心。庸常的侵蚀,最早便始于人人自以为是的代入感。

用眼睛看世界远远不够时才懒洋洋地上心,心不在焉,上心又能怎样?电影的选择也是巧妇无米之炊的米,一锅放东西太多的粥,大抵还不如白米粥瞧得清爽可人。

电影完全利用公开于网络的监控视频资料,诗人翟永明是编剧,并无演员、摄影师之类的常规配置。这好比那些视频资料都是同步真实的,关键是剪辑出来的东西,未必是个完整的故事。因为监控的被动,使个体倍感渺小,没有谁对今天明天为什么活着较真。

今天的海量影像,有图没真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者更加风马牛不相及。有趣的是这种非人眼真实的碎片影像,被糅合成了一个自己想要的故事,背后的意味充满了惊悚。徐冰说故事他不想要,也把控不了,至多拓展了更微妙的可能性。

现代艺术,若是可以称之为的话,观赏欣赏,疏离点最好。它或许是你叩响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启迪钥匙,至于何时推门推开门之后瞧见什么,思考什么,以及诸如上升到哲学、艺术等等话题,都与开始无关。

所谓的思考不结束,所谓的创作也不会结束。《蜻蜓之眼》有不同的版本,其实也意味着徐冰不厌其烦地修改。这些微弱的差异,对于只瞧一遍抑或一遍都没有瞧下去的观众而言,无甚意义。因为,看似完美无瑕的修饰,间接疏离导致了围观者感情进一步的深刻投入。

王国维“境界说”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遥遥靠近了王阳明的吾与花同寂,而徐冰的“无我”,现代意味颇多,“我”已经不是单单地置身于空环境之外的视角,“我”也在与空视角互动,蜻蜓的万千单眼合成千变万化的复眼,五味杂陈瞧着万千世界的瞬息变幻。

不太执着于徐冰那些外在逼近恶俗的作品,《凤凰》只一眼足矣,温度力度的涅槃,电影之类的艺术已经离堕落没有多远,除了按部就班,除了中规中矩的画圆,许多人并不希望改变什么。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每天都可能被监控摄像头不可避免地捕捉数百次,乃至不可胜数。或许《蜻蜓之眼》不是电影,它只是一种可能性,于生活,于生命,多一种意外的神秘,于艺术周遭,也多一种新鲜的不安忐忑。

【 绘画:雷尼·马格利特(比利时) 】

人已赞赏
艺术市场艺术教育

中国古代名人书画:清-华喦《牡丹竹石图》赏析

2019-1-2 21:37:38

艺术与生活艺术市场

齐白石老先生的《荷花鸳鸯》赏析

2019-1-2 21:39: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