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尘
-
江城览胜
-
心斋
-
山趣
-
夏山图
朱修立

1938年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76年调安徽六安师专任教,1983年任职安徽省书画院,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安徽省政协委员,省高职称评委,安徽省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96年底退休。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安徽美协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文化部评为1993年度优秀专家。年轻时参与傅抱石、钱松岩等老一辈艺术大家两万三千里写生,经历并见证了《新金陵画派》的诞生。
文革后,陪同李可染先生上黄山、九华山采风写生聆听教诲。因特殊人才而获得英、美、新加坡三国的永久居住权,并来往十余年旅居海外,对中西方文化有着非比寻常的体验和文化洞察。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牛津博物馆、澳洲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港澳新华社、华润集团等重要机构及中国美术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收藏。
文革后,陪同李可染先生上黄山、九华山采风写生聆听教诲。因特殊人才而获得英、美、新加坡三国的永久居住权,并来往十余年旅居海外,对中西方文化有着非比寻常的体验和文化洞察。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牛津博物馆、澳洲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港澳新华社、华润集团等重要机构及中国美术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收藏。
年表
2015年 |
4月,发起《西庐雅集》公益讲堂,并邀请教授、老中医、社科院等各界知名学者先后在机关单位、美术馆、中科大、市工会、稻香楼、社区等地互动交流普及美育教育;
|
---|---|
2014年 |
3月,接受新浪网《人文安徽》访谈录;
6月,在亚明艺术馆举办朱修立20世纪70年代中国画写生作品展; |
2012年 |
8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山水画课徒画稿》;
|
2007年 |
5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并在荣宝斋出版《朱修立山水画集》;
|
2004年 |
1月,在合肥安大国画室高研班授课;
在亚明艺术馆讲座时提议培养欣赏中国画的“香客”; |
2003年 |
3月,在福建、厦门与美术界的同仁交流切磋;
|
2002年 |
参加长江沿江六省市画家联合创作的巨幅山水通景画《三峡史诗》(63米),在南京、深圳等地展出,上海《文汇报》通版报导,《美术杂志》刊登18页,被江苏省评为2002年江苏十大新闻之六;
参加河南举办的全国著名山水画家邀请展,并出版大型画集《大河上下》; |
2001年 |
入选出版《跨世纪杰出中国画家作品集》中《朱修立画集》;
广州举办《朱修立画展》; |
1999年 |
在中国汕头举办《朱修立山水画展》;
|
1998年 |
参加纽约贝士大学三人画展;
|
1997-1998年 |
赴美国、加拿大作艺术考察;
|
1996年 |
年底退休;
|
1995年 |
应邀出任由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高级研习班》指导教师,作品参与由全国美协主办的师生作品展;
入选安徽省地方志(人物志部份); |
1994年 |
参加全国美协举办的第八届美展评委工作;
由中国美协举办《中国首届水山画得奖作品展》在美国纽约展出,《心之山》参展; 应聘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在该校办个展,作讲座; |
1993年 |
应聘为全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山水画大展》作评委,作品《心之山》参展;
作为被介绍的画家参与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 |
1993年 |
随安徽书画院赴澳门展出,并为澳门市议会作大画;
参加深圳《第二届全国山水画邀请展》;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72)期——朱修立山水专辑》; 被文化部评为度优秀专家; |
1992年 |
在新加坡举办《朱修立画展》,作品《峡江云》为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收藏;
为澳门新华分社作六米大画《黄山云》; 应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邀请,赴港摄制教学录像带,作为该校教材; |
1991年 |
应江苏美术馆所邀参加《中国画11人邀请展》;
参加《全国第一届山水画邀请展》; |
1990年 |
9月,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藏画展《笔舞墨歌——中国书画展》,选择历代作品依次展出,山水画部分的现代作品仅选用了三幅作品:张大千、傅抱石、朱修立的《山水长卷》(大英博物馆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举办个展; |
1989-1990年 |
应邀往英国伦敦大学讲学,并举办画展,还为英国《东方绘画学社》讲座;
作品《山水长卷》为大英博物馆购藏,期间对西方古典及现代艺术进行考察; |
1989年 |
在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举办个展,作品《取沙歌》为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
|
1987年 |
在新加坡《中华画廊》举办个展;
由香港中大主编、集珍斋出版《中国山水画基础》及《中国山水画解析》; 作品《事事如意》参加《东方水墨画》联展,在港、台、韩展出; 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保加利亚作正式访问,并参加六国画家写生活动,作品参加保加利亚卢塞美术馆《国际风景写生展》; |
1986年 |
在香港《集古斋》举办个展;
|
1985-1986年 |
应邀为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讲学,教学受到热烈欢迎,为其编教材并录制教学录像带,对外展播;
|
1984年 |
《南乡金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作品为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购藏; 应邀为中国外贸部在香港的《华润集团公司》作12米大画《吞吐云山》,并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去讲学; |
1983年 |
由中国美协举办《朱修立、王涛画展》,在北京美术家画廊展出;
任职安徽省书画院; |
1980年 |
全国十名中青年画家画展《河山如画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于是文革后首次画家联展,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均作了报导;
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出版画集,并邀至香港展出; 作品《艳阳天》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万木竞霜天》入选全国美展; |
1976年 |
调安徽六安师专任教;
|
1961年 |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
1960年 |
参加以傅抱石先生等13人的二万三千里写生,作品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河新貌》画展,《人民日报》刊登作品《乐山渡头》,并选入画集,该次活动曾影响全国画坛;
|
1938年 |
生于上海;
|
艺术风格
注:本页面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原自网络,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连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连网的价值判断。
