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 杨秋人(1907~1983) | 尺寸 | 27×40.8cm |
---|---|---|---|
作品分类 | 西画雕塑>油画 | 创作年代 | 1956年作 |
估价 |
RMB 180,000-280,000 |
||
成交价 | --- | ||
专场 | 踏浪彼岸: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专场 | 拍卖时间 |
2015-12-04 |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5秋季拍卖会 |
出版:《杨秋人油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6页 | |||
说明 |
展览:1. “杨秋人遗作展”,广东画院,广东,1983年 2.“羁绊的激情—杨秋人艺术回顾展”,广东美术馆,广东,2011年 作为决澜社的核心成员,杨秋人的名字紧密联系着1930年代初期狂飙突进的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在这场标榜文化世界主义和个性化创造的潮动中,杨秋人和同仁们在上海华丽登台。他们当时的洋画创作旨在吸取西方现代派的流行风格,并积极探索具备地域性特征的中国现代艺术样式。这场“巴黎梦”中断于抗战爆发,此后杨秋人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抗战宣传工作中,从桂林、香港以至重庆的征战途中,他创作了大批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尤以1942年至1943年间参加“香港的受难”画展,反映其个人作风及价值观的深刻变化。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杨秋人在香港参加了“人间画会”的活动,与在港艺术家共同创作了毛主席巨幅肖像的创作,以此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杨秋人的青春时代,是一名富于时代激情和个人魅力的现代艺术先锋,作品多为富于华丽气息的都市摩登人像,仿效着基里科、特郎到毕加索的时尚风格;其后半生,则变身为兢兢业业、谨言笃行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横下一条心”(杨秋人语),一心奉公,这种担当和挣扎,难以为外人所领会。他所钟情的美术创作不得不借“业余”机缘偶或为之,题材多为弘扬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伟业的风景写生或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明丽澄澈的色彩表现总是能融入整体性的意境抒写,其中的佳构也不乏那个特殊年代油画民族化的典范之作。时代嬗变,杨秋人在个人身份和艺术创作两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9年后的杨氏风景创作,一类是为世人所熟知的油画民族化的实验性作品,以1972年创作的《水电站工地之晨》最为突出,其瑰丽整饬的开张气象,是表现家国情怀的华丽篇章;另一类风景写生,则更反映出艺术家的内心喜好。1956年的《桥畔》,可以归入后者。而1957年创作的《女像》是杨秋人少见的人物肖像创作。 |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